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6-19 12:35 來源:中國證券網 瀏覽量:
記者整理多家國際大行觀點發現,盡管市場在MSCI修改了納入A股的方案之后,對闖關結果普遍表示樂觀,但多家機構對于成功概率的預測,反而比2016年時保守了一些,最為樂觀的高盛,也只給出了60%的概率目標。
預測A股納入MSCI概率最低的或許要屬瑞銀。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的報告指出,雖然A股獲得納入的機會比過去要高,但目前并非大局已定,最大的障礙在于掛鉤A股的金融產品需提前審批的制度仍然存在。如果在這方面看不到明顯進展,A股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可能性低于50%。
6月16日,瑞銀財富管理亞太區投資總監及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胡一帆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表示,盡管市場上有很多觀點都顯示得非常樂觀,MSCI提出的關鍵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完全解決,所以可能結果沒有那么樂觀。
衍生品預先審核制仍是問題
胡一帆說:“確實中國已經是闖關過3次,離目標也越來越接近。回想之前MSCI提出的3個考量,第一個是 千股跌停 現象,這個實際上已經得到了有效改善,證監會已經對停牌做出了很好的規范。第二個是QFII投資者在資本進出入方面不是很方便,這個問題也得到很好的解決,因為現在是通過滬港通和深港通渠道。但第三個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證監會規定,A股相關的衍生產品必須要通過預先審核,這個是開國際先例的。MSCI已經多次提到這個問題,但中國監管層實際上對這個問題是避而不談的。”
胡一帆補充,不管是納入還是不納入,對于A股市場的短期影響都有限。一方面,目前主動型投資者已經可以通過滬港通和深港通參與投資A股,如果不獲納入,主要影響的只是被動投資者。另一方面,即使獲得納入,也會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以韓國為例,從開始納入到最后完全納入經歷了10年,所以即使2017年宣布初始納入,影響也不可能太大。
此前瑞銀的報告則提到了長期的影響,稱MSCI納入A股將有利于A股市場長期發展,因為這將促進中國境內市場與全球資本市場進一步融合。一旦納入,估計將有80億至100億美元追蹤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資金被動流入A股。但這并不代表著短期內會對A股有明顯的影響,因為A股市場現在日成交額達700億美元,總市值約8萬億美元。
高盛下調概率預測至60%
2016年的結果公布之前,高盛曾預計A股獲得納入的可能性達到70%,不過最后MSCI并未向A股敞開大門。
一年過去,高盛的期待似乎也有所降溫,將A股闖關成功的概率預測下調到了60%。
該行在報告中指出,支持A股獲得納入的理由在于,考慮到規模和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中國在全球基準市場中被明顯低配。
根據彭博社的數據,A股市場高達6.82萬億美元的市值僅次于美國,比英國和德國的股市市值總和5.68萬億美元更大。
而且,中國已經做出了諸多努力,向境外投資者開放其資本市場,比方說,在2016年年底開啟深港通。部分對于上市公司主動停牌的擔憂已經被監管層獲悉。
不過,高盛也同樣給出了不獲納入的理由:
QFII 每月資本贖回不超過上一年度凈資產值 20%的額度,限制了資產組合資金流入的時間和規模。投資者仍然對于上市公司的停牌表示憂慮,盡管監管部門已經對此做出政策調整,但并未經過極端波動行情的檢驗,效果如何仍未可知。此外,掛鉤A股的金融產品需提前審批,也是資本市場發展的一個欠缺。
如果A股和中國債券被納入國際指數的話,高盛分析師劉勁津在報告中預計,將在未來5年分別給股票和債券市場帶來2100億美元和250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5年后,中國占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權重或達34%,占其全球指數的權重達4%。
大摩上調概率預測值
相比之下,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荷寶等外資機構普遍較為樂觀。
在2016年預測A股被納入的概率為50%的摩根士丹利,在2017年稍稍松口,預測概率超過50%。
