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有人結集給中國最有名的地產富豪 “送錢了”,這一送,就是340個億!在資金緊張中度過了分外坎坷一年的王健林,終于可以松一口氣。
萬達公告稱,1月29日,騰訊控股作為主發起方,聯合蘇寧、京東、融創與萬達商業在北京簽訂戰略投資協議,計劃投資約340億元人民幣,收購萬達商業香港H股退市時引入的投資人持有的約14%股份。對此,我們在蘇寧云商發布公告看到:公司擬計劃出資95億元人民幣收購萬達商業股東持有的約3.9億股份。
在中國房地產市場打拼了近30年的王健林,此番變化意欲如何?為此小鹿君第一時間訪問了老馬:
老馬的第一句話:
萬達無奈,實體店是回歸第一年
信息爆炸時代過去了,互聯網改變一切的時代也過去了。不要把這次的萬達作為一個房地產領域的事件來看待,要放在更加廣闊的經濟發展的階段來看待。雖然,萬達曾經主要是做房地產,可是萬達畢竟不是只做房地產。很多地產媒體的評論實在是不見森林。這個要跟騰訊入股永輝的事件結合起來看。線上、線下的整合體驗恰好趕上了萬達想輸出管理,又趕上了萬達的海外并購的債務問題。
老馬的第二句話是:
萬達一直沒有放棄的是院線、商業體的運營權、文旅的運營權
對于萬達而言,值錢的本來就不是地產本身。萬達到處開發都是一張圖紙,幾乎都是中建做為建筑商。說白了,這個東西,以后讓一個建筑商干就可以了。萬達跟地方政府談判的資本是綜合體的運營能力,當然早期的萬達如果僅僅有運營能力也是不行的,必然要經歷重資產的階段。
而對于線上的電商而言,都在炒新零售。因為線上永遠無法取代線下。人除了購物花錢的沖動,本身去體驗消費,去接觸社會也是一種需求。
而這種線下的需求會按照兩種模式體現出來,一種是綜合體足夠綜合,一種是零售店足夠五臟俱全。
城市新一代綜合體+社區底商的小零售就是趨勢了。說白了,以后這兩種門店本身就是一個門戶網站。在這個店面里面有購物、消費、醫療、寵物、美容。小一點的體量的底商有快遞、藥店、外賣等等。你等著看好戲吧,以后交叉持股多了去了。
老馬給了個思考題:
想象下,如果蘇果跟鏈家合并會如何?
老馬給了個思考題:想象下,如果蘇果跟鏈家合并會如何?
那么,萬達集團是淚別地產嗎?
事實上,“萬達將徹底退出房地產”純屬誤讀。
今天,萬達集團再次發布公告,表示:純粹從公司商業利益出發選擇合作伙伴,萬達仍然是萬達商業控股股東,并擁有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主導權和決策權,不會“選邊站隊”,也不會做傷害其他方利益的事。
此外,“萬達將徹底退出房地產”純屬誤讀,消息中明確指出是萬達集團旗下企業萬達商管集團不再進行房地產開發。2017年萬達集團年報中明確今年成立地產集團,繼續開發萬達廣場重資產等房地產業務。
延伸閱讀:
起起落落,這一年
去年4月,也就是八個月前,福布斯華人富豪榜上王健林連續三年力壓李嘉誠蟬聯華人首富寶座,馬云、馬化騰分到三四名。
2017福布斯華人富豪榜
但是在昨天早間發布的的一份財富榜單上,我們看到馬化騰、許家印夫婦和馬云分列前三甲,王健林(家族)則位列第四。從來不差錢的老王,現如今的口袋遠比不得從前鼓了?
剛剛過去的2017年確實讓萬達難忘。2017年5月,萬達失去大馬城項目;6月,萬達被證監會排查授信風險,隨后遭遇“股債雙殺”;此后,萬達開始萬達廣場與酒店打包出售給了融創與富力集團。同時拋售倫敦、悉尼等海外物業。截至目前,萬達國內資產占比93%,海外資產僅為7%。2017年年底,媒體爆料萬達網科裁員幅度超過50%。1月20日,在萬達年會上,除了冰冷的數據,王健林用萬字長文回應了萬達甩賣資產、網科裁員等問題,不僅流露出性格中的直率和果斷,也向外界展現了萬達在動蕩中轉型的不易。
萬達所有的動作主線其實非常明確——輕資產,其實并非沒有規律可循。
萬達的輕資產模式分為兩類,一種叫做投資類,一種叫做合作類。投資類就是別人出錢,萬達幫投資方找地、設計、建設、招商、竣工運營后移交給對方,其中還有一個資本化程序。合作類就是萬達既不出錢,也不出地,覺得項目合適,跟投資方簽合同,幫對方建設,建成后租金三七分成。 2016年,王健林曾將合作類萬達廣場稱為“萬達輕資產模式的最高級形式”。這也是萬達當前力推的輕資產模式。
2017年,萬達商業收入1125.4億元,其中租金收入255.2億元。新開業萬達廣場49個,其中輕資產項目24個。新發展輕資產萬達廣場47個,其中合作類萬達廣場簽約37個。王健林也對這番業績表示滿意:“遠超年初發展25個輕資產、其中合作類15個的目標,超出預期。” 2017年7月急售資產包后,萬達的內部框架不斷調整。目前,萬達內部業務架構分為商業、文化、網絡、金融四個集團。為了適應轉型,2018年,王健林也透露出組織框架新的調整計劃。
引入新戰略投資者后,萬達商業將更名為萬達商管集團,1至2年內消化房地產業務,萬達商管今后不再進行房地產開發,成為純粹的商業管理運營企業,各方將推動萬達商管集團盡快上市。這一舉措與王健林在今年年會上宣稱的戰略相符。年會上,王健林曾透露稱,新的商管集團將是萬達集團的核心企業。截止2017年底,萬達商管持有已開業商業面積3151萬平方米,在中國開業萬達廣場235個,年客流31.9億人次。
其實,提出多元化的其他房地產企業不僅是萬達,還有萬科等地產大牌,他們的行動是基于當前市場形勢的理性動作。經歷了將近20年的繁榮,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確實來到了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我們看到了房地產長效機制正漸行漸進:
1、抑制投機需求。“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去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限購、限貸、限售等諸多調控手段并用,已經將投機需求極大地抑制了下來。
2、發展租賃市場。住建部會同發改委、公安部、財政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在人口凈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通知》。這份通知要求,在人口凈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目前已選取了廣州、深圳、南京、杭州、廈門、武漢、成都、沈陽、合肥、鄭州、佛山、肇慶等12個城市作為首批開展住房租賃試點的單位。
老馬在1月24日新華日報上撰文《2018房市將是一個“筑底”過程》。可見,騰訊、融創、京東、蘇寧昨日斥資入股,不僅使萬達負債率再次降低,而且對于想成為百年企業的萬達來說,這340億又是一個新的開始。
祝新 “五口之家”幸福!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