市場經濟,超反感道德審判的衛道士們,比如動不動指責別人“炒房”。
“炒房”本身就是歧視語,只要是合法合規,你不買,別人買,怎么就成“炒房”了呢,何況買房至少持有2年,期房甚至要3年以上,才能避免高額的所得稅,不像炒股那樣,今天買明天拋。
所以,我一直認為買房,不管是買一套,還是買多套,從來都是價值投資,而不是“炒房”。
一
人是一種利益牽引的動物,一個城市能讓你獲得滿足,無論是財富、還是情感,你就會喜歡,反之,你可能會討厭這座城市。
這種利益牽引的心理導向,在“無房不歡”的時代,甚至可以異化成一段簡短的話:生活在一座城市,有房則喜,無房則怨。
我去重慶投資房產,并組團進軍重慶,其實是無奈的,是價值投資之舉,因為,我并不在重慶定居。
這幾年,雖然我一直勸年輕人多買房,但是,在2016年5月之前,我自己并沒有考慮再買房,一是在我日常生活的城市南京,本身就有住房,二是作為長年研究金融的財經作者,我一直對自己股票投資的水平頗為自信,這幾年無論股市是牛是熊,我每年還是能從股票市場上獲得15%以上收益的。
結果,我被打臉了!
從2015年底啟動的本輪“瘋狂樓市”,在2016年5月前,我本以為僅不過是一輪小幅度的房價上漲,畢竟,從2010年之前,除了北京和上海,其他一二線城市的漲幅并不離譜,基本也就與GDP增速保持同步,部分二線城市的房價漲幅,甚至還低于GDP增速。
但是,2016年5月,在此前半年一二線城市房價已經普漲20%的情況下,“樓市瘋狂”的腳步并沒有停息,而是一路繼續狂奔,我所在小區的房價,先是從2015年底1.3萬元/平米漲到2016年5月的1.6萬元/平米,然后一路繼續飆升到2016年9月的2.3萬元/平米。
更令人為之恐怖的是,房價暴漲的不僅是南京,而已經成為全國一二線城市的普遍景象,以長三角為例,上海、南京、杭州、蘇州的房價一路暴漲也就罷了,居然連合肥、無錫這樣的我一直認為不入流的城市,房價居然也能一路飆升。
二
理論是灰色的,生活之樹常青。
為了扳回這一局,以證明自己的投資能力。2016年9月下旬,我連續數日靜心研究全國主要城市的數據,房價已經暴漲過的城市不去追,常住人口增量不明顯的城市不去買,推敲來,推敲去,最后鎖定了重慶。
2016年10月2日,我開啟了人生第二次重慶之旅,5年前的那一次是游玩之旅,這一次是投資之旅。當天中午飛機落地,當地朋友過來接我直奔兩江新區的鴛鴦片區看房,下午看了三、四個樓盤。
投資是一場戰爭!兵貴神速,第二天一早,我就果斷殺向風景較好的那個盤,門前已經拉起了“熱烈歡迎廣東、浙江看房團”的拱門,一問售樓小姐,昨天還有200多套房,這會只剩下最后10套房了。這還考慮、研究什么呢?搶!戶型、朝向、樓層什么的,一概都不問了,直接奔跑去刷卡、簽約,先搶3套到手再說。
一買就漲,這次進軍重慶驗證了我的研究和分析。立即,我們組織起投資團,有好的投資機會,為什么不與朋友們一起分享呢,于是,春節前和春節后,我們又去了3次重慶,我個人再購房4套,合計組團購房60多套。
這些年來,每逢房價大漲,輿論總對買多套房的人持批判態度,并冠之為“炒房”。在我看來,其實不然,其實大家都充滿了無奈。且不說人口向一二線城市的集聚趨勢,就說大城市的地價日甚一日、M2(廣義貨幣量)20年增加了20倍,這些都給了大眾什么樣的投資預期。
投資預期是個很現實的問題,A股20多年了,可是制度建設迄今仍未健全,銀行的存款利率又那么低,互聯網金融是那么地不靠譜,又兼現在的個人海外投資遭堵,老百姓有閑錢不買房又能干啥。
請不要再批判“炒房”!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監管部門的及時出手非常必要,對于金融業來說,控制風險從來都是第一位的,特別是在金融科技撲面而來的今天,面對花樣百出的新金融業態,也是對監管層的考驗,如何把握創新和風險的平
對于當前的國際經濟形勢,央行的判斷是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尚未消除,地緣政治風險及不確定性仍然較多,主要央行貨幣政策將逐步回歸正常化,也可能增加金融市場調整的風險。
希望在接下來事件處理中,上海能夠以法律為準繩,把被摞倒的法律尊嚴慢慢地扶正,讓法治真正地成為信仰。
很多人夢想著將投資作為職業:不用打卡上班、不看領導臉色、睡到自然醒... 還能把錢掙了,豈不美哉? 然而,投資不是說干就能干的。即使你歷盡艱辛成為最后的贏家、賺了大錢,
近來,小編常常被問起:常聽人說,現在是“負利率時代”,請問負利率怎么理解? 就讓小編來給您解答一下吧?。?! 負利率就是將通常的存款利率改為負值。有時適用于央行接受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