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英國大選投票結束,根據英國媒體進行的大選出口民調,現任首席特蕾莎·梅所在的保守黨將獲得650個議員席位中的314席,成為議會第一大黨贏得大選,但無法獲得過半數的326席位。 結果已定, 這次大選的結果:沒有多數黨的議會,即沒有人贏...
梅姨的“政治賭博”失敗了
英國輿論此前報道稱,如果最終計票結果保守黨并未贏得議會半數以上席位,則意味著特蕾莎·梅決定提前舉行大選以贏得更多議席的“政治賭博”失敗。 并且這對特蕾莎·梅來說是“災難性的”。
就此次大選投票而言,按照特蕾莎·梅的預想應該是以保守黨的壓倒性優勢獲勝,然而隨著英國接連出現恐怖襲擊,特蕾莎·梅縮減警方預算的做法又讓一些民眾對保守黨的支持產生了分歧,最終造成保守黨被“逆轉”的結果。此次大選結果意味著她不僅未能贏得更多支持,反而丟失了保守黨在議會的絕對多數席位。特雷莎的首相職位接下來將面臨巨大風險。因為接下來很可能出現事前市場預測中最糟糕的結局:懸浮議會!而特蕾莎·梅本人將在懸浮議會確定之后面臨解職危機。
所謂“懸浮議會”是指在議會制國家中,沒有任何一個政黨在議會取得絕對多數。下議院一共有650個席位,多數席位的黨派歸屬基本穩定,只有100個左右的席位將決定了最后的選舉結果。保守黨要成為多數黨,必須取得至少326個席位,否則將無法單獨執政。而一旦出現懸浮議會,通常會由籌組聯合政府、組建少數派政府或重新選舉等三種方式來解決。
英國大選實行簡單多數選舉制度,在全國650個選區中,選民投票選出各自所在選區的政黨代表,得票最高者獲勝,成為下議院議員。贏得全國超過半數選區議席(即超過326個席位)的政黨獲得執政權,該黨領袖將成為英國首相,入主唐寧街10號。2010年英國大選就曾出現“懸浮議會”局面,當時第一大黨保守黨與自民黨合作組成聯合政府。
選舉結果將對英國“脫歐”進程產生影響。
今年4月,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宣布提前舉行大選。由于當時保守黨民調支持率大幅領先主要反對黨工黨,分析認為,保守黨意在利用當時民調支持率大幅領先的優勢,通過選舉增加議會席位,強化與歐盟進行“脫歐”談判的話語權,以兌現此前“硬脫歐”的諾言。然而,從3月22日倫敦議會大廈附近的恐襲,到5月22日曼徹斯特爆炸襲擊,再到6月3日的倫敦橋襲擊,在不到3個月時間里,英國接連遭受恐怖襲擊,這使得輿論風向發生了轉變,選民的關注點從脫歐轉向了反恐話題。科爾賓率領的工黨提出反思英國在海外的“反恐戰爭”與國內遭受恐怖襲擊之間的關系,更能迎合選民防患于未然的心理。
另一方面,雖然選前保守黨將此次選舉定位為“脫歐”選舉,希望選民以有利于推動“脫歐”進程為大前提考慮手中投票去向。但大選結果表明,不少選民優先考慮的仍然是經濟和民生問題,一些在公投中表決“脫歐”的選區在本次大選中卻選擇了推出經濟和民生政策新主張的工黨。不少年輕人為了表達對“脫歐”公投的不滿,也選擇了工黨。
大選結果不但沒有鞏固“脫歐”共識,反而再次暴露了英國社會的深度裂痕,同時也說明保守黨在“脫歐”公投后的努力未能有效解決英國社會矛盾的根本癥結,沒有推出切實有效的提振經濟和解決民生問題的措施。
種種因素對于推進“脫歐”進程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當然,無論未來哪個黨派執政,英國“脫歐”均較難逆轉,唯一的區別將是與歐盟達成何種“脫歐”協議。
從現在的形勢看保守黨未來只有2條路: 1 保守黨跟某個小黨聯合,組成聯合政府。 2 再選一次....
接下來黨派間會開始談判... 小黨會跟保守黨討價還價,如果要跟你們聯合,我們需要什么什么什么.... 未來英國的脫歐也會需要更多的妥協....無論怎樣,此次大選放飛的“灰天鵝”,都將使英國的前路充滿艱辛。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上一篇:任澤平:監管維穩市場修復
下一篇:企業管理中的偽科學
財經365訊,今晚(周四 8月3日)19:00,英國央行將公布最新的 英國利率決議 、會議紀要及通脹報告,英國央行行長卡尼將在半小時后召開記者會,卡尼將在新聞發布會上發表講話。作為
2017年7月1日,是香港回歸中國20周年的好日子。對于一個對中國飽含熱情的英國人來說,這一天非同尋常。 侵占香港是我的祖國英國歷史上犯下的罪過之一,二十年前的今天,英國將香
英國是歐洲國家中最早呼應“一帶一路”的國家之一。由于其被動的地緣條件和生產面臨資金不足等敗落現象,英國必須務實靈活地尋找經濟上的合作伙伴。作為工業革命發源地, 英國
近日,英國《金融時報》援引銀行業人士稱, 中國化工和中國中化計劃于2018年合并,合并后的集團將形成全球最大化工集團,年營收1000億美元。 1 中國化工和中國中化將合并 上月中旬
香港萬得通訊社綜合報道,法國大選第二輪投票已于北京時間5月8日凌晨2:00正式結束,“前進”運動候選人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和“國民陣線”候選人勒龐(Marine Le Pen)參加了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