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9-11 14:11 來源:俠客島 瀏覽量:
韓國的企業在中國有點不太好受了。
據韓國《每日經濟》報道,韓國新世界(11.96 -0.42%,診股)集團旗下超市品牌“易買得”全線撤出中國市場。近幾年“易買得”在華巨額虧損,虧了大概11.51億元人民幣,不得已轉向投入泰國等東南亞市場。“易買得”時隔20年的撤出,背后隱含意味可以說是十分豐富。
首先,“易買得”的退出可以說是韓國企業在華經營不景氣的一個縮影。韓國頂尖企業如三星電子、現代汽車等在華經營都面臨著同樣的窘境。繼去年三星“爆炸門”后,三星全球召回250萬臺新機,市值蒸發了將近220億美元,引發了國人對三星品質的強烈擔憂。據韓國《亞洲周刊》報道,近五年來,三星手機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曾經高達19.7%,超過了美國蘋果公司。但2014年后,其市場占有率就逐年下滑,今年一季度竟然跌至3.1%。相反的是,我們的國產手機卻迎頭趕上。據調查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排名前十的手機廠商中,有八家為中國本土企業,占有近九成的市場份額。和手機命運一樣,三星電視同樣在中國市場份額一落千丈,僅為3.9%,排名靠前的均是我國本土品牌。
韓系車在華市場也持續低迷。2012年韓國現代起亞在中國的市場份額為8.6%,但截至上半年卻跌至3.8%。同期,我們的本土汽車行業正在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占據了46.1%的市場份額。
這樣就不難理解有些專家說:“中國企業正在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并對以家電和汽車行業在全球市場占有一席之地的韓國企業帶來威脅。”這些東西我們中國自己可以生產了,而且可以生產的更好,似乎就沒有那么大的必要買進口產品了。
其次,從韓企在華銷售不景氣中,我們可以看到很重要的一點:我國企業更具有競爭力了。中國曾經一度被韓國視為“進軍海外的橋頭堡”,“韓流”裹挾著大量韓國制造涌入中國市場。但隨著中國本土企業革新生產體系,加強自己的品牌開發,競爭力大幅度提升,品牌不僅在國內大放異彩,也逐漸走出國門與歐美企業展開競爭。技術實力的不斷增強,縮小了中國與別國的技術差距。
這樣說來,韓企在華銷售不佳,也能夠理解了。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9月9日,2017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開幕式上,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會同有關部門制訂的新能源“雙積分”管理辦法,近期即將發布實施。
財經365訊 記者11日從工信部獲悉,日前,廣東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與應用專家座談會在廣州召開。 會議強調,廣東經信委將加快發展人工智能產業和應用,著力抓好四個方面工作:一
最近,我大A股強勢回暖,市場上已經掀起了一場關于“牛市”的大討論。而中國證券報記者發現,有些資金已經“甩開膀子”開始入場了。
財經365訊 進入9月傳統旺季,國內聚合MDI市場出現連續上漲。記者從業內獲悉,幾大主流廠商從8月28日到上周五,連續10天上調報價,每天漲幅在500元/噸到2000元/噸不等。在9月8日價格上
今日早盤,新能源汽車板塊集體飆升,安凱客車、兆豐股份、奧特佳開盤就封住漲停,旭升股份、科達利、英搏爾、藍海華騰、科泰電源中午也紛紛收在漲停板上。
今年樓市異常火爆,搞得大家人心慌慌,都沒心思正常工作了,甚至鬧得不少家庭祖孫三代集體離婚、又交叉結婚,禮崩樂壞、毫無底線,雖然我不茍同這一做法,但也能理解。 而房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