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因快鹿集團非法集資案件消失的施建祥,最近因崔永元爆料黃圣依夫婦7.5億陰陽合同(當事人已否認)而重新進入大眾視野。幾乎與此同時,這哥們還上了中紀委50名外逃人員線索名單。
前兩年,網貸平臺出事后,像施建祥這樣跑路的老板很多。但進入2018年后,這種事已大幅減少。據第三方機構不完全統計,5月停業及問題平臺數量為38家,其中跑路平臺僅2家,占比僅5.2%。相反,以主動停業和轉型等方式退出的P2P平臺越來越多。
成交量:
環比上升 同比下降
據統計,5月份,P2P網貸行業的成交量為1826.6億元,環比上升5.53%,同比下降26.6%。對于其環比上升,業內普遍認為是受“5.18”網貸理財節的影響,這期間除了一些第三方機構會推出理財活動,很多平臺也會出臺相應的獎勵、加息措施,激勵投資者加大投資。
據金評媒(ID:JPMMedia)了解,某上市平臺在5月18號這一天推出了累投288萬、100萬送好禮;整點紅包雨;充值返現等活動。雖然沒有加息活動,但促銷效果也十分顯著,成交量從前一天的4999.2萬元一躍升至20415.2萬元,創下3個月來成交量的新高。
圖片來自第三方統計數據截圖
令人無法忽視的一點是5月份網貸行業的成交量雖環比有所上升,但同比卻下降了近三成。對此,宜貸網副總裁、首席風控官伍鵬對金評媒(ID:JPMMedia)表示:
成交量同比下降的原因可能還是受政策影響。目前備案登記工作延期,政策不確定性增加。很多平臺在消化違規存量完成的同時,為了后續順利通過備案也在小幅壓縮自身業務規模。而投資人的投資決策在此大環境下肯定會受到一定影響。
信貸業務:
存量被消化 平均借款期限變長
根據監管在2016年發布的8.24新規,“單一借款人在同一平臺個人不得超過20萬元、企業不得超過100萬元”。這一“限額令”出臺之后,網貸平臺便開始了消化存量業務的漫漫征途。時至今日,離原定的整改大限不足一個月,統計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P2P平臺的超額存量資產有了較為顯著的下降,單一借款人待還金額超過100萬元的累計占比約11%,同比下降了16%。
但是,許多存量超額業務被消化的同時,平臺自身的業務規模也不可避免地被壓縮。對此,上述平臺負責人表示,除了平臺因為備案原因主動壓縮業務規模之外,還存在另一重原因:受網貸監管限額影響,符合條件的小額優質資產比較緊缺,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資產荒”。
此外,隨著現金貸短期項目的清理整頓,很多平臺的項目借款期限有所拉長。5月,P2P行業的平均借款期限已被拉長至12.02個月。這也直接導致了行業的貸款余額的增長。
對于這一現象,上述平臺負責人指出,
“網貸的出現就是背負著‘普惠’使命而來,尤其是對中小微企業而言,網貸的出現能夠較大程度解決這個行業長期的融資難題。但實體企業的用款周期較長,借款期限變長是大勢所趨,而這也是越來越多網貸項目支持實體企業的真正體現。”
行業洗牌:
跑路大幅減少 清盤轉讓成主流
據第三方機構不完全統計,5月停業及問題平臺數量為38家,其中問題平臺10家(提現困難8家、跑路2家),停業平臺28家。
5月初,中融民信遭經偵介入。5月下旬,巨如集團老板被爆失聯,好好理財、可信貸等在平臺官網發布了停業還款等相關公告。而就在6月初的這幾天,已有金牌理財和小灰熊金服兩家平臺因提現困難在官網發公告停業。
從2016年開始,P2P平臺的退出方式以主動停業及轉型為主,數量遠超跑路的問題平臺。
一位觀察互聯網金融多年的研究人員告訴(ID:JPMMedia),從互聯網金融站上風口的2013年算起,已經過去5年,那種有事就跑路的野路子平臺已經越來越少。能堅持到今天的平臺,總體而言都有一定的實力,主要股東一般都在一定范圍內屬于有地位有身份的人,除非迫不得已,即使平臺出現經營困難,甚至資不抵債,這些人也不會選擇跑路,而是愿意在現有法律框架內合理解決遺留問題。
“撒腿跑路看上去簡單直接,一走了之,但后患無窮?,F在國家隊金融監管越來越嚴,防范措施越來越多,出了事不見得能走得掉,即使跑掉了也可能遭遇全球通緝。像之前跑路的快鹿集團老板施建祥,近日就再次上了中紀委50名外逃人員線索名單。”
目前國內正常運營的網貸平臺有1000多家,平臺間的同質化較為嚴重,長遠來看并不利于整個行業的發展,洗牌是必然。
上述平臺負責人在接受金評媒(ID:JPMMedia)采訪時表示:
“一些平臺因自身經營或是政策限制等原因選擇轉讓平臺、套現退出也符合市場優勝劣汰的規律,這個市場最終真正留下的一定是那些合規運營且有自身核心競爭力的平臺?!?/p>
另外,據金評媒(ID:JPMMedia)不完全統計,自2018年以來,已有17家P2P平臺的運營主體發生了變更。
根據原先的備案驗收通知,積極配合整改驗收工作但最終沒有通過的平臺,可據具體情況,或引導其逐步清退業務、退出市場,或整合相關部門及資源,采取市場化方式,進行并購重組。
但眼下,備案已確定延期,卻沒有最終的時間表。各地金融辦雖暫停備案,卻并未要求停止驗收。據傳網貸行業未來有可能會統一標準,但目前,不管整改到了哪一步,所有的平臺都只能等待進一步的備案通知。
本文“跑路的越來越少,P2P行業開始流行清盤退出?”由財經365首發,歡迎轉載,轉載請帶上本文鏈接。
免責聲明:財經365(www.hand93.com)發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 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部分內容文章及圖 片來自互聯網或自媒體,版權歸屬于原作者,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圖片、圖表及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 性、原創性等,如無意侵犯媒體或個人知識產權,請聯系我們或致函告之 ,本站將在第一時間處理。關注財經365公眾號(caijing365wz),獲取最優質的財經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