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4月16日,美國政府突然宣布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公司銷售零部件、商品、軟件和技術,禁售時間長達7年,禁售原因是中興違反了美國限制向伊朗出售美國技術的制裁條款。消息一出中興公司全體嘩然,在美國禁令實施后,中興創始人侯為貴發言稱,中興公司將進入休克狀態,美國政府的禁售讓中興的業務基本處于停滯狀態,但是不開工仍需要大筆資金維持運轉,據悉停工中的中興每天要消耗6億資金。
假死與復活
美國政府的禁售令僅僅發布一天的時間,4月17日早間,中興通訊的A股和H股雙雙停牌,中興的各項業務陷入停滯狀態。中興通訊是中國最大的通信設備上市公司,僅僅因為美國的一紙禁令就瞬間休克,這不禁讓人感到很詫異,是什么讓中興這樣強大的企業這樣的不堪一擊,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缺乏核心技術。中興的主營業務有基站,光通信和手機業務,基站中部分射頻器件,光通信中的光模塊廠商,手機內的結構件模組等均可滿足自身基本需求,但是在芯片方面,中興的三大業務領域嚴重依賴進口。
在美國禁售令發布之后,中興方面積極回應,主動配合調查,加上各方的斡旋和對美國方面的施壓,6月7日,美國商務部長羅斯接受采訪時表示,美國政府與中興通訊已經達成協議,只要后者再次繳納10億美元罰金,并改組董事會,即可解除相關禁令。2018年7月2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暫時、部分解除對中興通訊公司的出口禁售令。2018年7月14日早間,中興通訊在社交媒體上稱:滿懷信心再出發。與此同時,中興總部的LED廣告牌上也掛出了“解禁了!痛定思痛!再踏征程!”的標語。
脆弱的國產科技企業
中興危機雖然解除了,但是這件事也讓我們得以看清,國產科技企業崛起之路上還橫亙著一座座高聳入云的大山,小到手機芯片大到飛機引擎,各行各業都有核心技術被握在外國企業手中。就拿手機芯片來說,現在主流的處理器是高通公司的驍龍系列處理器和蘋果A系列的處理器,兩者都為美國企業,而國產的手機芯片只有華為的麒麟系列和小米的澎湃系列,從性能到價格,這兩款國產芯片都是不能和美國的芯片相提并論的。
馬太效應
技術壟斷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市場經濟帶來不可超越積累優勢,馬太效應運用在科技行業再合適不過了。首先是知識積累和技術沉淀,造芯片、寫系統不是捏泥巴過家家,它需要大量的專業性研發人員去摸索和研發,其次它需要時間去優化和更新迭代,所有行業領先的技術都是經過一代代優化而來的。這就導致后來者很難居上,試想下我的技術和產品已經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成本已經在這幾十年間被均攤,我的產品不僅完善而且便宜,其他新興企業短時間開發的產品根本沒有競爭力。這也是國產芯片、國產操作系統不能崛起的主要原因。
未來路在何方
是不是擁有幾百年技術沉淀的西方就能永遠壟斷高新科技,國內科技公司就永無翻身之日呢?答案是否定的,科學技術的發展如此之快,以至于在短短幾十年間形成了龐大的科學分支網絡,這就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出路,當在一條路上遇到西方強大的技術壁壘時,多多去尋求探索其他路徑的機會,例如當大型飛機引擎技術被西方鎖死后,中國人在高鐵的道路上邁出了一大步。
在商業模式上中國的企業是一點都不輸給國外企業的,轟轟烈烈的互聯網經濟就是從中國掀起的,當亞馬遜的無人超市還在內測的時候,中國的新零售已經發展出了好幾個門派,例如阿里巴巴的盒馬鮮生為代表的生鮮體驗派,小豆網絡、繽果盒子的無人便利店為代表科技實用派和猩便利的無人貨架為代表的簡約實用派。
中國的企業不缺先進的模式,中國的企業家缺一顆持之以恒、腳踏實地的心,在這個遍地是黃金,隨處是風口的時代,真正能彎下腰做研發的企業太少了,經過中興事件之后希望能有更多的企業能重視核心科技的重要性,有更多的企業彎下腰來潛心做研發。
一面是海水,一面是火焰。連日來,因為法國隊奪冠而備受關注的華帝,陷入了輿論的兩極化評論中。正面的褒獎認為,“奪冠退款”的創意營銷,讓華帝的影響力極大飆升并有望開辟
沒有永遠的朋友,這句話再次被順豐、京東驗證。京東物流對第三方開放,很可能會讓順豐遭受“好閨蜜”京東的阻擊,這讓順豐很尷尬。然而順豐更尷尬的是,徘徊再電商行業九年有
中國禁止從國外進口廢塑料的禁令已生效半年,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共進口了15批次的廢料,其中12批次包含廢塑料,共計58227噸,而最近公布的第15批批文中依舊沒有廢塑料。而2
在全球產能過剩和市場萎縮的情況下,中日韓三國船企的日子都不好過,三國政府也都在全力保護本國的主要造船企業。 據日媒報道,中日韓三國控制著全球造船市場90%的份額。然而,
6月1日到7月12日的42天內,全國共有108家 P2P 平臺爆雷,相當于每天爆雷2.6家。就在最近半個月,涉及資金就超過1200億。爆雷趨勢從詐騙平臺開始向真正的P2P平臺蔓延,從第二梯隊向第一
本文“中興羅生門:國產手機的路還能走多遠?”由財經365首發,歡迎轉載,轉載請帶上本文鏈接。
免責聲明:財經365(www.hand93.com)發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 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部分內容文章及圖 片來自互聯網或自媒體,版權歸屬于原作者,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圖片、圖表及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 性、原創性等,如無意侵犯媒體或個人知識產權,請聯系我們或致函告之 ,本站將在第一時間處理。關注財經365公眾號(caijing365wz),獲取最優質的財經報道!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