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與阿里巴巴的差距,除了數萬億GMV的差距,除了28000億人民幣市值的差距,最重要的是兩者在商業模式上的差距,以及劉強東與馬云在戰略遠見上的差距。這些差距,讓“屢戰屢勝”的劉強東也感到無可奈何。
在中國目前的互聯網行業中,京東集團是除BAT之外最受追捧的明星企業。
截止美股最近一個交易日收盤,京東集團市值高達710億美金,折合4496億人民幣。百度市值為880億美金,京東距離百度的市值也僅有170億美金之遙。
但是,作為京東最大的競爭對手,阿里巴巴集團市值卻已經達到5199億美金,折合32921億人民幣。京東雖然被視為阿里巴巴集團最大的挑戰者,但其與阿里巴巴之間的市值差距卻不斷拉大,已經超過28000億人民幣。
業績差距
市值是企業當期業績與未來預期業績在資本市場上的直接反應。
2017年11月2日,阿里巴巴(NYSE:BABA)發布了截至2017年9月30日的2018財年第二財季財報,這一財季,阿里巴巴集團營收551.22億元,同比增長61%;凈利潤為174.08億元,同比增長146%。
2017年11月13日,京東集團(Nasdaq:JD)也發布了截至2017年9月30日的2017財年第三季度財報,營收為837億元,同比增長39.2%;凈利潤為10億元人民幣,上年同期凈虧損5億元人民幣(備注:京東與阿里巴巴的財年計算周期有所區別)。
從最近一個季度的財報來看,阿里巴巴集團的凈利潤是京東集團的17倍之多,兩者尚不在一個當量。盈利能力的巨大差距,也解釋了京東為什么與阿里巴巴在市值上存在超過28000億元的距離。
雖然京東837億元的營收要高于阿里巴巴的551億元營收,但其營收的含金量要比阿里巴巴低很多。這是因為京東采取的是類似沃爾瑪的自營模式,其把自營商品的銷售貨款都計入到了公司營收;而阿里巴巴采取的是類似萬達廣場的平臺模式,阿里巴巴只是把幫助商家實現銷售所獲取的傭金算作營收,而不把幫助商家銷售商品的貨款計入其中,所以導致京東的營收高于阿里巴巴。
在電子商務領域,GMV(成交總額)是衡量一家企業交易規模的常用指標。2016年,阿里巴巴集團全年的GMV接近4萬億規模;根據京東2016年財報,京東全年來自自營業務的GMV為人民幣3723億元,來自平臺業務的GMV為人民幣2720億元,合計也只有6443億人民幣,遠遠落后于阿里巴巴。
在現金儲備上,阿里巴巴集團也遙遙領先于京東。截至2017年9月30日,阿里巴巴集團持有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和短期投資總額為人民幣1598.55億元;同期,京東集團持有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和短期投資總額為人民幣418億元。
業務差異
雖然有很多人拿京東與阿里巴巴來做對比,但就業務范疇來看,京東與阿里巴巴兩個企業具有明顯的業務差異。
京東集團的主要業務包括京東商城、京東金融與京東物流。京東商城是一家以自營業務為核心的B2C電商平臺,京東金融與京東物流是在京東商城B2C電商業務基礎上衍生出來的兩個附屬業務。
而阿里巴巴集團的業務范疇遠不止是一個B2C電商公司,而是包括了核心電商、互聯網金融、物流技術平臺、云計算、數字娛樂與其他創新項目。
在核心電商業務方面,阿里巴巴最近一個季度的電商營收為人民幣464.62億元,其中來自國內商業零售業務的營收為人民幣395.57億元,約占總營收的72%。除此之外,還有另外的28%來自國內商業批發業務、國際商業零售業務與國際商業批發業務,合計69億人民幣。
