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來看,投資方面,1~8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7.8%,增速比1~7月份回落0.5個百分點,其中民間投資增長6.4%,呈現放緩態(tài)勢。消費方面,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1%,預期10.5%,前值10.4%。出口方面,8月以美元計價的出口總額同比增長5.5%,盡管僅僅略低于專家之前預測的6.0%,但與7月份同比增長7.2%的水平相比有差距。
每逢經濟數據公布,總能引來各界關注,而數據出現變化的背后,往往成為思考和探討焦點。9月14日,統(tǒng)計局公布8月份經濟數據,與今年前期月份相比,不少經濟指標增速出現下滑,有些甚至不如預期,引來一些擔憂之聲。
另一個指標是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增加值,8月份增長6.0%,預期6.6%,前值6.4%,連續(xù)第二個月增速放緩,8月份增速則降至近18年來的最低水平。
從上述主要經濟指標來看,8月經濟增速放緩是不爭的事實。但需要說明的是,經濟數據回落首先有其客觀原因。如國家統(tǒng)計局回應,增速連續(xù)兩個月放緩與高溫多雨極端天氣有關;近期人民幣持續(xù)升值,給予出口很大壓力,反觀進口,8月增速為14.4%,超過市場預期的10%。
經濟數據放緩與結構調整關系不小。中國經濟急需告別依靠固定資產投資,尤其是房地產拉動經濟的模式。如1~8月份商品房銷售額78096億元,增長17.2%,增速回落1.7個百分點,房價告別非理性上漲,房地產增速放緩理所應當。此外,中央環(huán)保督查組在今年下半年開始密集出動,部分地區(qū)加快了淘汰環(huán)保不達標企業(yè)的力度,也不免傳導到投資增速上。
國內消費增速放緩值得警惕,決策層亦有所關注。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強調要將質量強國戰(zhàn)略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加強全面質量監(jiān)管,全面提升質量水平。其意即在通過提升中國產品質量,促進國內消費。同樣,作為早已成為工業(yè)產值第一大國,中國重點關注的不應再是工業(yè)增加值,而是產品的質量提升,打造制造業(yè)強國。
更為重要的是,與其關注經濟發(fā)展過程中的短期波動,不如將精力放在推進改革之上。因為對于中國經濟而言,關鍵是深化“三去一降一補”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推經濟結構轉型升級。
數據顯示,去產能、去庫存正加快推進。截至7月末,鋼鐵去產能進展順利,“地條鋼”依法取締,到5月底,全國鋼鐵去產能4239萬噸,就已完成全年總任務的84.8%,央企鋼鐵去產能任務則已提前完成;煤炭去產能1.28億噸,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85%。8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下降12.0%,降幅比上月末擴大1.0個百分點。
企業(yè)資產負債率、生產成本繼續(xù)下降,7月末,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企業(yè)資產負債率為55.8%,比上年同期下降0.7個百分點;1~7月份,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企業(yè)每百元主營業(yè)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72元,比上年同期減少0.04元。補短板方面,部分領域投資快速增長,1~8月份生態(tài)保護和環(huán)境治理業(yè)、公共設施管理業(yè)、道路運輸業(yè)、水利管理業(yè)、農業(yè)投資同比分別增長28.2%、24.3%、24.1%、17.6%和16.1%。
目前,中國經濟正處結構調整關鍵期,仍面臨不少隱憂和挑戰(zhàn),但經濟運行基本面并沒有發(fā)生大的變化。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雖有周期性、總量性因素,但根源主要是結構性調整未到位。(原標題:評論:理性看待經濟數據變化)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