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周銅價暴跌8.2%,罪魁禍首就是LME銅期貨庫存意外大增12%。不過,分析師認為這只是多空雙方的運作套路,銅市實際正轉向供不應求,但交易難度極高。
據路透報道,上周在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注冊的銅庫存激增近98,000噸,僅僅三天時間內,LME市場就增加了126,150噸倉單。不過分析師認為,庫存的突然增加,可能并非LME期銅自1月以來首次跌破5500美元的唯一原因。
業內人士認為,主要受中國鐵礦石和鋼鐵市場需求劇減的影響,折射出對中國經濟減速的擔憂,工業金屬上周走勢都不佳。但整體庫存增加50%至354,650噸,以及注冊倉單庫存增加一倍至243,300噸,也打擊市場人氣。
近幾個月,LME銅庫存已經成為牛熊雙方的主戰場。隨著多空雙方在現貨市場斗法,價格信號愈發分化。
實際上,上周LME庫存跳增的情況,和3月初倉單猛增情況如出一轍,當時在短短四日內注冊倉單就增加了141,625噸。而且和上次一樣,增加的倉單主要出現在亞洲倉庫。新加坡、韓國的釜山和臺灣的高雄增幅巨大,歐洲鹿特丹也有部分流入。
同樣和上次一樣的是,流入規模如此之大,表明這些并非實際“入庫”的銅,而很有可能是已經存放在倉庫中,等待按下倉單按鈕的銅。其中一些很有可能來自被授權從事銅加工,將銅精礦轉為精煉銅的部分中國煉廠,因為轉為精煉銅之后再出口就不用支付15%的出口關稅。
中國去年出口了426,000噸精煉銅,和進口量相比依然微乎其微,但卻是有史以來的最大出口規模。今年第一季精煉銅出口量為105,000噸,出口至韓國和臺灣。
只可惜,剛剛進入LME倉儲體系的銅不太可能久留。在3月初那批銅“入庫”后,LME的可交易庫存(Open tonnage)由88,750噸增加逾一倍至194,825噸。到了4月底,可交易庫存已回落至121,250噸,歸因于持續的倉單注銷,以及之后實貨庫存減少。
這就是運作的套路,不論空頭丟出了多少量,多頭都會照單全收,然后現貨轉移。事實上,多空的拔河早就結束,只是賭注一直在增加。
2016年6月份,LME突然增加65,550噸倫銅庫存讓市場震驚不已,現在市場增加的庫存是當時的兩倍。事實上,上周市場新增庫存單量是許多分析師預測的今年全球市場銅余額。
現在全球市場的銅庫存約707,000噸,比2016年初增加170,600噸。下一步的趨勢發展料將為庫存下降,LME空方似乎已經耗盡彈藥,因為最新的LME報告顯示沒有新的“入庫”。上海期交所注冊的銅庫存數量目前也呈現下滑趨勢,進一步印證了這樣的看法。
相對于LME和ShFE交易市場,CME的銅庫存數據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但是現在CME的銅庫存高達155,064噸,是自2004年以來最高的一年。這些庫存數據基本是在今年第一季度增加的,有可能和特朗普將要實施的邊境稅有關。CME銅庫存的高企驗證了現貨銅正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再分配。
當然還有很多銅庫存我們根本看不到實物,因為他們僅僅存在倉單里。其中很大一部分出現在亞洲市場,多空雙方都在爭奪市場的話語權。
銅的庫存量一直是判斷市場轉折點的重要標志,但是現在多空雙方對庫存戰場的爭奪會讓LME庫存信息從一個重要的判斷標準變的毫無用處。多數分析師同意,銅市在多年來供過于求之后,現在整轉向供不應求。這樣的轉折點向來難以解讀,交易的難度也更高。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