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國GDP增速下滑至6.7%,創了自1990年以來最低的增長速度,也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連續7年增速下滑。很多人覺得生意不好做,其實大家都一樣。
但更令我們擔憂的是以美元計價的國內生產總值,在2016年居然破天荒的出現了自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掉頭向下的走勢(媒體很少報道,大抵是被和諧了)。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之路的引擎失速無需過多討論,雖然GDP增速依舊全球最高,但長達二十多年的超級經濟周期已經不在閃耀。
而近兩年由于土地、人力、環境等成本大幅攀升,微軟、松下、三星、耐克等眾多外資制造業大規模撤離中國也讓產業工人人人自危,生怕卷入下一波失業的浪潮中。
而與此寒意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在國內經濟下滑的2016年里,一二線城市的房價卻迎來幾十年來最猛烈的一次暴漲盛宴。一線城市房價幾乎翻倍,二線核心城市房價漲幅也普遍在40%-70%之間。無數中產階級奮勇接力購置房產,眾多剛需驚慌失措,一家人數年工資積蓄不如一年房價漲幅。
于是在2016這一個財富伴隨房價分化的紀年后,社會劃分出了兩個階層:持有一二線核心城市房產的人群和國內其他人!
兩個階層中間劃了一道極難逾越的鴻溝。不夸張的講,一二線核心城市的房產持有者收割了全國人民的財富。
中國經濟與中國房價為何會大路朝天各走一邊?從全球看中國的經濟和房價,這些年到底發生了什么?小中產階級是順勢沉淪還是逆襲而上?本篇作為經濟分析篇,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點關注與思考。
今年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中國2017年GDP增長目標定在6.5%左右,維持2017年財政赤字率在3%,CPI漲幅為3%左右,M2約為12%。
首先,政府報告里的這段話怎么理解?
分析之前,我先預測一下明年初也就是2018年初,全國財經媒體們會熱火朝天討論的一個重磅話題:
那就是—— “截至2017年末,中國GDP增速已連續8年下滑”!
對,你沒看錯,就是連續第8年!
所以,在開兩會之前,國內外都對總理政府報告中的GDP目標增速非常關注。因為保證6.5%的增長,防止GDP繼續出現大幅下滑對中國來講是至關重要的!
為什么?
為什么國家要把GDP一定要錨在6.5%這個增速上?體制內的人大多都了解,GDP的任務是從上面到省市縣鄉一路攤派過去。有很多人都感受到了2017年國內外復雜多變的環境,認為今年極有可能是過去一直以來量變到質變的一年,政府現在這個定法是不是依舊過于目標主義?
對于這個問題,我們要把時間追溯到五年前的十八大會議上。
五年前,也就是在2012年的十八大會議上,胡總做了報告,中間有重要的一部分內容:
根據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努力實現新的要求: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里面的學問就在最后一句話上。
當時在十八大上,我們政府是有兩個雄心壯志的翻番目標的:
第一:中國國內生產總值2020年比2010年的基礎上翻上一番!(國家要賺錢)
也就是: 201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 413030億——翻番——2020年 到826060億
第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2020年比2010年的基礎上翻上一番!(老百姓也要賺到錢)即:
201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翻番——2020年到38218元
2010年農民居民人均純收入 5919元——翻番——2020年到11838元
那現在任務完成的怎么樣了?
我們先來看看2010年后我國的GDP目標完成的進度:
如果到2017年底,假設GDP實際增速目標為6.5%,在加上CPI目標為3%,筆者粗略算一下2017年,我國的GDP總值應該是744127億元*(1+6.5%+3%)=814819億元。
結果發現不得了啊!距離2020年82.6萬億目標僅一步之遙,換句話說只要我們稍微努努力,到2018年就可以提前實現十八大GDP翻番的目標了。
但是,事實真是這樣么?為什么目標快要完成了反而還要擔憂呢?
因為,我們的匯率這兩年貶值了!過去兩年,人民幣兌美元貶值幅度高達11%!
2016年中國以美元計價的GDP,破天荒的出現了二十多年來第一次掉頭向下的走勢!換言之,中國的經濟總量在2016年出現了二十多年來第一次真實下滑!
