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8-29 20:15 來源:人民日報 瀏覽量:
最近,有一篇叫做“中國財政真相”文章火了,里面的“奇葩”觀點吸引了很多眼球。
它的主要觀點,是把每個省和計劃單列市比作一家公司,它通過轄區內的經濟活動賺取財政收入,同時要應付各種各樣的開支。如果A省開支超過收入則需要中央財政來調節,讓富有的B省來補虧空,這就是所謂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
在這樣的觀點下,文章得出了一連串結論:從全國各省財政來看,東北片區毫無懸念虧虧虧,華北片區經濟轉型開始虧,西北片區老少邊窮要大補,中部六省崛起過程要燒錢,六省一市努力賺錢養國家。
這些結論一出來,可真夠顛覆三觀的。好多人看了都不淡定了:“讓作者這么一說,全國就沒什么好地方了,到處都是虧虧虧,中國經濟到底行不行啊?”“六省一市養活全國,這是真的嗎?我們這些省外人被‘包養’,自己怎么不知道?”
麻辣姐一周前也看到了此文,讀完之后竟然感到無從“下嘴”。因為作者從一開始假定到最后的結論,跟“真相”完全不挨邊!也有不少圍觀群眾不解:把這么多財政數據進行收集分析,外行也做不到吧,結論怎么會不可信呢?
帶著疑問,麻辣姐網上搜了一下,文章最早的“原型”,是民生證券研究院一份研究報告,人家的題目是《2016年地區財政狀況變化一覽》,財政數據都出自這里。現在這篇所謂“真相”,是加了主觀臆斷的“三手貨”,離真相確實越來越遠了。
那么,六省一市賺錢養全國,這個說法靠不靠譜?中國的財政體制究竟是怎樣的?中央轉移支付,是不是A省超支了,讓富有的B省來補?麻辣財經采訪了有關專家。
中國的財政體制,不是“各省掙錢各省花”
“作者把各省比作公司,把財政收入比做盈利,這個假定本身就是錯的。”中國財政科學院副院長白景明說,這是對中國財政體制不了解,而導致對政府資金使用的誤解。
白景明介紹,從財政體制來看,各省就不是獨立的公司,財政收支也不是自負盈虧,更不是“各省賺錢各省花”。因為中國的國土面積很大,資源稟賦各不相同,區域經濟發展也不平衡。如果像作者說的各省自負盈虧,自己掙錢自己花,那就只能導致一個結果:貧富差距拉大!“如果只是自己顧自己,那有的省份就會富得流油,有的省份可能孩子上學都成問題,怎么能體現社會公平正義?”
所以,在財政收入劃分上,我國分為中央財政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中央財政收入并不是都花在了中央本級,而是將一部分收入“轉移”到地方政府,來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換句話說,就是在各地經濟發展不均衡的情況下,讓各地老百姓(603883,股吧)享受到公共服務大致一樣,包括義務教育、基本醫療、養老等。“中央的轉移支付,不是哪個省花虧了補給哪個省,而是對全國起到托底作用,讓老百姓有基本的社會保障。”
按說,中央財政的錢這樣安排,應該挺好理解的,不會有什么歧義。可是,到了這篇文章里就變成了“東北告急、華北告急”,25省財政收入虧空,甚至說“山東省經濟發展不平衡,臨沂革命老區的包袱太重了。”這話讓人心里別扭,把別人都看成累贅,光想著自己過好日子有意思嗎?
“中國的財政體制,就是要打破各自為政,通過轉移支付來實現全國的支付均衡,這樣國家才能長治久安。這跟A省超支、B省來補虧空,完全是兩碼事。”白景明表示。
文中還提到由于各省“虧虧虧”,轉移支付也不夠用了,解決之道是愛國公民買國債。借債是不是因為財政“虧空”,這個麻辣姐不想多解釋了。如果有人認為是,那麻辣姐想說,幾乎所有發達國家都借債,而且借得都比咱多,那是不是說它們的“虧空”比咱大?照這個推理,那世界上的強國都外強中干、成紙糊的了。
當然,一個國家負債過多肯定不好,容易出“歐債危機”那樣的風險。但把借債當成虧空也有點牽強,現在很多家庭買房買車都會貸款,你能說這是日子過得不好拉了虧空嗎?
