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進入“從下買到上”模式。
近日,湖南大康國際農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臨時停牌并宣布,阿里巴巴(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及上海云鋒新呈投資中心以3.3億元注資紐仕蘭,增資完成后阿里持有紐仕蘭新云(以下簡稱“紐仕蘭”)40%股權、云鋒持有紐仕蘭17%。23日復牌之后,大康農業便連續兩天漲停。
據悉交易前,紐仕蘭新云是大康農業的控股子公司,持有85%。交易后,大康農業對紐仕蘭新云的的持股比例降至33%,讓位最大股東于阿里巴巴。
紐仕蘭是大康農業2015年成立的電商子公司,主要致力于全球優質商品,通過產業鏈品牌服務引入市場,將原產新西蘭的乳制品在中國市場銷售。成立短短兩年,目前紐仕蘭已經進入進口乳品第一梯隊,2017年前11月其營收達5億元,銷售增長率達365%,2017年雙十一進口牛奶品類前6名。
自2016阿里提出“新零售”概念之后,過去一年阿里就進入了“買買買”模式,過去阿里一直熱衷于下游端零售,這次卻瞄準了上游端供給。原因何在?
《新經銷》作為行業觀察者,將從三個維度全面解讀“買下紐仕蘭”的原因。
1、為什么看中牛奶品類?
2、為什么看中紐仕蘭?
3、買來之后,會干什么?
1、為什么看中牛奶品類?
阿里布局線下零售需要生鮮品類,而牛奶屬于生鮮品類中的一級品類。
Euromonitor數據顯示,人均GDP越高的國家超市渠道的生鮮消費占比越高,法國、英國、美國等國家超市渠道占比60%-70%之間。2015年中國人均GDP 7925美元,超市渠道生鮮消費占比38%,同等人均GDP水平下南非、巴西的超市渠道生鮮消費占比為44%、53%。
另外,從日本、臺灣便利店數據顯示,其生鮮食品銷售占總銷售額近40%。
如此高的銷售占比,阿里布局線下零售,生鮮領域絕對不容錯過??v觀生鮮品類的劃分,除各有特點之外,兩兩對比,除牛奶乳品,其他或多或少存在標準化及規?;拗?。并且,隨著中國市場消費升級,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于乳制品的品牌、營養、產地、新鮮會有更高的追求。
2016年,國內消費者對于液態奶的需求保持41%的高速增長。根據根據海關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1月-8月,國內累計進口鮮奶42.3萬噸,同比增比63.4%。
得生鮮者得用戶,在大領域中找大品類。
總結,阿里看中牛奶品類的原因:1)需求高速增長;2)消費升級,品質要求;3)生鮮占比線下便利高;4)牛奶隸屬生鮮大領域;5)牛奶更易標準化、透明化、品牌化。
2、為什么看中紐仕蘭?
短期,看牛奶,長期,看資源。
1)短期,看牛奶
紐仕蘭天貓旗艦店顯示,紐仕蘭擁有29個新西蘭自有牧場,占地18萬畝,約有3萬頭純種奶牛。
另外,成長速度方面,短短兩年時間,11個月營收過5億元,增長速度365%。一個新品牌兩年時間進入進口乳品第一梯隊,可以算是“火箭速度”,這背后靠的不僅僅是原產地、品質,當然,還有過硬的品牌運營能力。
2)長期,看資源。
據悉,新西蘭乳品只是紐仕蘭跨洋直采的業務切入口。
在2017年6月15日,大康農業宣布將通過DKBA收購巴西最大農業生產資料銷售平臺Bela-gricola,大康農業之前還收購了Fiagril公司。兩家公司的農產品貿易占巴西4%-5%。
大康還獲得整牛進口許可,未來澳洲牛肉、巴西五谷等全球優質好物,都將通過紐仕蘭輸入中國。
紐仕蘭的核心戰略是,打造全球差異供應鏈集成平臺,形成即食快消品類產品群,將全球的特色資源(地理標識性產品)對接中國。
雖然,紐仕蘭成立兩年,但是背后的大康農業、鵬欣集團卻已在海外10年之久。
3、買來之后,會干什么?
此前,阿里巴巴副總裁,盒馬鮮生CEO侯毅曾對記者說:“未來的零售業一定是把產品捏在零售商自己手上”。
從這句話的背后,或許能明白阿里買紐仕蘭的底層邏輯。未來的零售商一定不是單一的交易式零售商。未來的零售商一定是“跨界”多元化、多維度、全產業鏈的運營服務商。
阿里買來之后干什么?
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只是中性的觀點,不夠深。
第一,將紐仕蘭裝入“”線下零售版圖中去,盒馬鮮生、天貓小店、大潤發、飛牛便利……
第二,阿里獨具資源的消費交易大數據,過去的抓手停留在服務于品牌商身上,現在阿里將根據這些消費資源,充分滿足線上線下消費者的多元化、個性化、品質化的消費需求。
第三、通過品類的試點,讓阿里“冷冰冰”的數據更具備活性,為更多優質品牌商提供可復制性、可標準化的品牌優化方案。符合阿里的大數據戰略。
趙波曾說過:“兩大零售巨頭,阿里將越來越像京東,而京東越來越像阿里”。阿里將從過去的平臺化戰略向自營化、生態化觸及。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