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瑞幸咖啡“碰瓷”星巴克的事件鬧的沸沸揚揚。
星巴克如何“得罪”瑞幸咖啡?
瑞幸咖啡副總裁郭謹一表示,在2016年和2017年兩個最近的年度里,星巴克在中國咖啡館服務的市場份額是57.5%和58.6%;在連鎖咖啡館服務的市場中,其份額高達78.8%和80.7%;門店數量占連鎖咖啡館總數的58.6%和61%;交易總筆數占連鎖咖啡館服務市場的71.4%和73.3%。
星巴克在咖啡館服務市場,尤其是連鎖咖啡館服務市場中,具有市場支配地位。
郭謹一介紹,今年以來,瑞幸咖啡為開展連鎖經營業務,在全國部分中心城市,嘗試接洽一些高端商務寫字樓的業主,希望租賃他們閑置的商業區域,用來開辦連鎖咖啡館。但商洽之時,卻被這些業主告知:因為星巴克與之簽訂的在先“店鋪租約”中含有排他性條款,因此空閑的區域不能租賃給同業競爭者。
此外,近期也有多家機器設備、包裝包材、食品原料的供應商反饋,星巴克責令其必須進行“二選一”式站隊,也即服務于星巴克的供應商,不得同時向其他同業競爭者供貨或者提供服務。
星巴克利用自己的先占優勢和市場支配地位,在其進駐高端商務寫字樓,與業主簽訂“店鋪租約”時,大量采用自己預先擬定好的格式合同,嚴辭約定排他性條款。
星巴克的排他性條款,給與之簽訂“店鋪租約”的業主均設定相同義務:限定交易相對人在租賃期限內,只能與星巴克進行店鋪租賃。換言之,只要其與星巴克訂立門店租約,就不得與其他咖啡館服務的經營者進行交易,否則即構成違約,必須承擔違約責任。
在這種背景下,其一方面密織自己連鎖經營的網絡,通過蓄謀布局、分步實施,構筑起星巴克連鎖咖啡館服務的網絡體系,另一方面又以排他性“獨家購買”方式,建立閉環結構,通過“店鋪租約”約束對方當事人排擠自己的競爭對手,借力出租人傳導其市場支配力量,阻礙正當競爭,筑牢寡頭地位。
鑒于星巴克涉嫌壟斷的行為,損害了咖啡行業的公平競爭秩序,也阻礙了瑞幸咖啡的正當經營活動,瑞幸咖啡就星巴克涉嫌壟斷的行為,擬向有關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瑞幸是否碰瓷?
有聲音認為,這是瑞幸對星巴克“圍剿”的反擊,純屬無奈之舉;但也有聲音把這看作是瑞幸為了博取曝光度的“公關事件”。
“某咖啡還真是戲多”,有個小編在朋友圈看到這樣一條回復。發朋友圈的人故意隱去了品牌名稱,估計是不希望給其白白增加熱度。這也反映了很多吃瓜看客的心理,初出茅廬的瑞幸此舉被認為是“碰瓷”。
著名科技博主洪波keso就在朋友圈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本來對這個新的咖啡品牌還有點興趣,但越來越發現,這根本就是一家營銷公司,只不過恰好選擇了咖啡作為他們的營銷物而已,我不會喝他們家的咖啡。
對此,星巴克進行了回應稱:“無意參與其他市場品牌的炒作”。有律師人士也認為,沒有確切證據認定星巴克目前 具有“市場支配地位”,也就談不上違反反壟斷法。
有業內分析人士指出:“星巴克很難在供應商鏈條上搞定對手,但是‘二選一’的策略,還是會在一定成都上增加瑞幸咖啡的發展成本,減緩其擴張勢頭。
此前,就有分析人士認為,想要分得中國咖啡市場的“大蛋糕”,瑞幸咖啡還有“硬仗”要打,如今這場“硬仗”不出預料的到來了。占據了中國連鎖咖啡市場50%份額的星巴克,在面對咄咄逼人的瑞幸時,又怎會按兵不動。
場景實驗室創始人吳聲朋友圈發聲,認為這“不是碰瓷,是必有一戰”。吳聲認為,對于野蠻生長的瑞幸,星巴克不認為瑞幸野望,而是真刀真槍的封殺,說明新商業模式已然觸動了傳統巨頭的奶酪。吳聲進一步指出,這其實并非兩個品牌的擦槍走火,更多是關于咖啡認知的商業分野。
本文“瑞幸咖啡“碰瓷”星巴克?二者必有一戰”由財經365首發,歡迎轉載,轉載請帶上本文鏈接。
免責聲明:財經365(www.hand93.com)發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 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部分內容文章及圖 片來自互聯網或自媒體,版權歸屬于原作者,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圖片、圖表及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 性、原創性等,如無意侵犯媒體或個人知識產權,請聯系我們或致函告之 ,本站將在第一時間處理。關注財經365公眾號(caijing365wz),獲取最優質的財經報道!
丁磊 北京時間5月18日凌晨,在美國納斯達克 上市 的網易市值大幅下挫7.46%,收于323.3億美元,一夜蒸發了25億美元,網易掌門丁磊的財富,也同步縮水了12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為76億。
一個是中國PC行業領導者,一個是中國通信業界巨頭,看似不相關的二者如今卻因為一個“5G標準”的投票事件登上了風口浪尖。這到底是怎么回事?事件背后又有哪些要點令人深思,發
話說,昨天, 騰訊 發了財報,八姐簡單看了看,這又是一個無人能擋的財報啊。收入和利潤都超過阿里,同時,騰訊的游戲也碾壓了網易,讓去年還被業內驚嘆的“工匠”丁磊,身家
在豬肉市場稍顯疲軟的行情下,網易味央豬肉卻走出了和 市場 行情不一樣的局面,開啟了首次線上渠道對外售賣。這次網易豬肉的線上之路率先從盒馬生鮮開始,想要吃到大佬同款的
5月16日下午,騰訊公布截至2018年3月31日未經審核的第一季度綜合業績。2018年第一季度,騰訊總收入為人民幣735.2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8%。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盈利(凈利潤)232.9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