摩根士丹利的報告中寫道:“按初步5%的納入比例,A股占據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比例僅逾1%,不過,以10年的時間維度來看,在內地交易的A股將和香港H股以及美國存托證中概股一樣,總計占到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40%以上。”
不到一個月之前,摩根士丹利下調了對于上證綜指的12個月目標點位,至3700點,按此計算,滬指仍有18%的潛在漲幅。
而摩根大通亞太地區副主席李晶(Jing Ulrich)則在近日出席活動時表示,A股獲得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可能性較往年有所提高,一旦納入,A股市場或會受到投資者對于增量資金的預期提振,迎來新一波漲勢。
該機構宣布上調在基本情境下的MSCI中國指數年底目標,由70點升至85點,預計相關企業每股盈利增速在2017年和2018年分別可達16%及13%。
匯豐給出47只受惠股名單
匯豐的研究報告指出,MSCI在3月公布的納入A股調整方案,將原本由QFII為主的架構改為以互聯互通機制為主,并修改規定,只納入169只個股,這樣的方案對MSCI、中國和外資來說是三贏。新框架顯示,MSCI是想要完成這項計劃的,而目前的主要不確定性在于中國監管層采取的預先審批制度。
盡管匯豐并沒有給出明確的概率預測數字,但卻篩選出47只可能成為外資目標的A股標的,覆蓋消費、金融、IT、電信、地產、工業、能源等多個板塊。
國內的大型機構中,中金也給出了詳細的受惠股名單。
中金指出,169只潛在納入個股主要集中在主板,主要來自金融、大消費、醫藥、科技板塊。上述個股2010年以來每一年的市值加權表現均好于市場(以滬深300為代表)。盈利方面,潛在納入個股更為穩健,2010年以來增長明顯強于A股非金融整體水平。估值方面,潛在納入個股的當前估值低于歷史均值水平。
此外,大消費板塊是2017年以來市場表現較為強勢的領域,MSCI納入A股受益個股也主要是這些偏價值、偏消費的品種,兩者有較高的重合度。
具體來看,第一類是權重高,資金流入規模較大的個股,包括貴州茅臺(600519)、浦發銀行(600000)、興業銀行(601166)、中國建筑(601668)等18只個股。第二類則是增長穩健,估值具備吸引力的個股,包括康美藥業(600518)、雙匯發展(000895)、國投電力(600886)等10只個股。
大摩上調概率預測值
相比之下,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荷寶等外資機構普遍較為樂觀。
在2016年預測A股被納入的概率為50%的摩根士丹利,在2017年稍稍松口,預測概率超過50%。
摩根士丹利的報告中寫道:“按初步5%的納入比例,A股占據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比例僅逾1%,不過,以10年的時間維度來看,在內地交易的A股將和香港H股以及美國存托證中概股一樣,總計占到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40%以上。”
不到一個月之前,摩根士丹利下調了對于上證綜指的12個月目標點位,至3700點,按此計算,滬指仍有18%的潛在漲幅。
而摩根大通亞太地區副主席李晶(Jing Ulrich)則在近日出席活動時表示,A股獲得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可能性較往年有所提高,一旦納入,A股市場或會受到投資者對于增量資金的預期提振,迎來新一波漲勢。
該機構宣布上調在基本情境下的MSCI中國指數年底目標,由70點升至85點,預計相關企業每股盈利增速在2017年和2018年分別可達16%及13%。
*ST中富(000659):預計2014年半年度扭虧,將實現凈利潤6800萬至10000萬元。除了減員增效、處理資產和政府征地補償外,公司2013年計提固定資產及其他長期資產減值準備約8.4億元,這使
外資投行普遍看好A股今年納入MSCI,高盛卻下調成功概率
179億元市值面臨拋售:分眾傳媒突遭兩大股東清倉式減持
一是上市公司可以發行優先股,非上市公眾公司可以非公開發行優先股。 二是三類上市公司可以公開發行優先股:其普通股為上證50指數成份股;以公開發行優先股作為支付手段收購或
大眾公用(600635) 公司持股13.93%的深圳創新投資集團(注冊資本16億元),是中國資本規模最大、投資能力最強的本土創業投資機構,公司持有上海杭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16.13%,該公司注
是“套路”還是“門道”?揭秘上市公司四大護盤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