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他被稱為亞洲棉王、電力斗士、鋁電巨擘以及山東首富;與這些巨大名頭相比,他又只是出身山東鄒平小縣里的農村,初中畢業,篤信最傳統的家族企業價值觀,屬于名副其實的山東“老農民”;用著200元的功能手機,在黃河邊的小鎮里號令著全球兩大最具影響力的實業。業界這些年又送給張士平一個分量很重的稱號:紅海之王。
問鼎全球棉紡之巔
張士平的起點是山東鄒平縣魏橋鎮的油棉小廠。
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從扛百斤重的棉花包開始,在17年的歷練后,于1981年被提拔為油棉廠廠長,鄒平盛產棉花,棉油廠很多,他管理的棉油廠由縣供銷社主管,卻是最爛的一個。面對這個局面,剛一當上廠長,他就主動進攻,立志做到比所有人都要好。
“車間里頭大小便都有,所有窗戶沒一塊玻璃。”更大問題的是,當時的主旋律還是計劃經濟,國家對棉花管制嚴格,油棉廠只做收棉花、加工棉花、賣棉花的生意,一到收購旺季忙不過來,但旺季一過就全廠無所事事了。
張士平的第一招是讓生產可以持續。適逢國家把糧油放開,油棉廠剛好有榨油機可以榨油,于是他把生產從棉花加工拓展到大豆、花生等油料加工,成為整個棉花加工行業第一個進入油料加工的人。
這個型一轉,張士平把生產排得工人都喘不過氣來。為讓工人有積極性,他還打破大鍋飯,悄悄實施超定額計件工資制度,讓舍得干的人拿到更多。積極性被調動起來,產能呼呼呼地上來了,他又打破幾乎所有企業都時等人上門采購的慣例,大力推動上門推銷,把很多原本屬于別人的生意都搶到了自己的碗里。
通過這些大膽的突破,工廠的效益一日千里地往上冒。3年內,張士平就把這個鄉鎮作坊變成了全國油麻行業利潤最大的工廠,也是全國供銷工業的利潤第一名。
就在張士平登上人生高峰的同時,危機也出現了。1985年,全國棉花行業蕭條,大量的棉花賣不出去,張士平到一家國有紡織廠去推銷,對方卻連門都沒讓他進。這刺激他重新思考這盤生意,也進入到一個新領域:自己搞紡織。
之后,從成立毛巾廠開始,張士平陸續進入毛纖、紡紗和織布領域,一邊向紡織加工大步前進,一邊抓住國企改革的機遇,將油棉廠改制成了自己控股、國有參與的魏橋創業集團,進而從產業和產權爭取到更大的主動權。
更重要的是,張士平還在這個過程中對棉紡行業的發展有了深刻的認識。結論是,這是一個大規模、低成本、好品質才可以生存的行業。
看準這一點之后,張士平開始“悶著勁擴大規模,壓縮成本,一路往前沖”。在規模越來越大,成本越來越低的強大優勢下,張士平只用10年時間,就把魏橋的規模和成本做到了全國無敵手。中國加入WTO之后,他又把握機會,進一步加快規模擴張,到2005年,他已把魏橋干成全球最大的棉紡織企業,產品覆蓋歐美、日、韓東南亞等許多國家和地區。與此同時,張士平還進入服裝生產領域,進一步拉長產業鏈,提高產品檔次和附加值。他與人合資成立大型服裝生產企業,生產男裝、女裝、休閑裝、運動裝、迷彩服等幾乎所有產品;他還從貼牌加工一直干到自主品牌,由魏橋獨立開創的“向尚運動”,更直接鎖定要成為全國人民歡迎的運動服裝品牌的目標。
順便做個世界第一
讓世界真正認識到張士平厲害的并不是紡織,而是他順便做出來的一個新生意。
棉紡企業是用電大戶,魏橋一路擴張,一路被電困擾。尤其電力緊張時的拉閘限電,更是直接給生產帶來很大的困難。不甘心受制于電的張士平,為掌握生產的主動權,于1999年成立了自己的電廠,搞出個熱電聯產模式,之后又不斷新增產能,既解決了電力供應,也把電力成本做到比國家電網低出三分之一,進而大大降低生產成本,進一步提升紡織主業的競爭力。
自己有了電廠,張士平開始尋思,何利用這個一般人沒有的優勢,發展出其他的優勢產業。研究來研究去,他看上了電解鋁。在電解鋁產業,電力成本占到全部生產成本的比例高達45%左右。張士平相信,這45%的低成本保證,能讓他把電解鋁做到光是成本就讓對手沒戲的水平。
