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上海市中心淮海中路的錦江飯店,自它1951年開業以來共接待了100多個國家近300位的國家元首以及眾多的國際要人。錦江飯店的創始人并不是什么商界大亨,而是一代奇女子——董竹君。
她出身青樓,毫無背景毫無靠山,靠著自己堅定的信念,成功逆襲為杰出的女企業家。
婚姻不幸,親人離世,經歷重重打擊卻沒有自憐自艾,反而激發高昂的斗志,堅強出走,靠自己的努力打下錦江飯店這塊金字招牌。
董竹君用不凡的經歷,在亂世中書寫自己的傳奇。
董竹君出生上海貧民窟,父親拉黃包車,母親是洗衣女傭。13歲時,為替父母還債,淪為青樓歌女開始賣唱生涯。
她是一名清官人,賣藝不賣身,因為歌喉優美,追求者眾。其中一個是時任四川省副都督的夏之時,當時袁世凱開價三萬元通緝革命黨人夏之時,董竹君非但不怕,還自主嫁給他,并提出三個條件:
1、不做小老婆。
2、結婚后到日本求學。
3、將來從日本讀書回來,組織一個好的家庭,你管國家大事,我當你的內助。夏之時全數答應。
婚后他倆果然到日本讀書,實現了董竹君的愿望。
在日本讀書的這六年,也是她婚姻最甜蜜美滿的六年。在長女國瓊3歲時,夏之時隨著時局的需要,帶著妻女回到四川合江老家。
夏之時的老家是個封建大家庭,瞧不起董竹君的青樓出身,幸虧她預先購買大批洋貨作禮物,分送全家上下,才換來一些笑臉。漸漸地憑著自己治家的才干,董竹君掙得了尊嚴與地位,夏家為她重新置辦婚禮,確立她的正室地位,就這樣董竹君帶著大女兒二次拜堂。
后來一家人遷居成都,買進東勝街一個占地約3畝的四進院,過起了富裕閑適的生活。
因時局不穩,夏之時突然被解除軍職,氣忿難平,意志逐漸消沉,逐漸由新派革命者轉變為守舊的鄉紳。他對董竹君連生四個女兒非常生氣,即使后來董竹君生下了兒子,他也不讓女兒讀書,他開始對董竹君熱心社會事業深感不滿。
甚至有一次,竟因為小事掏出手槍來威脅董竹君,他下意識地不希望妻子比自己能干,開始以搓麻將和抽鴉片煙度日。
從一開始的百般容忍到后來完全絕望,董竹君毅然放棄富裕的生活,帶著四個女兒及父母遠走上海,成為當時各家報紙的熱門新聞。
夏之時與董竹君協議分居五年,分手時夏之時嘲諷地說:“你要跟我夏之時離婚,將來如果你在上海灘站得住,能把這幾個女兒養活養大的話,我在手板里煎魚給你吃。”
離婚后的董竹君,帶著四個孩子苦度歲月。生活的艱辛,有時到了令人絕望的地步。五年分居時間到了,董竹君與夏之時正式離婚。
正逢董竹君父親過世,生活的重擔壓的董竹君欲哭無淚,彷佛人生已經走到了盡頭。
苦難到了極點,終于有了轉機。有個貴人建議董竹君開家飯館,并送上了義士贊助的2000元錢。從此董竹君開始了她一生中最輝煌的創業時期。
當時在上海最受歡迎的是粵菜和閩菜,川菜因太麻、太辣、太咸,并不吃香。
董竹君對川菜進行改良,既保持了傳統特色,又調合了南北食客的胃口。
食客的口頭廣告威力無比,“錦江菜好吃”的贊譽四傳,天天高朋滿座。
除了菜好,錦江布置之幽雅、設計之饒有情趣,更是吸引客人的一大因素。
董竹君追求的是,“使得各個屋子不同,新奇而又變化,使人每次走到這里,不感到單調,枯寂無味,而覺得目悅神怡有無限莫名的快適。”
董竹君還十分講求品味,屋內配飾也十分考究,中式的紅木宮燈、名家畫作,和西式雕塑、攝影作品,完美融合。
董竹君十分欽佩郭沫若,包下了他的一日三餐,用實際行動支持抗日。
郭沫若稱贊董竹君為一飯救韓信的“漂母”,還寫詩表達謝意,其詩為:“患難一飯值千金,而今四海正陸沉。 今有英雄起巾幗,娜拉行蹤素所欽。”
1935年錦江川菜館,在上海法租界華格臬路正式掛牌營業,開門就是滿堂紅。
此后生意更如竹子般節節攀升,常常是樓上樓下座無虛席,四川成都依傍著美麗的錦江,故以“錦江”作店名。
因她名字的緣故,店徽就是一片片青竹葉,上海灘頭面人物杜月笙、黃金榮、張嘯林等皆為常客,軍政要人也常在此設宴集會。
卓別林訪問中國時,在此品嘗過香酥鴨子,還特別寫入他的回憶錄,滿座的時候連杜月笙也得排隊。
有一回杜月笙實在等得不耐煩了,就讓招待員捎話給董竹君,趕緊擴充店面,房間不夠,就用他的名義跟房東打商量。
房東誤以為杜老板是她的靠山,連忙答應。錦江向后弄深入,必須搭天橋過去,又是杜老板出面疏通,促使法租界工部局破天荒簽發了特許營業執照。
擴充店面后,錦江的生意更為火爆,董竹君名聲大噪,被視為神通廣大的女強人。
新中國成立后,董竹君毅然將經營十六年,時價15萬美元的“錦江”兩店奉送給國家,還交出了自己的花園住宅,僅保留了郭沫若手書的一首《沁園春》詞。
1951年她將錦江川菜館、錦江茶室合并為“錦江飯店”,成為上海解放后接待中央領導和外賓的重要接待賓館。
同年,夏之時被誤以"組織策劃土匪暴亂"罪名,槍決死于合江。
那年董竹君51歲,得知噩耗后,她把夏之時27歲時的照片放在床頭,這一放就是40多年,直到她去世。
云卷云舒,一切終成往事
97歲高齡時,董竹君接受《讀書時間》欄目的專訪,說到自己一生的感觸:“我對事物的感覺是,一個人呀,人生幾十年,酸甜苦辣,什么樣的事情,大大小小都會遇到的,看你怎么去對付它。
“隨心所欲做不到,隨遇而安不會做不到的。”
董竹君生前還完成了自己的回憶錄《我的一個世紀》。
歷經了晚清、民國、新中國,董竹君的一生就是中國近現代史的縮影。出身在舊中國社會底層,貧窮、饑餓始終伴隨著她的童年,她卻從不認命。
有人將董竹君形容為,“中國的娜拉”、“中國的信子”。
前者強調的是她女性人格的覺悟,后者強調的是她出身卑微,卻能赤手空拳闖出自己的一番事業。
她不僅創作了色香俱全的“錦江川菜”,更留下了濃郁醇厚的人生百味,那川菜的重口,麻辣、鮮香,正如董竹君的一生,轟轟烈烈。
免責聲明:財經365(www.hand93.com)發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 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部分內容文章及圖 片來自互聯網或自媒體,版權歸屬于原作者,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圖片、圖表及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 性、原創性等,如無意侵犯媒體或個人知識產權,請聯系我們或致函告之 ,本站將在第一時間處理。關注財經365公眾號(caijing365wz),獲取最優質的財經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