在云計算領域,阿里云受付費用戶強勁增長、高附加值服務對收入結構的優化驅動,在該季度,阿里云計算收入同比增長99%至29.75億元,預計年內營收破百億,將成為與亞馬遜、微軟并駕齊驅的三大云計算公司。
在數字媒體和娛樂業務領域,阿里巴巴大文娛整合效果顯現,優酷視頻的日均訂閱用戶,當季同比增長超過180%。來自數字傳媒和娛樂的營收為人民幣47.98億元,同比增長33%。另外,來自創新戰略和其他營收為人民幣8.87億元,同比增長27%。
相比阿里巴巴的多層次業務布局,京東還只是一個純電商公司。
金融與物流
依托龐大的交易規模,各大電商巨頭紛紛布局互聯網金融與物流業務。相對慘烈的電商競爭,互聯網金融與物流業務更具有獲利能力,可以大大改善這些電商企業的盈利結構。
京東集團在京東商城的基礎上孵化出了京東金融與京東物流,蘇寧集團在蘇寧易購的基礎上孵化出了蘇寧物流與蘇寧金融,而阿里巴巴更是這方面的先行者,在淘寶與天貓的基礎上也培育出了螞蟻金服與菜鳥物流。
2017年京東金融以600億人民幣估值完成A+輪融資,近期又傳出京東物流100億美金估值的A輪融資計劃,但這二者的業務都始終只是服務于京東商城當前的用戶與商品交易,并沒有擺脫對京東商城主業的依賴。
而區別于京東金融與京東物流,螞蟻金服與菜鳥物流早已經擺脫對阿里巴巴電商生態的依賴,成為整個社會的商業基礎設施。
2017年12月21日,胡潤研究院發布了《2017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螞蟻金服以4000億人民幣估值高居榜首,超過了滴滴、小米、新美大和今日頭條等四個準互聯網巨頭。螞蟻金服旗下的支付寶更是成為當前線上、線下使用最為廣泛的支付工具。
2013年,馬云曾提出一個愿景,希望未來全國快遞24小時送達,全球72小時送達。為了實現這個愿景,2013年5月,菜鳥網絡作為阿里巴巴生態內的物流技術平臺公司正式成立。除了阿里巴巴集團以外,順豐、三通一達等中國最主要的快遞公司,均為菜鳥網絡的股東。
區別于京東物流是一家傳統的快遞公司,菜鳥物流定位一家科技公司,其不雇傭任何一名快遞員工,也不配送任何一件商品,而是投資于數據與技術等領域的研發,和物流伙伴共同推進智能倉庫、智能配送與全球超級物流樞紐建設,以提升社會物流效率為目標。菜鳥物流在已投入數百億元的基礎上,未來五年還將聯合全球物流伙伴,繼續投入1000億人民幣,加大EWTP全球物流樞紐建設與海外倉布局。
2017年9月26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投資53億元將所持菜鳥物流的股權從47%增至51%,菜鳥物流的估值也因此增長至1325億元。
京東集團在物流與金融領域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已經平臺化、社會化的螞蟻金服與菜鳥物流相比,相去甚遠。
京東與天貓模式之爭
京東在B2B、C2C、云計算與文化娛樂等領域都幾乎是空白,所以,京東的競爭對象其實不應該是整個阿里巴巴集團,而只是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B2C電商業務:天貓商城。
京東商城與天貓商城都是定位為以B2C為核心的電子商務平臺,借助互聯網渠道實現商品銷售,但兩者在商業模式上有著本質的區別。
商業模式的核心是解決“如何賺錢”的問題,其內涵包括“通過提供什么樣的產品與服務,為目標用戶創造什么樣的價值,最終獲取商業價值”。
京東商城的商業模式是低買高賣的差價模式,其從供應商處采買商品,加價銷售,最終賺取差價。天貓商城的模式則是幫助商家實現銷售的平臺模式,不賺取銷售差價,而是靠為商家賦能,提供增值服務,賺取傭金回報。
那么這兩種商業模式孰優孰劣呢?