這,還真不是個好現象。
并且,人民幣匯率中長期還可能面臨較大壓力,如果按照眾多金融機構對于2017年人民幣匯率貶值至7.3的預期來算的話,我們今年還有5.6%的匯率貶值預期!美元計價的GDP增長壓力更大。
所以,不管是“十三五”規劃提出的在2016年到2020年間,每年平均增長6.5%以上。還是十八大上“翻一番“的目標,我們都必須要到2020年之前都努力保持在6.5%的增速上,這是下了軍令狀的。
但是,中國經濟為什么會下滑?
我們要從全球的大環境來看。
近幾十年來,世界經濟開始一體化,而一體化的兩大要素是國際分化和世界市場經濟的分工。
我們再分的更清晰具體一點,世界經濟體近些年由三大塊來構成:
原材料輸出國——中國為代表的加工制造國——歐美最終消費國
在這個鏈條里,全球源頭需求是歐美的需求,也是最真實的需求,只要歐美需求消失,中間的加工制造國和原材料輸出國都將面臨需求喪失。
所以中國經濟下行主要原因是外部因素,是歐美方面真實需求下滑萎靡的負反饋。
自從2008年的國際金融經濟危機爆發以后,全球的發達國家都處于萎靡的態勢。大部分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速只有0%-3%之間。距離08年金融危機都過去八年多了,歐盟的經濟增速還只有一個多點,而日本在安倍經濟學的刺激下,增長速度也沒超過1%。況且歐美日的高失業率、家庭收入增長緩慢、消費乏力都導致整個國家的需求一直萎靡不振。這些發達國家的需求疲軟導致整個世界需求疲軟。
而另一個角度也能看到全球的蕭條,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全世界的貿易極為活躍,貿易增長率常年比經濟增長率都要高出一倍以上,原材料輸出國、加工制造國的貿易總額不斷爆炸性攀升,代表全球海運貿易榮枯的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從2000年的8、900點一直漲到金融風暴來臨前的11793點。而金融風暴來臨之后,全球貿易受到嚴重打擊,波羅的海指數一度回到1000點附近徘徊。
我們再來做個橫向比較,看看在全球矚目的金磚四國其他的三個國家(俄羅斯、巴西和印度)近幾年的經濟發展情況。
2000年之后,包括中國在內的金磚四國經濟發展如同導彈放煙花一樣蹭蹭往上竄,即便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金磚四國的經濟依然慣性不減,攆超美歐日等發達國家的勢頭絲毫不見消退。
無論是外匯儲備還是經濟增長,都是一路飆升,但是到了2010年,全球的蕭條還是蔓延到了金磚四國。
2010年,我國GDP增速是10.6%,2016年下滑到了6.7%;而俄羅斯2010年的時候GDP增幅是5.08%,2015年是-3.8%,2016年三季度是-0.4%,跟我們一樣,GDP也在下滑,而且下滑的幅度比我們還要嚴重。
再來看巴西,在2010年的時候增長速度是7.5%,到了2015年增長速度是-3.8%,跟俄羅斯一樣,下滑的幅度深和速度也在加快。
而情況最好的印度,在2010年的時候GDP增速是8.24%,是除了中國以外經濟增速最高的一個國家。但到了2015年印度的增速下滑至7.24%,比我們當時的6.9%還高一點,但是一樣都是下滑。
并且要說明一點的是印度在2014年年底的時候對本國GDP的統計方法進行了調整,這個調整讓印度每年的經濟增長速度能提高一個百分點。如果把這個因素也考慮進去的話,印度的GDP增速下滑也很嚴重。
我們再來看一些較為發達的國家和經濟體,韓國GDP增速從2010年6%掉到2016年的2.5%;中國臺灣地區GDP增速從2010年的6.21%掉到2016年的2.88%;新加坡GDP增速從2010年17.1%掉到2016年的2.9%;中國西邊橫跨歐亞兩洲的土耳其GDP增速從2010年9.3%掉到2016年的3.5%......
所以,我們看到的是全世界的經濟增速都在下滑!