2001年,張士平成立了“魏橋鋁業”(中國宏橋),主攻電解鋁,并在此后像當初發展紡織業一樣一路狂奔,不到15年就坐上全球鋁業的把頭交椅。尤其最近這些年,他更刻意縮小紡織的規模,加大鋁業的擴張,幾乎每年都在大干快上。而業內估計,他每投資1萬噸電解鋁的成本只有競爭對手的二分之一。
隨后,張士平也是不斷拉長產業鏈,從魚頭一直吃到魚尾。2005年進入氧化鋁領域;2011年進入高精鋁板帶箔、新材料領域;2014年進入采礦領域……不到10年的功夫,他就把魏橋鋁業建成一個獨立而完整的鋁產業的王國。
如今,在魏橋,已經可以做到鋁礦石進廠,鋁水不落地,經過電解鋁、氧化鋁,再到鋁材廠,直接出來汽車輪轂、鋁箔、鋁板的全產業閉環生產。因為建立了如此完整并緊密配合的生產線,張士平還做到了五個公認的行業之最:技術最先進、最節能、最環保、用工最少、投資最低。
從嚴管理 雷厲風行
平日笑嘻嘻的張士平,也是個獨裁強權的企業人。他為企業的成功和16萬人的前途命運而獨裁,也為貫徹和推動企業的目標而強權。在魏橋,他是絕對說一不二的人。誰要影響他認準的目標,他一律強勢回應,甚至回擊。
在魏橋,張士平第一強調的是勞動紀律,這也是集團常年保持低成本的重要原因。30多年,魏橋的業務一直在變,但管理從嚴,令行禁止從來不變。他說:“我們這三十年來20字治廠方針的第一句話就是管理從嚴。”
1998年,張士平收購了陷入巨虧,但以前曾是濱州市規模最大、效益最好的國有企業——濱州一棉。當他走進工廠時,得到的是大門口掛出的歡迎詞:“鄉巴佬,滾出去”。面對消極和抵抗,張士平第一個解決的就是勞動紀律。
“圍了我7個小時,叫我答問題。市委領導也在那里。”張士平回憶,其中一個工人直接挑明了說,自己干夜班,睡著了,晚到2個小時被扣一天的工資,他不服。當著市委領導的面,張士平強勢回應:我覺得扣你扣少了,如果在我魏橋,你一個月的工資都沒有了,因為你嚴重違反勞動紀律。而這之后,濱州一棉再有員工反對和抵抗,魏橋的回應就更簡單:想干就干,不想干就走人。
張士平說,能干好的企業沒干好,90%是人的問題、機制問題、體制問題。因此,他接手以后,讓所有的辦大樓人員全部沉下去,所有的高層,廠長、副廠長全部免職。那時,濱州一棉還是個正縣級單位,要完成這個動作,張士平的壓力可想而知,但他說到做到,強勢到底。
在從嚴管理之下,張士平盤活了這些企業。比如濱州一棉,只用一年的時間,就實現銷售收入和利稅分別增長了59.6%、44倍的成績。“那時候我們的1萬紗錠盈利率,是國營紡織企業的10倍,其中最主要的貢獻是,我們的人均勞效是國有紡織企業的5倍。”張士平回憶。
以上就是創業資訊,更多資訊請關注財經365創業頻道(原標題:張士平:締造世界500強企業,讓農民富了起來)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財經365訊 又到了年底,想跳槽換工作的應該不少,每次看到自己的賬戶余額,心里就很塞塞。再看看別人家的工作,月入過萬,年薪百萬……據媒體報道未來幾年有一些金牌職業,很多
財經365訊一年一度的世界互聯網大會又在如火如荼的進行,借著這次浙江烏鎮相聚,一年一度的中國科技大佬飯局又開始了。 這次還是網易CEO丁磊做東,騰訊CEO馬化騰、百度CEO李彥宏、
財經365訊(編輯孫遠之) 國家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可不是光喊口號,還有實打實的政策支持! 以大學生為例,受全民創業風氣的影響,很多大學生都想自主創業,但是缺乏
財經 365訊(編輯 孫遠之) 與大多數創業者相比,秦致是幸運的,曾親自帶領一家創業公司成功走上納斯達克;他又是不幸的,在與控股股東的博弈中,無奈離開。大起大落的經歷,賦
財經365訊 12月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周二美國專利商標局授予亞馬遜一項專利,開發一種能夠在即將發生事故的情況下安全自毀和散布其部件的無人機。亞馬遜在2016年6月提交了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