如果用大家熟悉的兩個經濟學概念來類比京東與天貓的模式,京東模式類似中央集權的計劃經濟,而天貓模式更像是去中心化的自由市場經濟。
京東商城采取自采自銷與自建物流的模式,靠一己之力掌控了交易的全部環節。天貓則采取開放的平臺模式,建立規則,不直接參與采銷與物流配送,而是賦能商家,整合社會化物流,讓商家在其創造的平臺上自主經營、自由競爭。
電子商務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多、快、好、省。
多,即品類的豐富性。在品類的豐富性上,京東的自營模式暴露出了極大弊端,京東不可能依靠一己之力成為所有品類的專家,去獨立采購、銷售全世界所有品類的商品,尤其像服裝、食品等一些非標準化的產品。而天貓的平臺模式則是動員數十萬商家資源,由他們在天貓平臺上自主經營,使得天貓商城在品類與商品的豐富度上遠超京東商城。
快,即用戶收到貨的速度。到貨速度一直是京東商城的核心競爭力,在初始階段,京東商城一度依靠自建物流給局部地區用戶帶來了更快捷的配送體驗,也分流了一部分天貓商城的用戶。但是隨著菜鳥物流的推進,阿里巴巴在利用社會化物流帶來的配送效率提升方面會與京東物流無限接近,體驗差距會越來越小。
另外,采用自建物流的方式來覆蓋偏遠地區,在商業上會很不經濟。最重要的是,利用社會化物流,天貓可以極大程度緩解在雙11銷售波峰時期的配送壓力,而京東依靠自建物流,在618銷售波峰時會遇到巨大的配送壓力,在銷售低谷時又會出現嚴重的物流資源浪費。
好,即產品的品質。京東與天貓都是經營其他品牌產品,基本都能保證正品,在產品品質上并沒有太大差異化。
省,即產品的價格。京東商城在自營模式下,需要核算商品的采購成本與各種運營費用進行定價,很難靈活調整。而天貓的平臺模式,不需要阿里巴巴在價格與服務上做太多干涉,只需建立一套維護各商家公平競爭的機制即可,各商家會從自利的角度,為用戶極盡可能的提供更低的價格與更好的服務。所以,在天貓平臺上,價格沒有最低,只有更低,這是自由競爭機制帶來的結果。所以大量對價格更敏感的用戶會留存在天貓平臺,在各個商家之間進行比價。
京東商城雖然憑借較好的用戶體驗俘獲了一批忠實用戶,但在與天貓商城的全面比拼中,除了物流體驗略占優勢,產品品質相差無幾外,在品類豐富度與產品價格兩個核心要素上處于明顯劣勢。
京東商城成立于2003年的非典時期,天貓商城前身是淘寶商城,2008年才成立,2011年從淘寶中獨立,2012年更名為天貓商城。在面對與京東的競爭時,天貓商城其實是作為阿里巴巴的防御型產品出現,比京東商城起步要晚,但運營能力更強的天貓商城很快就實現了對京東商城的全面超越。
除了在交易規模上很難企及天貓之外,無法實現規模化盈利,是京東商城面臨的最大的商業模式困境。京東自采自銷,自建物流,賺取差價的模式,決定了其很難獲得可觀的利潤。
以家電、3C等京東的優勢品類舉例,這些品類的毛利水平在10%-15%左右,減去相對固定的倉儲物流與售后安裝費用,減去高昂的流量費用與人工費用,只能獲得極為微薄的利潤甚至出現虧損。
根據京東最新一個季度的資產負債表顯示,京東集團的應付賬款高達675億元,應付債務123億元,流動負債合計高達1095億元,是其504億凈資產的2倍。
這1095億人民幣的流動負債,多是對供應商貨款的占用。京東商城之所以能在長期虧損的情況下還能存活,正是得益于能夠長期占壓供應商的巨額資金。
在京東商城、京東金融與京東物流都還不能貢獻規?;麜r,總結京東商業模式的核心,其實不是銷售差價,也不是金融與物流服務收入,而是通過沉淀巨額供應商資金獲取可觀的資本收益與經營現金流。
人員膨脹帶來的管理壓力
在前不久召開的冬季達沃斯論壇上,劉強東在接受凱雷資本大衛·魯賓斯坦訪談時說:“截止到昨天晚上,京東一共16萬1778人,我們去年一年增加了大概3萬多名員工。“”而同期,阿里巴巴集團只有5萬人。