各省的財政收入,也并非完全來自“本土”貢獻
對于文章提到的“中國財政的真相”,很多網友也并不買賬。
“如果嫌自己虧了的話,以后別把你們那塊產品賣到我們這里來。你真的以為6省一市產品,可以不需要國內的市場了?”“大多數老百姓都是自食其力,不是靠政府養活的,怎么能說六省一市養全國呢?” 一些網友留言道。
“全國是統一的大市場,稅收與稅源存在背離的情況。也就是說,各省的稅收收入,并非完全來自各省的市場。”白景明解釋說,比如,人們常說的“總部經濟”,總部設在哪個省,大部分稅收就歸哪個省。但實際上,這些稅收收入都是設在外省分公司上繳的,現在讓總部所在地拿走了,到底是誰養了誰很難說清楚。
這就像證券印花稅,證券交易所雖然設在滬深兩地,但是稅是全國股民的貢獻。作為共享稅中央享97%、地方享3%,總不能說這97%的稅收是滬深兩地上繳,用來養25省的吧?即便是3%的部分,也是全國股民的血汗錢,留在滬深兩地算是誰養誰呢?
“單從學術研究來說,怎樣看中央與地方的財政關系,這篇文章提供了一個新視角。”上海財經大學胡怡建認為,學術探討一家之言見仁見智,都是可以理解的,但具體到我國的財政體制,有些內容確實與實際情況“對不上號”。
比如,我國的稅務機構是分為國稅、地稅的,但稅收收入卻是按中央稅、地方稅、共享稅來劃分的。而且,財政收入里不僅有稅收,還包括非稅收入,比如土地出讓收入,往往占到地方財政收入的很大一塊。文章引用的數據并沒有涵蓋這部分,匆匆下結論可能不夠嚴謹。
“一般來說,各地區之間財政收支不平衡是存在的,通過轉移支付來進行再平衡,也是全世界共同的做法。”胡怡建認為,在現行財政體制下,國家是一個整體,各省充其量也就是一個個“相對獨立的核算體”。任何一個省的財政支出,不是想花多少花多少,都是按照人大批準的預算來的;發行多少國債和地方債,也不是拍腦袋決定的,都是有法律程序受到嚴格控制的。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近,有一篇叫做“中國財政真相”文章火了,里面的“奇葩”觀點吸引了很多眼球。 它的主要觀點,是把每個省和計劃單列市比作一家公司,它通過轄區內的經濟活動賺取財政收入,
財經365訊, 8月29日下午最新 國際 要聞: 網絡虛擬空間里的數字加密貨幣ICO(數字資產首次發行)正越來越狂熱。在ICO狂熱的背后,監管的步伐也隨之而來。 據海外媒體報道,美國證監會
日前,有海外媒體曝光了一組寶馬M8車型的效果圖,新車在外觀方面十分激進,同時得益于全新的動力系統,新車上市后將極具影響力。據悉,新車最早將于明年年底亮相,并于2019年推
據韓聯社報道,韓國議員Yi Wan-young表示,國家情報院預計朝鮮會繼續試射導彈,以完善技術,直到完成ICBM和SLBM的開發。
財經365訊, 券商基金 托管的江湖座次重新洗牌。日前,國泰君安在半年報中稱,該公司托管公募基金規模377.96億元,在證券公司中排名第一;而向來領先的招商證券,則在私募基金托
今日亞洲盤倫敦金震蕩走高,3點報于1320.86美元/盎司,較上一交易日收盤價漲2.31%;倫敦銀震蕩走高,3點報于17.553美元/盎司,較上一交易日收盤價漲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