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网站在线导航,真人无码作爱免费视频,国产高清精品二区三区,免费AV网站在线观,国产福利视频100大全,欧美激情四射黄色,看电影来国产精品黑夜视频,成年人黄色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財經365 >主頁 > 財經 > 產業 >

“共享宿舍”出現了!日均25元 供不應求

時間:2017-08-17 09:23 來源:中國經營報 瀏覽量:

共享經濟 中國經濟發展 共享汽車

財經365訊 從共享單車、共享雨傘、共享睡眠艙、共享豪車,還有近日出現的共享馬扎……

  在風口之上,什么都能飛起來。這不,這股共享經濟之風靜悄悄地吹進高校。

  “共享宿舍”來了!

  據報道,成都高校西南民族大學,面對暑期“人去校空”,校舍資源閑置的現狀,進行了一次大膽的“共享”探索,推出“共享宿舍”這一新作。

  今年暑假期間,西南民族大學選擇50間學生宿舍,經過在校生布置設計和簡單改造后,成為面向背包客和暑期外地來成都實習大學生的“共享宿舍”。西南民族大學后勤集團 一名負責人稱,入住者可通過在線預訂或現場辦理的形式入住,繳納押金100元后即可獲得西南民大“一卡通”,期間,入住者同時共享學校食堂、圖書館等資源,日均單價約25元。

  “共享宿舍”一經推出就以新穎的形式和高性價比吸引了不少人,目前供不應求。從7月中旬開放至今,已有700余人入住。他們中,既有單身背包客,又有來成都實習的大學生,還有帶孩子體驗大學生活的一家三口。

  據報道,“共享宿舍”系雙流區“空港高校共享之旅”項目之一,全部為新學期待分配的閑置宿舍,開放時間限定為一個月,所得收入中,部分將作為學生暑期勤工儉學費用,未來還將有其他學校加入。

  據華西都市報報道,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學生宋欣榮,是首個入住“共享宿舍”的旅客。這名大四學生暑假來成都實習,從7月24日起,在“共享宿舍”里度過了18個夜晚 ,第一天免費。在成都實習期間,他的住宿花費是425元。

  住在四川資陽市的呂青蕓陪小妹來成都旅游,她在網上看到“共享宿舍”的信息后覺得很新奇,就想嘗嘗鮮。

  推開門上貼著“哈尼族”標牌的房間,呂青蕓被“驚艷”了:20平米的宿舍內獨立衛生間、空調、洗漱用具等一應俱全,桌布、床幔、窗簾按照哈尼族的風格進行裝飾,還有 可以幾人圍坐小憩的小茶幾。“不僅安全舒適,還很精致,性價比太高了,很適合我們學生黨。”呂青蕓滿意道。

  贊同與質疑并存

  暑期閑置宿舍對外出租,學生公寓辦“共享宿舍”,西南民族大學這一新政,引發輿論關注。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多名學生對這一舉措的探索意義表達了贊同,但同時對可能引起的安全問題表達了擔憂。西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的一名魏姓學生認為, 對背包客來說,宿舍價格確實便宜,但是作為在校生,同時希望學校加大安保巡查力度。

  從西南民大黨委宣傳部獲悉,“共享宿舍”開放時間僅在暑假期間,時長為一個月,因此不會對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造成影響。除此之外,所開放宿舍均為新學期需要 重新安排的宿舍,并非正在使用中,因此也不會影響學生的生活。“雙流區公安局、消防支隊、交警支隊、學校保衛處都介入保障安全。”其表示,入住者需要進行住宿登記 ,并錄入身份證信息。

  據記者從成都市雙流區委宣傳部了解到,除西南民大之外,四川省旅游學校黃龍溪校區、雙流區棠湖中學、雙流區藝術體育學校的“共享宿舍”也正在規劃中,每所學校屆時將開放50間學生宿舍。

  對于西南民族大學這一新政,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盤活暑期閑置資源,實現共享,對高校自身服務能力提出了挑戰。儲朝暉表示,相比較旅館, 學生宿舍最大的競爭力就是價格。

  “這種低價來自于低成本”,其稱,從經營角度來說,學生宿舍不存在房租等支出,保潔等工作,主要由學生自行完成。“但是開放之后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清潔工作誰來做 ,無形中又增加了成本。”儲朝暉稱,暑期開放的校內各類場館,實際都會增加運營成本,“現在只開放50間還可以承擔,如果想要進一步擴大,后勤和安保的壓力就體現出來了。”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認為,盡管“共享經濟”正在社會上走熱,但是“高校還不同于社會,應兼顧到學生及家長的感受”。他說,暑期開放的宿舍,在新學期仍然將作為 學生公寓納入分配體系中,其涉及的衛生等問題,需要校方特別關注。“雖然有住宿登記制度,但是如果有人持偽造證件入住,就是一大隱患”。入住者持校園一卡通即可進入校內多個設施,“校方應統籌考慮安保工作。”

  “符合開放條件的大學怎樣向社會開放,應該有系統性的鼓勵政策”,汪玉凱認為,“共享宿舍”涉及管理、維護、維修等費用,需有明確政策指引,“可允許學校通過成本核算收取一定成本費用,或者單列經費進行補償。”

  共享經濟已淪為笑柄?

  對于當下火爆的共享經濟,微信公眾號“石述思”評論道:

  除并購了Uber中國的滴滴在發展的前期秉承共享初心之外,在資本市場風生水起的后起之秀們大都偏離了軌道。

  以共享單車為例,比參差不齊的公德水平和城市管理規則滯后更可怕的是,這場立志解決城市最后一公里出行困局的投融資浪潮呼嘯而起,卻始終沒有找到一個有說服力的盈利模式——除了挽救了一個又一個瀕臨倒閉的自行車制造商。雖然這場資本游戲仍在繼續,但無疑已到強弩之末。

  繼共享單車、共享汽車之后,共享充電寶、共享籃球、共享雨傘等共享經濟新形態不斷涌現,并成為新一輪資本追捧的“風口”,令人眼花繚亂,媒體高度聚焦。直到共享馬扎的橫空出世,徹底淪為公眾的笑柄。

  共享經濟之所以奇葩遍地,與資本瘋狂逐利、社會急功近利、創業缺乏理性、政府監管乏力、規則仍待完善都有著直接關聯,值得警醒且反思。

  惟愿今后共享經濟不再被當成一個欺世盜名的噱頭,創業家們能從維護消費者根本利益的角度出發完成真正的創新,投資家不再將尋找接盤俠作為自己唯一的使命,政府則能轉變觀念依法建章立制,共同推動社會進步的同時展現新的經濟亮點。

  畢竟,無論新技術多么突飛猛進,新概念多么眼花繚亂、新模式多么層出不窮,新玩家多么個性恣肆,任何商業的成功都要恪守良知,遵從常識,回到實體,尊重規律,敬畏顧客。

獲取更多財經新聞訊息,請關注財經365。(原標題:新物種!“共享宿舍”又火了!每天25元 供不應求)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相關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