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12月27日報道,中國人民銀行今天宣布,條碼支付業務規范和技術規范等文件已經發布,這意味著條碼支付,這種已經在我們生活中很常用的支付方式,正式結束了試點,成為央行認可的支付方式。
圖片均來源央視新聞
條碼支付,簡單地說,就是通過掃條碼或者二維碼,完成收款或者付款的支付方式。由于門檻低、使用便捷,近年來條碼支付業務已經成為大眾最常用的移動支付方式之一。
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副秘書長 亢林:條碼支付這幾年可以說發展是比較快的,而且它已經在線下作為銀行卡的一個補充,小額便民領域可以說發揮了重要作用。
支付機構 必須持牌經營
人民銀行首先明確,支付機構提供條碼支付服務,必須持牌經營。對于使用條碼支付的商戶,也要求必須確保是依法設立、合法經營的特約商戶。并要求建立特約商戶檢查制度,特約商戶信息庫和黑名單管理機制。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董希淼:如果有不良信息的,信息庫一比對,你可能要謹慎開展條碼支付業務,如果已經列入支付清算協會黑名單的,你要在十個工作日內要退出,防止這些劣質的特約商戶來侵犯消費者的權益。
移動終端 不得包含支付敏感信息
此外,人民銀行還要求,移動終端展示的條碼,不能包含任何與客戶及其賬戶相關的支付敏感信息;支付機構不得將特約商戶資質審核、資金結算、交易處理等重要工作交給外包機構辦理。不得采用交叉補貼、低于成本價格傾銷等不正當手段進行市場競爭等。
央行:對掃碼支付進行限額管理
央行這次明確規定,根據風險防范能力的不同,將對掃碼支付進行限額管理。
可自主約定每日累計交易限額
據介紹,我們進行掃碼支付時,手機或者商戶的收銀機每次生成的條碼都是不同的,對于這種動態條碼支付,人民銀行規定,采用兩種有效方式進行驗證,其中包括數字證書或電子簽名的,可以自主約定每天的累計交易限額;采用兩種有效方式進行驗證,但其中不包括數字證書或電子簽名的,同一個客戶單日累計交易金額不應超過5000元;采用一種有效方式進行驗證的,同一個客戶單日累計交易金額不應超過1000元。而對靜態條碼支付,也就是我們常見的商戶貼在墻上或者打印好的二維碼支付,無論采取什么交易驗證方式,同一個客戶單日累計交易金額都不能超過500元。
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副秘書長 亢林:我們日常使用的支付寶和微信,一般使用兩個以上,比如說指紋、密碼這兩個以上的要素,單日限額是5000(元)。給消費者來講不會帶來任何不便。
那么,靜態條碼每天500元的交易限額是否會影響大家的消費呢?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董希淼:從2015年到2016年,主流的支付機構它的條碼支付95%以上都在500塊錢以下,今年2017年上半年,主流的支付機構條碼支付平均金額是108塊錢。我想對于實際的使用,無論是商戶還是消費者個人,都不會帶來影響。
專家還提醒,由于靜態條碼容易被篡改或者變造,也容易感染木馬或病毒,因此建議消費者盡量使用動態條碼支付。像我們手機里生成的二維碼,就屬于動態條碼。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