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關京東物流啟動新一輪融資20億美元,并接受騰訊入股的消息引發關注。2月5日,英國知名物流媒體The Loadstar分析了京東物流的現狀和前景,并且認為,“京東物流的前景黯淡,而且幾乎沒有自由現金流”。
The Loadstar的原文報道
The Loadstar援引路透社的報道稱,京東“邀請了一批精選的投資者參與到融資輪,其物流業務-京東物流的估值在100億美元左右。”
The Loadstar認為,采用適用于大多數運輸和物流運營商的正常交易指標,基于100億美元/150億美元的年度銷售額,京東物流的企業價值應該為100億美元,并應該產生約5-7億經調整運營現金流。
但The Loadstar分析,如果京東物流是一家傳統的輕資產運營商,那么這個數字是符合投資者期望的。這個銷售額倍數是全球綜合物流企業通常適用的。不過,The Loadstar認為,京東物流的真實數據“令人懷疑京東物流的未來完全是黑色的,而且未來幾乎沒有自由現金流。”
“投資者很可能會忽略這些衡量指標,并收到增長預期的誘惑。事實上,問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問題會變得多大。京東物流可能最多需要5年的時間才能產生經調整的現金流,使其股權價值達到100億美元(京東預測京東物流的收入將在2022年達到三倍)。”The Loadstar報道稱。
此前,國際投行畢盛資管(APS)連續兩年發布了針對京東的調查報告,其中京東物流被重點調查。上述報告認為,京東物流沒有壁壘,而且遭遇行業競爭激烈。
該報告調查顯示,京東的倉庫網絡95%是租用的。京東最后一公里配送被看多者看作是長期優勢的一個要素。但被夸大了,而且很容易被競爭對手取代。重要的是,京東的倉庫面積平均只有2.2萬平米,適合存儲3C、家電,而對快消品及高毛利產品來說則不是特別適合。
上述報告分析,隨著京東擴展到快消領域及其他低單價類目,進入三四線城市,客單價將下降。京東2016年客單價降至400元,2015年是420元,2014年460元。意味著京東物流的倉配成本將提高。此外,第三方平臺的訂單擁有更高的分攤比例,因為商品通常是通過多個商家售出的。京東無法控制第三方平臺售出的訂單,這意味著倉配支出必須上升。
與此同時,京東的勞動密集型模式也深受工資上漲的影響,京東倉配支出中最大的一項是勞動力成本,京東超過83%的員工在倉配部門工作。APS預測,京東的倉配成本在未來的幾年里不僅不會降低,反而會升高。這對盈利來說不是一個好消息,除非京東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