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至今,中國儼然已是制造大國,但并非制造強國。“中國制造2025”戰略力圖扭轉局面,使中國產業升級,在這個過程中,會給我們帶來哪些投資機會呢?
一、久旱逢甘霖
毋容置疑,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制造業作為老大的地位不可撼動。但近期,老大似乎“抱恙”。
從四月份的宏觀數據來看,制造業PMI(采購經理人指數)為51.2%,低于上月0.6個百分點,雖然還處于擴張區間,但增速比上月有所回落;制造業投資增速下滑0.9個百分點降至至4.9%,出現了9個月以來首次回落。
造成制造業“抱恙”的兇手有四個,市場供需增速均有放緩、高耗能行業收縮、大宗商品價格回調和出口增速放緩。面對兇手逞兇,管理層已按捺不住,而且已經行動:
動作一:日前,管理層確定推進《中國制造2025》深入實施,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
動作二:批復同意寧波等12個城市和4個城市群為“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群),將擇優創建一批“中國制造2025”示范區。
此前,管理層已完成《中國制造 2025》“1+X”規劃,給促進制造業產業升級提供政策保障。近日,“中國制造2025”利好政策不斷,讓剛出現投資增速放緩的制造業迎來一場甘霖。必然,也掀起資本市場對“中國制造2025”的關注。那問題來了,具體會有哪些邏輯支撐呢?
二、制造業投資的邏輯
普遍認為,中國制造業充斥著落后產能、過剩產能等問題,投資價值較低,但經過供給側改革后,今時不同往日,不僅宏觀經濟支撐,而且市場對“中國制造2025”的預期較強。
宏觀經濟的邏輯: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高耗能行業產業收縮,傳統行業補充庫存謹慎,即便如此,GDP增速依然回升。誰的原因呢?部分高端制造業功不可沒,特別是受“中國制造2025”戰略利好。例如:機械設備制造行業、新能源汽車和光通信領域等。
市場的邏輯:具體到股票市場,市場持續下跌,保險、銀行爭相扛旗護盤一直是主旋律。但失去這些大金融的支持后,市場反而出現止跌。工業機械、工程機械等“中國2025”的代表出面力挺指數,而且資金流向多流入高端制造業如光學電子、電氣設備等,為后續表現提供資金支持。
既然如此,布局“中國制造2025”應該關注哪些方向呢?
三、投資的方向
“中國制造2025”作為國家戰略,力圖解決的問題就是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而當下市場,又處在行情轉折的節點上,資金抱團取暖情緒較強,綜合這兩方面投資的方向也浮出水面,兩個方向可以參考:
1.布局的地區,可以關注已批復的試點示范區內的公司,或業務范圍在該區域的上市公司;
2.布局的板塊,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的高成長的績優企業,特別是企業具備核心技術的企業,如機器人(300024)、匯川技術(300124)等。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上一篇:這個V型反轉 感覺錯過很多
下一篇:A股頻現19現象
雖說我們特色的大A股這些年來冰火交融,大災小難層出不窮。飽經風霜的小散能存活到現在的確是真不容易。但我們還是欣喜的發現,2017年的下半年貌似已經開始見到了黎明的曙光,
企業應積極貫徹落實“三去一降一補”各項政策措施,充分發揮制度優勢,借助 “一帶一路”建設“走出去、融進去、強起來”,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降杠桿、降成本的進程中實現自我革
作為最主要、著名的區塊鏈技術載體和應用,比特幣是全球化的區塊鏈資產,可以在境外或地下交易,因此完全取締有難度,但的確應該進一步規范虛擬貨幣的交易
應充分理解中央精神,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為發展理念,回歸特色小鎮建設的基本價值,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主體的關系,客觀看待房地產企業投資特色小鎮行為,建立有效的
稅收與企業凈利潤的相對比大幅下降。受企業盈利狀況明顯改善,以及中央政府減稅降費取得成效影響,2017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全部納稅總額與企業凈利潤的相對比值為1.50,與上年制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