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网站在线导航,真人无码作爱免费视频,国产高清精品二区三区,免费AV网站在线观,国产福利视频100大全,欧美激情四射黄色,看电影来国产精品黑夜视频,成年人黄色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財經365 >主頁 > 財經 > 國內 >

中國推出CRS邁出實質性一步

時間:2017-05-25 10:03 來源:證券時報 瀏覽量:

中國 CRS

    中國與部分國家(地區)自動交換金融賬戶涉稅信息(CRS)(即“肥咖”條款)的準備工作邁出了實質性一步。國家稅務總局、財政部以及“一行三會”日前聯合發布《非居民金融賬戶涉稅信息盡職調查管理辦法》,從2017年7月1日起,中國境內設立的金融機構將對存款賬戶、托管賬戶、投資機構的股權權益或債權權益以及具有現金價值的保險合同或年金合同開展盡職調查工作。

  所謂CRS,是各國家和地區之間基于同一標準的一項共同申報準則。經合組織發布的(金融賬戶涉稅信息自動交換)AEOI標準,其中就包括共同申報準則,其大致內容就是簽署國或地區之間相互披露對方國家或地區公民在本國的經濟財產情況,以提升稅收透明度和打擊跨境逃稅。

  按照國家稅務總局的說法,當前,納稅人通過境外金融機構持有和管理資產,并將收益隱匿在境外金融賬戶以逃避居民國納稅義務的現象日趨嚴重,各國對進一步加強國際稅收信息交換、維護本國稅收權益的意愿愈顯迫切。而中國首次對外交換信息的時間為2018年9月,中國將與已承諾實施標準的國家(地區)相互挑選信息交換伙伴,屆時,中國稅收居民個人和企業在這些國家(地區)的金融賬戶涉稅信息將被交換回國,同時,中國也將向這些國家(地區)提供其稅收居民個人和企業在中國的金融賬戶涉稅信息。

  對于絕大多數中國居民而言,這項新政“無所謂”,但對在海外有金融資產配置、在海外持有殼公司進行投資理財等行為的富豪來說,其影響不可小視。從今年開始,人們除了在銀行換外匯時要多填寫一張申請書進行自我聲明,在開立新賬戶時也多了一道手續,即填寫一份聲明自己稅收居民身份的文件。雖然這份文件只是在表格中的“中國稅收居民”一欄后畫個勾,但這份聲明背后大有文章。這是為我國稅務機關即將定期與全球上百個國家(地區)的稅務機關相互交換居民賬戶信息而做的鋪墊。意味著今后中國稅收居民在國外的賬戶信息情況將由中國稅務機關清楚掌握;相應的,外國稅收居民在中國的賬戶信息也將由其本國稅務機關掌握。比如某位中國公民在英國某銀行存有巨款,一旦中國與英國達成了協議,那么這名中國公民在英國的哪家銀行存有多少錢的信息將由英國銀行報送到英國銀行管理部門即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該局再報送到英國稅務局,由英國稅務局與中國國家稅務總局進行信息交換,這位中國公民在英國銀行的所有信息對中國稅務總局來說將一覽無余。

  需要指出的是,中國香港的金融機構已從今年1月1日起實施CRS。受此影響,香港保險公司也開始要求內地赴港投保居民填報納稅信息。根據香港方面相關規定,自1月1日起的新投保申請均須嚴格符合CRS規定方可獲得簽發保單,且在港所購保單的所有信息,包括保單號、保單金額、委托人以及受益人的姓名、出生日期、納稅識別號等都將會披露給香港稅務機關。最近,根據匯豐銀行給信用卡客戶的通知,今后客戶不能隨意將大額款項存于信用卡戶口內。一般而言,信用卡只作為支付、借貸用途,很難想像會將大量款項存入信用卡戶口內。有業內人士稱,雖然信用卡不屬于逃稅的高危項目,但由于有些客戶喜歡在信用卡戶口內預先存入款項,以備刷卡之用,順便賺取積分,猶如將信用卡視作借記卡,信用卡戶口則變相成為無息的存款戶口,這可能讓人有機會逃稅或洗錢。

  應該看到,出于刺激本地區經濟增長、打擊恐怖主義等多種因素的需要,當前全球都在加強對逃稅以及洗錢的打擊力度,G20財長及央行行長去年10月6日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會議上,還討論研究如何在打擊逃稅、洗錢和恐怖主義融資等長期議題上采取更強有力的措施,推動共享企業受益所有人的信息。這意味著未來反洗錢將迎來更強政策措施。而中國版CRS落地,核心目的就是反洗錢、反避稅。要指出的是,美國目前不在100多個加入CRS的國家和地區中,因此中國稅務機關對中國公民在美國的金融資產賬戶信息目前還無法通過CRS掌握。但這并不意味著美國排斥這種賬戶信息的交換,因為美國早有自己的“海外賬戶稅收合規法案”(FATCA,即“肥咖”條款),而CRS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根據這項美國法案升級而成的。

  隨著2015年底G20領導人正式批準經合組織發布的(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BEPS項目最終方案,各國政府對于跨國企業國際避稅監管將不斷趨嚴。據經合組織估算,保守估計各國政府因跨國企業的BEPS行為每年稅收損失多達2500億美元。中國作為全球主要的投資目的地之一,也一直是跨國公司違規避稅的主要受害國,而在稅源國際化的今天,反避稅工作的實質更是對跨境稅源的爭奪。我國近三年來已通過反避稅挽回稅收流失超千億元。可以認為,隨著各國不斷加大對跨國巨頭避稅行為的打擊力度并加強跨國企業信息互換,以及國內稅收壓力不斷上升,那些在華大型跨國企業和有大量關聯交易的跨國企業必將成為今后審核的重點,企業想避稅將越來越難。同時還要看到,隨著“走出去”戰略的不斷深入,中國早已成為資本輸出大國,在全球打擊避稅行為的浪潮中,中國本土跨國企業也一定是各國政府緊盯的目標。中國企業在納稅意識和風險識別、管理上的糟糕表現已經毋庸贅言了,今后跨國避稅問題恐將成為它們經營管理中的新的風險因素。

  從另一個角度看,《非居民金融賬戶涉稅信息盡職調查管理辦法》的出臺被認為是監管部門進行海外資產征稅、阻止資金外流的一種努力。過去最主要的資金跨境流動方式之一是虛假貿易,這也是一條重要的灰色渠道。虛假業務往來,即通過在境外注冊的空殼公司或實體公司,虛構業務往來。此外,在央行多方堵漏的情況下,比特幣也成為投資人將資金轉移境外的一種方式。從2014年起,中國比特幣交易市場開始主導議價權,內地市場交易量一度占全球比特幣交易量的90%,直到2017年1月初中國央行加強了對比特幣的監管,這一比例才開始下降。毫無疑問,國內一些高凈值居民大規模到海外移民、置業、注冊公司,這類資金匯出將會受到嚴控。


相關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