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下午,eWTP生態基金正式成立,俞永福擔任基金創始合伙人及董事長,從接管阿里大文娛一年后便退任,這是俞永福卸任后首次公開亮相。
同時,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第一時間表示了祝賀與支持:“作為阿里巴巴合伙人的一員,我相信永福的遠見和執行力,可以讓eWTP生態基金的使命和愿景得以完美實施。”
追溯eWTP生態基金源頭
eWTP是在“一帶一路”政策背景下,馬云提出的構想,目的是希望用互聯網和技術的力量,建立一個政府、民間、企業合作的新的平臺,通過建立全球化的基礎設施,讓每一個人在世界上任何角落,只要有一部手機或者任何一個移動端,就能夠進行全球貿易,能夠實現全球買、全球賣、全球付、全球運和全球游。
其實關于eWTP的構想絕不是突發奇想,2016年博鰲亞洲論壇上,馬云出席“e-WTP:互聯網時代的全球貿易規則”主題午餐會時,就呼吁全世界建立一個e-WTP(電子世界貿易平臺)的平臺。他認為,中小企業在世界經濟中發揮了非常重要,在G20中,超過一半GDP都是中小企業創造的,并在創造就業、創新方面貢獻卓著。但中小企業同樣面臨幾個挑戰:進入全球市場的挑戰,機制平臺,基礎設施。而建立eWTP可以幫助年輕人和婦女創辦中小企業,進入全球市場。
為何是俞永福?
去年11月,俞永福辭去阿里集團大文娛董事長、大文娛及高德總裁,出任集團新成立的eWTP投資工作小組組長。近日,俞永福又有一個新身份:eWTP生態基金創始合伙人及董事長。
實際上,從俞永福10幾年的職場經歷來看,可以歸結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創業者和投資人,從2001年-2006年,天天和創業者交流企業管理和戰略發展等一系列問題,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學習過程。第二階段的重心是創業者,從2006年底到2017年12月,包括2014年整合加入阿里巴巴,俞永福強調自己依然是創業者,沒有任何老板,在帶領高德的過程中,仍然是站在工作視角考慮整個業務如何發展。
第三個階段從2018年開始,俞永福稱,不希望自己是一個標準的VC,希望作為創業者背后的創業者。他認為這樣有兩個好處,一是依然能夠以創業者的視角考慮產業周期、產業機會和創新;二是支持前臺創業者努力可以復制一兩件,能夠看到更多有趣的東西。
自從加入阿里后,俞永福成功率領阿里大文娛整合與轉型,并且有豐富的國際化以及管理的經驗,此番擔任基金創始合伙人及董事長,另一個層面來看也是重新做回投資老本行,顯然得心應手,并且可以助力阿里尋找更多的高價值項目及盟友。所以對于eWTP生態基金基金來講,能夠有一個成熟的創業者來領導,要好過一個普通經理人。
始于阿里但不止于阿里
值得一提的是,僅僅2016年上半年,馬云已經跑了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談eWTP。在24小時通關、稅收優惠等層面推動世界各國支持中小企業。
因此,對于e-WTP生態基金,馬云希望:雖然起源于阿里,但是并不止于阿里,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參與到這個基金中去,都能成為這個基金的主人。因此,eWTP生態基金將重點關注科技創新和快樂生活(消費升級)領域的企業。
俞永福則在發布會上表示,eWTP生態基金的核心信念就是相信年輕人,相信創新的力量和技術的力量。從中美互聯網發展歷程中足以證明年輕人的能量,讓年輕人“帶頭擔綱并取得成功”的巨大能量,一帶一路地區核心優勢之一就是年輕人的比重很高,eWTP生態基金相信其蘊涵了巨大潛能。科技和創新是“跨越式發展”和“換道超車”的核心路徑,基金將重點投資具備這一特征的年輕人和科技創新企業。
俞永福還表示,目前基金已經有投資項目在進行中。未來,eWTP生態基金將在一帶一路核心地區設立多個機構運營。
本文“俞永福的新戰場 年輕人的新希望”由財經365首發,歡迎轉載,轉載請帶上本文鏈接。
免責聲明:財經365(www.hand93.com)發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 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部分內容文章及圖 片來自互聯網或自媒體,版權歸屬于原作者,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圖片、圖表及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 性、原創性等,如無意侵犯媒體或個人知識產權,請聯系我們或致函告之 ,本站將在第一時間處理。關注財經365公眾號(caijing365wz),獲取最優質的財經報道!
我們先來看下北京時間5月17日中午12時,福布斯實時榜單上李彥宏和丁磊的財富數字: 當時,丁磊以159億美元財富名列內地第9位,李彥宏以158億 美元 名列第11位,二人財富僅相差1億美
錘子的市場表現決定了羅永浩不再是一個值得重視的玩家,無論他怒懟還是致敬,友商都已經不Care了。 老羅向來是手機圈的異類,這倒不在于他的半路出家,或是口無遮攔,而是他那
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搞起了攝影,他為此特意推出了一個攝影網站,有人夸他“是被 房地產 商耽誤的靈魂攝影師”,有人批評他“蓋的建筑很漂亮,拍的照片卻那么丑”,對于這兩種
在經濟學領域, 投資 、消費和出口被稱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 而在中國企業界,也有三駕馬車拉著三家企業走到了世界之巔。 之所以叫三駕馬車,是因為這三家企業的掌門都姓
36歲,她南下闖蕩從業務員做起;64歲,她已成這家年銷售額上千億公司的執牛耳者。有人說她是被 互聯網 拋棄又不甘被遺忘的老年大媽,也有人把她奉為“中國制造”代言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