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編輯 辛曌),今年入冬以來,為了改善取暖季的空氣狀況,華北地區大規模推進“煤改氣”。“煤改氣”的本意是“能源利用清潔化”。但是部分地區卻出現無法通氣或供氣不足,影響到居民正常取暖。供需平衡打破后,天然氣價格的猛漲也帶來不少怨言。
天然氣需求大增:主推手是煤改氣
“煤改氣”主要替代領域:第一類是散煤用戶;第二類是工業制造業企業,包括鋼鐵、有色金屬、化工、水泥等;第三類是燃煤電廠。
2017年作為《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目標年份,各地紛紛加大“煤改氣”的實施力度,提高清潔能源地位。為了實現上述目標,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地就煤改氣規定了量化指標,然而地方政府煤改氣的數量早已超過了量化指標。
在此背景下,從今年夏天開始的天然氣消費量曾猛增的趨勢,進入冬季部分地區峰谷差不斷拉大,天然氣供應面臨著儲氣調峰設施不足等制約,天然氣供應形勢較為嚴峻。
無序的煤改氣使得供應愈加緊張
在計劃之內的煤改氣,基本可以得到天然氣的保障,畢竟,中國的天然氣保供原則,第一條就是保民生。
僅今年,河北省就增加了200萬戶左右的城鄉冬季采暖用戶,因此,冬季采暖季的天然氣需求就要增加20億立方米左右。這些增量都還在計劃之內,但一些讓人措手不及的,是那些突然間冒出來的煤改氣增量。比如山東,煤改氣用戶一下子多出來50萬戶,并未在計劃之內。這個巨大的增量,資源在哪里?由誰來供應?怎么供應?一下子都成了問題。
龍頭股逆勢上漲超過20%
目前部分地區液化天然氣價格超過8000元/噸,9月初至今累計漲幅超過130%。廣匯能源是天然氣的上游公司,股價上漲自然在情理之中了。
廣匯能源的大本營在新疆,優越的地理位置,為其獲得豐富的天然氣、煤炭和石油資源,提供了便利,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公司已經形成了以液化天然氣、煤炭和煤化工產品為主營業務的民營企業。題材君看了一下,液化天然氣在廣匯能源的主營業務中占比高達52.61%,除了大部分在西部地區銷售外,華北地區23.22%的銷售占比,成了第二大銷售戰區。而京津冀地區又是天然氣最為短缺的地方,這一點題材君在后面的文章會詳細展開。
廣匯能源擁有天然氣有效產能共計11億方,其中5億方來自于哈薩克斯坦齋桑油田,6億方來自于哈密工廠煤制甲醇過程產生的甲烷。從甲醇的的產能利用率、開工率、新建產能、庫存變動等角度分析,目前甲醇處在高景氣的行情,價格維持在高位。公司煤制甲醇在成本上要比歐美國家天然氣制甲醇具有更低的成本,在天然氣價格上漲的行情下,盈利將持續增加。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