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股是指一種類型公司的股票,這類公司的銷售額和利潤的預期增長速度快于同行業其他的公司。
他們最大的特征就是股價很高。一個每股盈利不足一美元甚至尚未盈利的公司,可以賣到100美元甚至200美元一股。什么概念?假設一個市盈率(股價/每股凈利潤比)100倍的公司,如果維持現有盈利水平,作為公司股東的你需要至少100年才能回本。
特斯拉、臉書、Netflix、阿里巴巴,這些都是美股上市的典型的成長股,他們造就了一個個財富神話。但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這些股票是好的投資標的嗎?如何判斷股價是否被嚴重高估?分散地投資這一類成長股真地能致富嗎?
價值投資鼻祖本·格雷厄姆在《聰明的投資者》一書中對于專門從事成成長股投資的基金公司1961年-1970年的表現進行了研究,一共有45家公司的記錄長達10年或10年以上。他的發現如下:
在這10年間,45家公司的總體平均收益為108%,同期標普綜合指數的收益為105%。在1969年和1970這兩年,在126種“成長型基金”中大多數的業績都不如標普和道瓊斯同期表現。因此他認為,對成長型公司股票的分散化投資并不能帶來優異的回報。
其實,這個研究結果是值得推敲的。
一方面樣本時間有點短,10年的表現并不足以斷定成長股不能帶來優異回報的結論。
其次這些表現都是在管理費用剔除之后,因此也可以反駁投資成長股在剔除費用前是可以帶來超額收益的。
為了讓大家認清投資成長股的真實回報,我們在大師本·格雷厄姆的基礎上做了更深入的測試。
鑒別成長股的唯一標準就是一個字,貴。但這并不是一個絕對概念,而是一個相對概念。
200美元的股票貴不貴?對于每股盈利20美元的股票來說不貴,但對于一個每股盈利1美元的股票來說那基本就是上天了。
市盈率,市凈率 ( P/B ),市銷率( P/S), 息稅前盈利市值比 (EBIT/TEV) 等都可以用來作為鑒別一個股票貴不貴。
根據2017年5月5日的數據,我們將美國中大盤股大約1000個左右股票按照市盈率 ( P/E) 將它們十等分。
我們再來看最左邊的淡紫色的圓點,組成了市盈率最高也就是最貴的那10%的股票(成長股),其中包括了亞馬遜、Netflix、新浪、Facebook。這10%的股票的平均市盈率是140倍!
本·格雷厄姆做的研究樣本里只有120家基金公司,而且其中有10年以上記錄的只有45家公司,整個研究長度只有10年。
如果我們把這個時間延長到幾十年,樣本數(基金公司數量)增加到上千個會怎么樣?這樣一來樣本數量夠多,時間夠長,如果它的平均回報低于或者高于市場同期回報,那我們基本就可以下一個比較肯定的結論了。
帶著這樣的設想,我們做了下面的測試。
第一步是確定兩個投資組合,首先我們從美國上市的中大盤股中用價值指標來篩選最便宜和最貴的那10%的股票,分別作為成長股和價值股的選股池。在模擬中我們選用了息稅前利潤市值比 (EBIT/TEV)。用別的指標比如市盈率、市凈率都可以,不影響結果。
第二步就是從這成長股和價值股的選股池中分別隨機選取30只股票組成成長股1號和價值股1號,分別平均配比到每個股票。這就是我們選股的過程,其實就是隨機但系統地去選取30個成長股和價值股。
第三步,我們從1963年開始每個月都重復這種選股的過程,直至2013年結束,這樣我們就產生了成長股1號51年的每個月回報和價值股1號51年的每個月的回報,因此我們可以算出成長股1號和價值股1號這51年的年化收益、風險(波動性)及最大回撤等衡量表現的指標。大家可以視為這是兩個基金公司,一個專注成長股投資,一個專注價值股投資。
第四步,重復這種模擬1000次,最后我們將擁有成長股及價值股1號、2號、3號到1000號這1000個組合的51年的年化收益、風險及最大回撤。
這樣我們就模擬了1000個成長股基金公司和1000個價值股基金公司51年的表現。我們來看看結果。
首先我們來看看,成長股和價值股這1000個組合的年化收益如何分布
成長股年化收益率聚集在8%至9%之間,平均年化收益率8.82%。價值股年化收益率聚集在17%-18%之間,平均年化收益率17.04%。
同期美國標普500的年化收益率是10.32%,只有少部分成長股組合比它表現好,而所有1000個價值股組合全部回報高于同期標普500表現。
成長股和價值股的分布圖之間沒有任何交集
最驚人的是第三點發現,想必大家都聽過田忌賽馬的故事。我揚長避短,用我的上等馬跟你的中等馬比,爭取戰略上的勝利。但在成長股和價值股的較量中,這成長股中千里挑一的最上等馬也沒有價值股中的最下等馬跑得快。
而且這次我們可以很肯定的下一個結論,成長股跑贏大盤是一個小概率事件(大概在6%左右)
看完了回報,我們再來看下成長股組合的風險
同期美國標普500的風險是14.92%,可以看到成長股和價值股的風險都比標普500要高。但至少價值股的高風險有高回報作為補償。成長股組合的平均風險是27.88%,幾乎是標普500風險的兩倍,而平均回報卻還不到年化9%。我們通常用最大回撤來衡量尾部風險,它是指投資額從最高點跌倒最低點的幅度。
有超過一半的成長股組合的最大回撤低于89.50%,幾乎是一個瀕臨破產的程度,遠遠低于同期標普50.21%的最大回撤。而且回撤最惡心的地方在于,隨著回撤幅度的增加,回本所需要的收益率成幾何倍數增長。什么意思?
50%的回撤,需要100%的收益回本。而90%的回撤,則需要900%的收益回本!假設10%的年化收益率,90%的回撤需要超過24年才能回本。
系統地投資成長股,長期來看大幅低于市場回報,伴隨著巨大的尾部風險,甚至有破產的可能。作為一個理性的投資者,相信大家心里也都有答案了。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大家好,又是一周的周六了,今天咱們來聊聊影響個股股價的相關因素,之前的視頻咱們已經從最基礎的股票相關知識,股票行業及題材概念進行了學習,那么影響個股股價不只是單方
禮拜天的早上陽光明媚,小編“精神奕奕”的起床,為大家整理今天的課程,小編真的越來越佩服自己說瞎話的能力了!今天為大家講解一下股票市場的高送轉及常用名解析,這個以后
雖說我們特色的大A股這些年來冰火交融,大災小難層出不窮。飽經風霜的小散能存活到現在的確是真不容易。但我們還是欣喜的發現,2017年的下半年貌似已經開始見到了黎明的曙光,
前海開源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 楊德龍表示,在中國慢牛行情將會持續三到五年。市場整體已經走出慢牛,A股總體特點是牛短熊長。經濟轉型取得成果,周期性行業業績在今年大
財經365( www.hand93.com )為了滿足廣大投資者們的閱讀需求,特推出名家課堂欄目,讓投資者們更加深度了解股票市場知識,: 我們為什么要做超短? 第一:我們不知太遠的將來會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