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加息頻率加快,歐洲、日本央行預期減少購債,全球寬松周期似乎在走向終結。然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上月末,美國銀行(BofA)統(tǒng)計顯示,今年前四個月全球央行(主要是歐洲央行及日本央行)已經購買了1萬億美元的金融資產。
依此推算,各國央行今年買入的金融資產將達到3.6萬億美元。這些資產買入舉動成為“全球央行有史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買入交易”。
美國銀行經濟學家Michael Hartnett指出,盡管過去兩年市場遭遇特朗普、勒龐等黑天鵝事件,宏觀經濟情況也不佳,但全球股票和債券年化收益率均取得兩位數(shù)上漲,各國央行造就的“流動性超新星”是上漲的最佳解釋。
1
2014年的時候,花旗的Matt King計算得知,全球央行只需要每季度花費2000億美元就可抵御市場拋售。然而到了今年,德銀經濟學家Dominic Konstam指出,央行1萬億美元(即每月2500億美元)的資產購買量還不夠。
這背后的原因有兩個:一方面,中央銀行資產的存量一直以指數(shù)級增長,這意味著中央銀行必須將更多資產貨幣化,才能使系統(tǒng)保持穩(wěn)定。另一方面,各國央行動用外匯儲備維持匯率穩(wěn)定,以中國為例,中國從2014年中至今外儲下滑了超過1萬億美元。外匯儲備以美元計量,中國、英國、日本、俄羅斯等國外儲的下滑進一步轉化為全球市場的流動性。
Konstam指出:
從2015年四季度開始,全球流動性連續(xù)上升,同比增速在2016年四季度達到5.0%的高峰,再到今年一季度首次放緩至同比增長2.23%。這背后的主要驅動力量正是各國外匯儲備,以今年二月份數(shù)據(jù)來看,各國外儲同比下降了近一個百分點。
2
Konstam表示,未來有兩個結果:要么市場資產價格下跌,要么中央銀行被迫注入更多的流動性。但他傾向于認為,全球央行需要謹慎行事。很有可能的一種抉擇是是股市下跌,收益率下降,市場承認流動性不足。
央行這樣做也是迫不得已,因為花旗的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央行向市場注入資產(如通過QE方式)邊際效益已經變?yōu)樨撝怠?/span>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當然,如何在控制人口增長與留住人才之間找到科學的平衡,絕非一個30%就可輕易實現(xiàn)。但畢竟北京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fā)以來,國際銀行的運營一直面臨種種挑戰(zhàn)。過去十年,我們經歷了經濟增長放緩、全球貿易疲弱、利率低迷、監(jiān)管趨嚴,以及包括來自金融科技領域日趨激烈的競爭。近
由于安卓開放性帶來的無序,屋子里橫七豎八的裝滿了各種箱子和物品,安卓底層優(yōu)化就是把這些箱子擋路的搬走,沒用的扔掉,然后按照主人(用戶)的體驗要求把屋子擺好,重新布
按照現(xiàn)在每年50%的增速,7年后每天將產生10億包裹,目前每家快遞公司的快遞員都在10萬以上,人力資源昂貴、密集勞動力管理粗放等問題出現(xiàn),地面運輸和人力已經無法滿足快遞企業(yè)的
按照現(xiàn)在每年50%的增速,7年后每天將產生10億包裹,目前每家快遞公司的快遞員都在10萬以上,人力資源昂貴、密集勞動力管理粗放等問題出現(xiàn),地面運輸和人力已經無法滿足快遞企業(y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