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海航債務風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從瀕臨破產到萬億帝國,再到如今的債務危機,成也傳奇,危亦傳奇。不僅旗下的P2P陷入逾期危機,股債齊跌,就連中國海航集團關聯的幾家航空公司也出現了逾期未付飛機租賃款...
1
新年伊始,首先是旗下P2P平臺出現逾期,有投資者稱,海航旗下P2P平臺聚寶匯自2017年11月起,部分產品出現延期兌付情況。據了解,這次違約產品主要是聚寶匯旗下定期投資產品“海聚寶第649期”,于12月28日到期但至今仍未回款,而之前從未出現過該情況。
聚寶匯相關負責人隨后回應媒體稱,“對于任何涉及客戶資金安全的問題,我們一定會本著負責任的態度妥善處理。如果有任何需要向廣大投資者公示的情況,我們會通過公司網站公布。”
P2P平臺逾期風波未了。1月15日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海航愿意為一年期融資支付11%至12%的利息。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中國人民銀行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為4.35%,這12%的利息都快趕上小部分P2P產品貸款成本。
1月16日路透社報道,數位銀行和租賃業消息人士表示,中國海航集團關聯的幾家航空公司已經逾期未付飛機租賃款,部分款項已經逾期兩個多月。長期為海航集團提供資金支持的中國進出口銀行已經成立團隊,來解決海航集團的資金流動性問題。
1月18日,海航集團董事會主席陳峰接受路透社采訪時承認,“因為我們進行了大量的并購”,海航存在資金流動性問題;同時中國經濟“從快速增長轉向溫和增長”,對海航獲取新融資造成沖擊。顯然,海航方面已經承認了資金流動性的問題。
1月19日,海航系旗下凱撒旅游發布停牌公告稱,“因公司發生對股價可能產生較大影響、沒有公開披露的重大事項,申請從19日開市起開始停牌”,這是海航旗下第五家上市公司宣布停牌。此前宣布停牌的海航系公司有:供銷大集、海航控股、天海投資、渤海金控。
2
“負債率太高”,這個從娘胎里帶來的胎痕,成了海航系直到今天都揮之不去的夢魘。
海航的當家人陳峰反復講的故事是,1989年,他從民航總局南下創辦海南省航空公司(海南航空前身)時,就只從海南省政府那里獲得了1000萬元財政資金支持,這點錢“只夠買個飛機零件”。
此后,海航一直在用高杠桿負債撬動地球!這家偏居一隅的公司,按照董事局主席陳峰設定的航線,在過去20年里瘋狂加速,成為中國最大的集團企業之一。
海航集團旗下的附屬公司盤根錯節,這種“生態”直接把樂視秒成渣!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目前,海航在內地和香港擁有多家上市公司平臺,具體來說包括海航基礎、供銷大集、海航投資、渤海金控、天海投資、海航創新、凱撒旅游,海航控股、東北電氣、海越股份、香港國際建投、海航科技投資、海航實業股份等。
上市公司法定信息披露材料顯示,在整個海航系中,海航基礎的負債為461億,供銷大集為237億,海航投資58.8億,渤海金控2746億,天海投資975億,海航創新21.7億,凱撒旅游32.7億,海航控股1183億,東北電氣1.59億,海越股份62.9億。香港國際建投中報是70.64億,海航科技投資0.33億,海航實業股份23.15億。
上述上市公司總負債高達5873.81億,雖然從資產負債表上來看,總資產還是大于負債的,為何還會出現償債問題?看來只能歸結于某種不可描述的原因……
3
其實,只要有信用支撐,再高的負債都不是問題,特別是對于有銀行無限授信的公司,如海航。問題是,海航大額負債的收購,影響了大局,并開始受到鉗制,最終必然會引發市場信任的崩潰。
從2015年到2016年,外畜在短短一年半時間內流失萬億,舉國震驚。那些國內舉債,國外并購的企業,受到海外轉移資產的指控,成為過街老鼠。
激進的海外投資最終演變成金融層面的風險。2017年6月,銀監會要求各家銀行排查數家巨頭企業的授信及風險,且排查對象多是近年來海外投資比較兇猛、在銀行業敞口較大的民營企業集團,除了萬達,一貫兇猛的海航赫然在列。
2017年11月3日,中國監管機構再度收緊對外投資規定,對投資主體直接或間接通過其控制的境外企業開展敏感類項目實行核準管理,而海航和其他大型中國企業集團經常通過這類境外實體開展交易。
海航互金平臺的違約,監管層風險的警示,宣告海航依靠境內貸款和境外并購擴張并購擴張模式的終結。在銀行和監管層的雙重壓力下,還債降杠桿,是海航避免再次觸礁的必然選擇。
海航集團顯然也意識到了自己的高額債務問題,能有效償還債務,并降低其利息支出的辦法就是發債與出售資產。
12月4日,海航旗下云南祥鵬航空公司發行了270天期人民幣債券,發行利率高達8.2%,創下該公司發債史上的最高紀錄。海航旗下另一家附屬公司天津航空也在11月發行了一支相似期限的債券,發行利率創出五年高位。海航旗下另一家附屬公司三亞鳳凰國際機場也以7.5%的票面利率發行了270天期債券。不計成本的發債,讓海航的債務問題更是雪上加霜。
25日,國內多家權威媒體爆料稱,海航集團旗下的海航實業自2017年年底開始為位于上海、蘇州、浙江嘉興等多地的項目尋求合作方。有知情人士透露,除了上述項目之外,北京、海南,珠海等地的地產項目也在尋求合作方。
針對媒體的大肆報道,海航方面已就“賣地”一事做出公開回應,“關于海航地產出售項目回籠資金的信息不屬實,海航地產沒有在賣地,而是在與一些業內實力企業接洽合作,會買會賣才是生意。”
這樣的話術未免有些耳熟,此前在萬達集團出售旗下酒店物業時,萬達集團主席王健林曾說道,“這些人根本就不懂商業思維,做生意就是買和賣,關鍵看買賣之間能不能賺到錢”。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過去幾年,海航曾向內部員工推薦購買過多款信托產品,但是9.5%~39%的年化收益率仍然扎眼。中國主要債券結算機構的數據顯示,評級為AA-(相當于中國在岸市場的垃圾級)的一年期商業票據基準收益率為6.33%。網貸之家的數據顯示,2017年12月的P2P投資產品的平均利率為9.5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