雖然全球的GDP增速都在下滑,但從全世界的范圍看,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國際金融經濟危機后,中國每年的經濟增長依舊對全世界經濟增長有超過30%的貢獻度。
而目前除了美國稍有復蘇跡象外,全球其他經濟體都還沒看到復蘇的跡象,所以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增長引擎會不會繼續失速對全球人民來講至關重要,這也是全球對中國GDP增速指標極其關心的原因。
這下你應該明白,不管面對是國內還是國外的關注,6.5%的GDP增速目標,咬著牙我們也要完成,只要能完成,我們在全世界的增速還是第一!
但中國經濟下滑的底部在哪里?
從我們國家內部的視角談中國經濟的問題,不得不談中國經濟的結構轉型。作為一個轉型中國家,中國內部的產業結構、經濟體制結構等都有不少問題。
比如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到現在還有很多措施沒有完全落實,而市場也沒有發揮應有的資源配置的作用,這是我們經濟下滑的一個重要原因。
再比如很多人指責某一些國央企業,仗著自身對于所處行業的特殊壟斷性,在企業業務的發展上,行業的進步革新道路上不思進取,墨守成規,這也是造成國內經濟下滑的一個重要原因。
而最近一兩年國內媒體頻頻報道的供給側改革,淘汰鋼鐵、煤炭等產業的落后產能,使得這些企業對當地的GDP貢獻度下滑而造成了國內經濟下滑。這也是真實存在并且不可否認的。
而國家這幾年通過基建投資和房地產開發投資來拉動經濟,對沖掉前面經濟的下滑,也是一種政府主動進行的經濟推動。
但我們展望中國未來的發展,還是要看歐美這些發達國家經濟是不是會復蘇,他們的真實需求能不能起來,以及要看我們經濟增長內動力怎么樣。
國外經濟已經陷入一個長期停滯的時期,縱觀全球,歐洲由于英國脫歐開始帶來的一系列政治、經濟風險至今仍無法消除,民粹主義洶涌,歐盟經濟短期難有起色。而中東地區由于土耳其演變為極端穆斯林,也成為了全球的炸藥桶,經濟、地緣政治風險極大。
美國從2008年次貸危機到現在過去了快十年,特朗普上臺后想模仿中國,通過大搞基建來帶動國內的經濟,拉動制造業,推動國內需求,完成美國復興。美國經濟未來可能會向好。但總的來說,我們的外部經濟及環境依然不好。
國內來看,我們的制造業的產業升級還有很大的空間,很多二線城市的城市化進程依然在前行,基礎建設依然是國內經濟增長的重頭戲,一帶一路帶來的出口投資項目也是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核心力量。這都是經濟下行中蘊含的巨大機會。
總體來講,未來經濟下行依舊是無法逆轉的大勢,但我們要認清形勢,看清大局,特別是中國一億中產階級,更應順應大勢發現機會,逆勢崛起,拒絕被動沉淪。而普通百姓也應順勢擇業,遠離夕陽產業,遠離淘汰行業,在機遇中努力逆襲!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上一篇:美國對一帶一路的戰略思考
下一篇:世界五大巨頭都在干這一件事
在本周二直播中,我們做了一個調查,閑置資金所經歷的四個時期:積累期、投資期、復制期、穩健期,你現在正處于哪個時期? 其中,只有4%的朋友處于穩健期,在收租金,創投分紅
關于區塊鏈何時才能真正改變世界,大多數人則莫衷一是,一些人看到或參與了區塊鏈的初級商用實驗而變得樂觀,一些人則關注區塊鏈的潛在制約條件而愈發悲觀。
“車和家”創始人李想認為,未來的汽車行業競爭是“超人三項”比賽,汽車企業在具備傳統研發、制造能力之外,還需要擁有自己的直營體系,同時又是一個出行平臺。李想8月23日在
縱觀十年來中國股市的大牛股,復權后累計漲幅超過一線房價同期漲幅的股票,依舊為數不多。在實際情況下,即使投資者有幸篩選出這類股票,也未必能夠持股到今天。
近來呢,小編常被廣大讀者朋友 咨詢,有沒有余額寶和銀行利息比較結果呢?那就要小編娓娓道 來吧 ! !! 余額寶業務在2013年6月13日正式上線,這是由支付寶平臺打造的一項余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