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說這個由頭,根據界面新聞的報道:
針對當前一二線熱點城市地價、房價過熱的現象,國土資源部規劃司司長莊少勤指出,供地數量與住房價格并沒有必然的關系。他說,房價上漲緣于多個環節的綜合因素,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住房供應體系?!胺績r過熱的城市,往往是大量投資性需求尚未得到合理抑制,干擾了市場。”
“據我們了解,全國范圍內的土地和住房供應基本能夠滿足人們對居住空間的需求。”莊少勤進一步指出,在投資性需求沒有得到有效抑制的前提下,單純增加土地供給并不能直接平抑住房價格。
盡管國土部說了,供地數量與住房價格沒有必然聯系。但從實際行動來看,為了幫助抑制住房價格上漲,國土部還是出臺了相關規定,要求各地根據當地的情況增加土地供應:
此前,國土部、住建部聯合出臺的調控政策規定,各地根據商品住房庫存消化周期,適時調整住宅用地供應規模、結構和時序,對消化周期在36個月以上的,應停止供地;36-18個月的,要減少供地;12-6個月的,要增加供地;6個月以下的,不僅要顯著增加供地,還要加快供地節奏。
國土部和住建部等部委,應該掌握著全國最為詳實和權威的土地、住房數據,因此,他們說目前的土地和住房供給能夠滿足人們的居住需求,那很有可能就是這么回事。然而,他們也說了,住房需求能滿足,但是投資需求無法有效抑制,換言之,就是目前的房子買來投資的,相比于買來住的可能要更多。
到這里就點出了暴哥題目中的疑問,如果目前買房子拿來投資的人相對更多,那么是不是意味我們中國目前從居住的角度來說是已經不缺房子了?
如果這個問題得到了確認,那么大家可以想想一下,未來一旦投資(投機需求)主動或被動退潮的時候,對房價會有多大的影響。加之,未來增加的土地供應以及還沒蓋完的房子后續還會提供更多的房屋供給給市場的情況,那么當下缺不缺房子的問題就更值得探討了。(每一次樓市上漲,暴哥都會有一個困惑,就是哪里憑空冒出那么多的買房需求,為何樓市不火的時候一直沒有?)
下面就讓我們進入主題,中國到底缺不缺房子。
探討這個問題,我們就得引入一個空置率的概念。根據百度百科的定義,空置率指的是指某一時刻空置房屋面積占房屋總面積的比率??罩寐识嗌偈墙】档哪??
據上海財經大學不動產研究所執行所長陳杰教授提供的數據,美國住房空置率長期保持在較低水平。即使美國樓市最差的2007-2008年,自有住房空置率最高只有2.9%。歐洲國家的住房空置率也很低,荷蘭、瑞典一般住房空置率只有2%,法國為6%左右,德國約為8%。
也就是說,根據發達國家的標準,空置率在10%以內都算,比較合適。老齡化越嚴重的地區,空置率相對越好,比如德國是8%,日本最新的數據超過13%。
那么我們中國的住房空置率處在一個什么水平上呢?
關于中國的空置率據暴哥所知,有如下幾個統計數據供大家參考:
第一個是: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在2014年6月10日調查的數據:
2013年全國城鎮家庭住房空置率高達22.4%,其中六大城市重慶、上海、成都、武漢、天津、北京的空置率分別為25.6%、18.5%、24.7%、23.5%、22.5%、19.5%。從區域差異看,三線城市住房空置率最高,為23.2%
這里有一個鏈接,可以看到http://finance.huanqiu.com/pictures/2014-06/2737657.html具體的詳細數據。
第二個是:騰訊在2015年5月發起的《2015 年5月全國城市住房市場調查報告》顯示,中國主要城市的住房空置率整體水平在22%至26%之間。中國房地產報針對“一二級地產開發公司、代理行、營銷機構、二手房中介、房產電商等”房地產行業內人士的定向調查則顯示,目前一線城市空置率22%,二線城市24%。
暴哥找到了該報告,截取幾張圖片給大家看一下。該報告是,騰訊在196城統計了50萬人的報告得出的結論:
第三個是方正證券在一份研報中調查的結果:
第四個是,暴哥自己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和其他書籍、報紙的資料間接分析出的結果。
1985年,我國曾經做過一個70萬人參加的城鎮住房抽樣調查,該調查顯示全國住房面積為46.76億平方米;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字,從1996年開始到2015年,一共竣工的住宅面積是305億平方米。1985年到2015年數據空缺,從一些資料上看每年銷售面積為1000萬平方米,那么我們直接就用銷售面積來替代好了,這十年為1億平方米(實際竣工的面積肯定更大)
把上面的所有住宅竣工面積加在一起一共是361億平方米。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來源,其統計范圍是全部房地產開發商,按照常理來說,應該不會有太多的開發商在農村開發住宅,農村的房屋一般都是自建房,所以,我們可以把361億平方米的竣工面積近似看成是全部城鎮住宅竣工面積。(注:這都是記錄在冊的合法住宅,沒有產權的住宅還沒有包含在里面)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目前城鎮人口為7.7億,以這個人口計算,人均居住面積是46.8了如果把流動人口,也就是農民工兄弟算進去,那么一共是10.5億人,此時的人均居住面積是34.38平方米。
按照慣例,人均居住面積達到30平方米就已經是宜居了,所以無論是34.38平方米,還是46.8平方米的人均居住面積,都已經遠遠超出了正常的宜居平均面積。換算成空置率的話,前者(即34.38平方米)是11%左右,后者有點太大了,不敢想!
