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香港誕生新地王。香港中環一塊地,樓板價54萬港元/㎡,折算成人民幣,約48萬/㎡。想想去年上海內環的“超級地王”,樓板價是10萬人民幣/㎡,居然差距這么大。
再來看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有這樣一組反差。
4月末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速沒有延續一季度的反彈勢頭,下降0.3%。
基建投資和制造業投資增速均有回落。
1-4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9.3%,增速比1-3月份加快0.2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增長10.6%。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同比增長8.1%。
“房地產是個充滿了氣的高壓鍋”
我從來不認為,房地產市場真正降溫了,雖然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70個大中城市中一些城市房價增速在下降。房價表面被抑制,但購房熱情遠未熄滅。
從最近了解到的一些情況看,日光盤不少,秒殺盤也不罕見。開發商搶地熱情不減。開發商不傻,不會做高買低賣的賠本生意。
目前開發商顯然是判斷,庫存下降,現在是補庫存的最好階段。
一面是數據顯示房子漲不動,另一面秒光盤、搶地,如此矛盾的現象總有一個在忽悠我們。
真正出錢的人是清醒的,而不出錢、不交易的人了解不到真實情況,甚至有意隱瞞真實情況。
短期房價急漲是貨幣行為,就像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和2008年之前的美國一樣,房地產市場的瘋狂,說明貨幣的瘋狂。大家用房地產這個居民最大宗市場,來對沖紙幣購買力下行的風險。購買資產也就成為必要之選。
國人曾經以借錢為恥,通脹時代學會了借錢(必須強調,從CPI上基本看不到通脹,但大家還是很恐慌)。根據西南財經大學家庭金融中心的調查數據,2013年中國居民家庭負債/可支配收入約為170%,城鎮居民高達190%,已略高于各主要發達國家可比的微觀數據,近兩年應該還在大幅上升,中國居民杠桿率并不低。
目前維持房地產價格穩定是地方政府的任務,想降就降,要降得漂亮。控制房價漲幅,根據網簽價格數量,決定賣什么價位的房子,賣多少,或者直接壓住房價,那數據就不會蹭蹭漲,一切都在掌握。
但市場不會因此改變,看看搶房潮下的庫存數據: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創下2015年9月末以來新低。
三四線城市大規模去庫存,是不是這輪調控想取得的目的?以前三四線城市庫存是個大堰塞湖,懸在我們的頭頂,現在好了,一調控,庫存下降了。上海5月4號發通知,購房要搖號了。我相信常識,搖號不可能是房價下跌的標志。
房價就像個放在火上烤了幾小時的高壓鍋,讓人看著膽戰心驚。但泄氣是需要條件的,一是實體經濟好到可以征收房產稅了,二是負債平衡到不需要靠放貨幣了,現在看來,還沒有到這一天。我們繼續盯著高壓鍋吧。
“樓市火爆跟救市有關
借錢買房已透支太多消費力”
其實,目前的政府或民眾,已經有一種這樣的認知:一旦經濟不好,就要靠房地產來拉動。甚至任志強還有一個夜壺理論:
宏觀經濟不行就需要把房地產拿出來用,不需要就踢到床底下。這是一種觀點。
但我認為,當前樓市如此火爆,跟調控無關,跟救市有關。過往就有這樣的案例:比如,2008年時,房地產和經濟都不好的情況下,就來了4萬億;2014年時,由于信貸收縮,房地產發展不好,央行主動救市;2015年6月,因救股市采取多輪的降息降準政策,但資金不一定都去了股市,很多都流到了房地產。
另外,從投資渠道上來說,人們覺得投資房地產不會有損失,而投資股市有可能會損失得一塌糊涂。股市即便救市,也不可能會促使大家恐慌性購買。但對于樓市,大家可能不會因為很便宜很劃算去買,反而會因為恐慌而購買,甚至越買不起越要買。
很多人認為,買房是“借未來的錢,買現在的房”。越是有這種“創富效應”,越是造成人們都想擠上買房這趟車。但在股市,很多人反而看不到這種投資增富的效應。
