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螞蟻金服顯然并不滿足入資一家公司,近期阿里巴巴被曝向sense time——商湯科技投資15億元,雖然官方對于這一消息保持緘默的態度,但是可以看出馬云在人工智能領域不遺余力的推進布局。
商湯科技創始人湯曉鷗此前表示,商湯科技“資金從來都不是問題”,會在合適的時間IPO。此次阿里巴巴并非單純的財務投資,除了資金,還會提供各個平臺的海量用戶數據供商湯用于AI算法模型訓練,知情人士稱,阿里希望獲得較大的股權,但無意對商湯科技施加控制。
經過這次注資,商湯科技估值翻了一番達到了30億美元,有趣的是此前B輪融資4.1億美元也同樣刷新了當時的人工智能融資記錄(隨后被face++C輪4.6億美元打破)。可以看出國內面部識別對于投資人的吸引力。CV圈熱錢涌入,資本的重磅加碼使中國人臉識別獨角獸之間的競爭進行到白熱化的階段。
目前國內商湯科技、face++、云從科技、依圖科技并成為國內面部識別四大獨角獸。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發展方向一致,但是使用場景大有不同,從圖表可以看出云從、依圖主打TO B市場,走的是服務公有,而face++與商湯更偏重于技術商業化,此前曠視科技主要業務為大型企業小區的門禁系統,自從iphonex面世后,移動端的使用場景到來,故而專項服務于移動端,同時與多個手機大廠談下深度合作。阿里旗下的螞蟻金服亦是face++的大股東,
商湯最大的特點是原創了底層算法平臺,再將技術賦能于其他行業。在此次融資之前,相比多家已經有BAT投資背景的AI創業公司,商湯科技一直是中立的形象,投資方幾乎都是財務投資。甚至有不少行業人士曾經認為商湯可能會成為BAT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對手。
但是熱門領域的公司在國內發展似乎都離不開“站隊”的命運,除了阿里巴巴的買買買之外,百度和騰訊也在下半年先后投資多個人工智能公司。比如百度投資了AI創業公司聲智科技、中科慧眼等,并計劃在2018年投資10家以上的AI創業公司;騰訊則在11月份連續投資了三家智能機器人公司。
阿里巴巴合作的公司
在AI芯片領域,阿里已經至少投資了5家公司。比如,2017年11月,阿里巴巴領投了人工智能公司Kneron千萬美元的A輪融資;2017年10月,螞蟻金服和三星領投了深鑒科技4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2017年8月,阿里巴巴創投和其他幾家機構聯合投資了寒武紀的1億美元A輪融資。2016年,阿里和騰訊一起領投了美國AI芯片公司Barefoot Networks 2000萬美元的C輪融資等。
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到2020年將達到1190億元人民幣。另外,和AI相關的大數據分析、云服務、物聯網等產業的發展規模更是不可估量。走在互聯網前列的BAT自然不會錯過這樣的機遇。目前看來,阿里巴巴在布局中走在了前面,此次入股商湯科技,加大了AI入口和話語權的快速路徑。
以上就是本期冷眼看市的最新消息,關注財經365,獲取最新、最精選的財經要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