無論是哪一種分析或者調研結果,得出的結論都是我國目前的房子是不但是充足的,且就整體而言是過剩的。
從暴哥給出的統計局數字可以看到,目前還有近60億平方米的房子還在建設中,加上各個主要城市新增加的土地供應,不難想象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房子被建設出來提供給市場。
那么,如果接下來我們的新增需求不能滿足新增的供給,這房價會如何?而存量房目前仍然處于一個過剩的狀態當中。
這時候有朋友會說了,整體過剩,不代表局部過剩,尤其是一二線熱點城市,還是缺房子。對于這個問題我們的辯證地看,暴哥一直說的都是居住角度,從居住的角度來說,一二線城市夠不夠其實很難說。因為從人均的角度出發,一線城市已經滿足了,甚至超過了30平米的宜居面積。
而未來除了新增的房屋和土地供給之外,暴哥一直說150公里半徑的之內,在告訴交通軌道的鏈接之下,一二線城市的半徑早已超出了目前的覆蓋范圍。雄安新縣的出現,正是在150公里半徑之內,由政府強力推動的一個房地產解決方案之一。
那存量人口博弈階段,這些地方即使能夠吸引人潮涌入,恐怕也難敵新增加的供給以及快速軌道覆蓋下跨城市新增居住供給。
這么一來,與人口,也就是剛性需求相比,我國無論整體還是局部的空置率可能會越來越高,如果沒有投資性、投機性需求的填入,這房子恐怕真的要在老齡化、少子化的未來成為像馬云嘴里所說的,和大蔥一樣,隨便買。
暴哥此前多次列舉從日本的人口結構變化來分析中國未來可能的樓市可能的走勢。其實按理說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國情,不應該統而論之,但確實中日兩國的發展軌跡太過相似,相似到你難以置信。
相比于中國,日本的人口密度要大得多,所以相對的,無論從剛性需求還有投資需求,日本都應該要比我們中國更緊湊。
然而,顯示確實,日本從房地產泡沫破裂的那一天,所謂剛性需求和投資需求都被驗證是一個偽命題,即使經過了這么多年,印了這么多的錢,房地產的需求仍然沒有上來。從空置率來說,日本的住房空置率是伴隨著經濟上升一路上升的,也就是蓋房子的速度遠遠超過剛性需求,大量的住房被投資、投機性需求占據,越往后越是這樣。
從90年代出開始,當日本購房需求最旺盛的人群,即20~64歲人群占比達到頂點的時候,(93年左右)恰好日本整體住房的空置率接近10%的警戒線。
日本勞動力人口占比變化
日本住房空置率在93年左右接近10%
日本房地產泡沫最后的結果大家想必都知道,暴哥不再多說了。
而我們中國,在人口老齡化沒有看到逆轉前景的時候,在2015年左右,勞動力人口見頂。
暴哥制圖
而住房空置率可能在2013年有已經超過了20%,而目前整體依然在10%以上的水平。
曾經有學者說,中國的住房空置率在20%左右是合理的。這個論調暴哥不知道是怎么來的。但是以目前的樓市情況來看,當越來越多的人把買房看作是投資、看做是投機的時候,這本身就已經說明,剛性需求已經很難跟得上我們發展房地產的速度了,大量的房子被投資者們占據。簡而言之,房地產市場更多的可以看做是一個投資市場,而非居住場所。
空置率的另一面是自住房擁有率,這個數字大家要是查一查也不少,從你幾年前開始,國內國外就已經在報道,中國的幾乎可以說達到了每戶一房,居者有其屋的水平。
下面是外媒在全球主要國家所統計的住房擁有率,可以看到(紅框內)的中國住房擁有率已經超過90%。
空置率超過10%(甚至20%),住房擁有率同時超過90%,這意味著什么?還是說我國住房市場投資屬性和投機屬性越來越強。
看看近期,在一二線城市通過行政手段強力制約下的樓市發展情況:
月份 | 人民幣貸款 | 住戶中長期貸款 | 住戶部門中長期貸款/人民幣貸款 |
1月 | 2.03萬億 | 6293億 | 31% |
2月 | 1.17萬億 | 3804億 | 32.4% |
3月 | 1萬億 | 4600億 | 46% |
第一季度 | 4.22萬億 | 1.46萬億 | 34.6% |
4月 | 1.1萬億 | 4440億 | 40.36% |
前四個月,住戶部門的中長期貸款(基本上是房貸),平均漲幅超過35%,大量的三四線城市住房被購買。很多看多房地產的人可能都看不懂,目前這個樓市的發展。確實,相比于一二線城市,這些需求是哪里來的呢?
大家都知道現在市場錢比較緊,很多人都想著央行給點水喝,但是從今年的房貸數字來看,似乎錢從來不曾少過。
靠人,房子或許填不滿;靠錢確實絕對能填的滿。因此,其實未來的房地產發展只要看錢多錢少,看銀行的管控力度就足夠了。其他的行政手段,可能更多的作用是是,通過增量預期來化解短期人們對于樓市的上漲預期而已。
有的時候,大家希望我們的政府多供應土地,多增加供給,短期來說這招可能對減輕人們的焦慮感,降低人們的預期有用,但就像國土部所言,土地供應和房價沒有直接聯系,當我們的人口繼續變老,對于住房的有效需求繼續變低的時候,大家想過沒有,這些新增的房子和土地所貢獻的房子和我們日益走低的需求之間的差值會越來越大。也就是說,房子會越空越多。
任何投資都講究一個度,如果超過了一定的界限,往往會適得其反。暴哥不想說太破,但是維持房價的根本是有效需求,有效需求枯竭了,靠投資或者投機,這市場不健康的狀況終歸是有極限的。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上一篇:警惕!中國正在發生的10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