京東集團16萬1778人支撐的是其700億美金市值與數千億的GMV,而阿里巴巴5萬名員工支撐的是5000億美金市值與數萬億的GMV。
京東商城的自采自銷與自建物流模式帶來人員規模的幾何級增長,讓組織的管理復雜度大大加劇,京東因此承受著巨大的管理壓力。隨著交易量的進一步攀升,人員規模還會繼續膨脹,企業管理很容易出現失控。
如何駕馭如此龐大而沉重的業務,將是劉強東一直要面對的挑戰。
馬云曾針對京東商城的商業模式批評說,“京東將來會成為悲劇,這個悲劇是我第一天就提醒大家的,不是我比他強,而是方向性的問題,這是沒辦法的。你知道京東現在多少人嗎?5萬人!阿里巴巴是慢慢長起來的,現在才23000人。收購加起來是25000人。你知道我為什么不做快遞?現在京東5萬人,倉儲將近三四萬人,一天配上200萬的包裹。我現在平均每天要配上2700萬的包裹,什么概念?中國十年之后,每天將有3億個包裹,你得聘請100萬人,那這100萬人就搞死你了,你再管試試?而且它的60%收入是在中關村和淘寶,它自己網上不可能這么大量。所以,我在公司一再告訴大家,千萬不要去碰京東。別到時候自己死了賴上我們。”
我們不得不佩服馬云的遠見,京東商城正朝著其預見的方向演進,變得越來越龐大,也越來越沉重。
馬云關于“京東將來會成為悲劇,千萬不要去碰京東”的言語引起巨大風波,事后馬云微博發文道歉。馬云說,“我這個人喜歡聊天,漫無目的,海闊天空,痛快淋漓而只圖‘嘴爽’。這些年在很多不同場合,我說了不少的‘瘋話’‘胡話’和‘愚蠢的吹?!?,給自己也給別人帶去了不少問題和麻煩。這次聊天,沒想到一個朋友把聊天再次錄音成文,很多話確實是我說的,但媒體卻弄出一個我批評京東的標題文章,傳播得很快。友人間的吹牛聊天被公開成報道,對大家都不公平,特別是對京東公司可能會造成無端的困擾和添亂,我深表歉意。我補充一下我對京東的另外一些思考吧:任何商業模式都是不完美的,沒有所謂真正正確的模式。適合自己的鞋子才是最好的鞋子。適合自己理想的,受客戶歡迎的就是最好的?。。∪绻袊ヂ摼W只有一種所謂的正確模式才是我們的悲哀和無知。當然,我們這些創業者都是在每天被人挑戰指責下走出來的。”
馬云雖然最后就這次事件公開道歉,但拋開故意輕視競爭對手的因素之外,也反映了他對京東模式弊端的真實看法,這也是他一直在阿里巴巴堅持輕資產運作模式的根源所在。
結語
當然,京東在十幾年的發展歷史上,屢克強敵,打敗了新蛋、打敗了當當、打敗了1號店,京東不失為一家優秀的企業,劉強東也不失是一位優秀的企業家。
與馬云相比,劉強東不失勇氣與斗志,但在商業智慧與戰略遠見上,劉強東與馬云存在著明顯的差距。
在出席冬季達沃斯論壇時,劉強東還在強調,“我的目標是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商,不只是在中國,而且我堅信未來10年,中國最大的電商公司也一定是全世界最大的電商公司?!?/span>
而馬云的阿里巴巴已經成為全球交易規模最大的電商平臺,但他從不說自己是一家電商公司,而是一家商業基礎設施公司。在與全球青年領袖交流時,馬云幾乎沒有提到阿里巴巴,而是圍繞女性賦權、企業管理與未來教育等多個公益領域進行探討。
前些年,馬云在商業上的布局,已經奠定了阿里巴巴在電子商務領域無可比擬的優勢。近些年,馬云的視野也已經跳脫商業競爭的層面,而是瞄向了自然環境,瞄向了商業民主,瞄向了通過技術創造社會福祉。
京東與阿里巴巴的差距,不是數萬億GMV的差距,也不是28000億人民幣市值的差距,最而是兩者在商業模式上的差距,以及商業模式背后,劉強東與馬云在戰略遠見上的差距。
這些差距,讓“屢戰屢勝”的劉強東也感到無可奈何。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