當人們把錢都拿去買房了,那拿什么去消費呢?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這也會造成各行各業的不那么景氣。
雖然房產價值很高,但是這筆錢是花不了的,比如有人住著價值1000萬的房子,卻無法用這筆財富去消費,除非把房子賣了,這是一種“紙上富貴”。太多人都背負著二三十年的供房負擔,其實已經沒有更大的能力去充分消費了。
“只要中國繼續城市化和改革開放
房價就會曲線上揚”
有這么一種規律:通常,當經濟數據不好的,國家會刺激房地產;刺激后,經濟數據變好,國家會收緊刺激,并開始抑制房地產。我們當前就處在抑制房地產的節點。
但當前房地產市場依舊火爆,從當前火爆的地價來看,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政府怕出地王,采取各種措施限制,如拍到一定價之后進行搖號,這造成開發商覺得拍地就如買彩票,會促使其拍地熱情高漲。
一線城市和二線熱點城市,房價和地價都已被行政性的手段控制住。但土地是地產商最重要的生產資料,這必然導致他們去三四線城市拿地,這造成了三四線城市的地價飆高。
另外,還存在一種誤解,許多人認為當下 “面粉比面包貴”。但他們忽視了一個事實:中國的房產品正在發生一場很重要的供給側改革,只是大多數人只關心房價,但產品變革本身,就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房產單價的上漲。
香港此次的新地王,樓面地價拍到54萬港元/㎡。那么,未來中國內地的房價走向如何?我認為只要兩個基本面不變,即只要中國還要繼續城市化、還要繼續改革開放,房價一定會曲線上揚。
郭士英一德期貨首席經濟師經濟金融專家
“房地產行業仍有空間
但下半年后開發投資有可能滯漲”
房價居高不下,去庫存進展順利,多數房地產商資金狀況大為好轉,拿地、開發、投資增速有所加快,這很正常。
房地產業不同于生產制造業,也不是一般工商業,是事實上的中國經濟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有多少房地產商會關注經濟下行壓力?也許不少人會認為,經濟總體下行壓力越大,越是需要房地產投資發力。
客觀來看,中國城市化進程仍未完結,房地產行業仍有空間,部分城市的繼續投資開發很有需求和前景。問題在于,經歷一輪房價快速上漲后,在全國嚴歷調控下,整個行業必然要經歷一個三五年的中期調整,所以不宜大舉冒進。
展望后勢,隨著部分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常態化,房地產持續開發的壓力應該會越來越大;加之國內外貨幣政策陸續進入明確的緊縮周期,也會對房地產行業的資金來源構成日益顯性的威脅。
所以,房地產開發投資數據可能不會增長太多,下半年后有可能滯漲。當主要城市的房價逐步由漲轉跌,今年年底,最晚明年上半年,投資數據甚至有可能拐頭回落。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陳剛 十九大代表、河北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 舉世矚目的雄安新區規劃何時出臺? “我們正在全力以赴編制規劃, 雄安新區 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要保持歷史耐心和
我國其他地區在頂層設計、合作內容、平臺打造、合作機制等方面,可以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借鑒粵桂黔高鐵經濟帶的經驗做法,共同邁進高鐵聯盟新時代。
改革領導干部政績考核機制帶動地方政府發展理念的轉變,重點考核領導干部在落實經濟社會改革舉措、提供社會民生服務等方面的工作,相應提高相關指標的比重。引導地方政府更多提供
無懼經濟數據短期波動,要將精力放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將關鍵環節做細做實,激發經濟活力。
監管只是防范金融危機的手段。鑒于管控成本不斷遞增,當今各主要經濟體既要通過前瞻性研究,保持敏銳的金融直覺以提高對金融危機的早期預警能力,更要在對經濟與金融體系全面體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