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在由證券時報社與中國基金報社主辦的2017上市公司價值投資·中國資產管理高峰論壇上,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沈明高發表了名為“經濟反彈邏輯與投資機會”的主題演講。沈明高表示,中國經濟現在是新一輪周期性反彈,但不是新周期;上游制造業利潤反彈可持續性值得關注,短期仍然看好一些周期性投資機會,但長期來講,中國還是會轉向消費、創新、新經濟的時代。
1、新周期包含了兩個概念,周期是均值回歸,由周期性力量主導,是一個量的概念,新則是一個質的概念,代表一個由新結構、新動能和重大改革啟動的可持續增長的周期;
2、中國經濟現在是周期性反彈,可能是朱格拉周期,也可能是出口的周期,或是幾個周期的疊加,是新一輪周期,但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新周期;
3、上游的利潤反彈,可持續性值得關注;
4、長期來講中國轉向消費、創新、新經濟的時代,這個增長速度應該會比較慢,有的時候慢確確實實比增長快更好更可持續;
5、從投資機會來講,我們短期還是比較看好一些周期性的行業,更多是要考慮到這個周期的可持續性。對于中國總體經濟的看法我們并不悲觀,哪怕4%、5%增長,股市也更有可能創出新高,這是因為經濟增長質量在改善,企業的盈利能力在改善。
我今天的題目是“經濟反彈邏輯與投資機會”。最近我國經濟的反彈,大家有很多的爭論。其中,一個重要爭論是中國經濟是不是進入了新周期。在我看來,新周期不是一個概念,其實是兩個概念,周期是一個概念,新是一個概念。周期是有漲有跌,實際上一種均值回歸,漲的太高會跌下來,跌的太多會漲起來。新會聯想到新常態、改革、結構調整,新代表的是質量的概念。“新+周期”開啟跟過去不同的周期,如果是這樣一個定義的話,我們認為,最近經濟反彈是一個周期的概念,而不是新周期的概念,或者可以叫新一輪周期,但不是一個新周期。
這個新一輪周期到底怎么看?我們短期要看數據,但長期要看邏輯。短期看數據,有一波反彈,這波反彈由周期性力量主導,而從邏輯上看,則比較謹慎,仍有很多長期發展的障礙需要克服。
今年上半年經濟略好于預期,最重要的是出口增速的反彈,人民幣計價的出口同比增長15%,超出了幾乎所有人的預料。廣發證券年初預測到出口會有反彈,但是15%仍快于我們的預期。其次,年初不少人認為今年房地產投資會負增長,實際上半年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長8.5%,超出市場預期,其中貨幣化棚改拉動了三、四線城市的住房需求。今年上半年,房地產投資起到了穩定經濟的作用,真正帶動增長好轉的是出口增長,凈出口去年上半年對GDP增長的貢獻是-0.7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是正的近0.3個百分點。凈出口對于GDP增長的影響今年上半年比去年上半年增加了1個百分點,是反彈主要力量。
出口和房地產都是傳統的動能和周期性力量,而不是新動能,也不是結構性力量。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看到的是周期性反彈,而不是一個新周期的反彈。
我國經濟怎樣才算進入新周期呢?關于新周期的邏輯,我有三個假設條件。一是市場出清,經濟反彈才可持續,不過出清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二是我們應該承認目前經濟與市場中還存在很多管制,邏輯上我們很難認可一個有管制的繁榮,管制越來越多的時候,資源的配置效率下降,所以全世界找不到一個有管制的繁榮;三是新動能替代舊動能,成為增長的主導力量,否則新周期很難形成。
去年以來我國經濟的反彈是否可持續呢?全球金融危機前后,我國經濟增長的周期性力量已經發生了轉換。中國經濟周期由之前的出口主導,演變為之后的房地產投資主導。最近幾年,房地產投資和工業增加值的增長速度變化相關度越來越高,所以房地產投資是不是可持續,就直接影響到我們對未來增長的判斷。
未來房地產價格會不會上漲,是大家都很關心的問題。要回答這個問題有很多可能的解釋,包括城鎮化等因素,但在我看來,信貸增長是最重要的因素,沒有之一。如果信貸資金繼續配置到房地產行業,房地產價格將繼續上漲。從數據來看,我國居民中長期貸款(主要是住房抵押貸款)增長領先全國70個大中城市二手房價格增長約12個月左右。這一輪周期中,居民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速去年上半年見頂,意味著主要城市二手房價格同比增速已經或很快下行,繼而房地產銷售面積增長放慢導致庫存增加,很有可能到明年下半年房地產投資增長放慢,帶來的增長缺口誰來彌補是一個問題,或者出口是否能夠再次替代房地產投資成為增長的“新”動力?
目前來看,出口和制造業投資在現有增長速度上會逐漸“正常化”,需要密切關注周期性反彈的可持續性。
出口不是我們自己所能決定的,數據顯示,中國出口增長與發達國家進口增長高度相關,今年上半年出口增長好于預期,是歐美日進口需求反彈的結果,發達國家進口增長速度接近兩位數,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我國出口增長。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全球的預測,未來兩三年全球經濟溫和反彈,或者今年肯定比去年好,明年比今年略好。全球弱復蘇下,我國出口增速可以保持一個比較不錯的水平,但是兩位數增長還是比較困難,明年出口增長或不如今年。
去年以來PPI反彈使得上游制造業企業的盈利狀況大幅好轉,但這同時意味著中下游受到擠壓。中、下游企業占制造業利潤比重在下降,上游企業利潤占整個制造業的比重從低位的20%,最近反彈到35%以上。從現在來看,上游企業的利潤增長,不能夠傳遞到中下游,或者PPI上漲不能傳到CPI上漲,使得中游和下游企業受到擠壓,不排除明年利潤受到更大擠壓甚至出現新一輪破產。今年上游利潤增速大幅反彈是不可持續的,除非下游需求改善或上下游價格傳導機制得以改善。
從更長的周期來看,我國出口和制造業占全球市場份額都已經接近天花板,應更注重結構調整而不是量的增長。中國出口占全球市場份額14%左右,已接近或超過美國、德國和日本曾經創下的最高紀錄,遇到天花板的可能性更高。出口高增長時代已經結束了,出口的結構、出口的質量會有很大的改善,但是增長速度,或者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未來會逐步的常態化。
在一個正常的環境下面,中國制造業的全球市場份額26%左右,已接近巔峰時刻,未來下降的可能性大于上升的可能性,當然如果我們能夠提高制造業的效率,這個比重還是可以再反彈回去。美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到了巔峰的時候比重就往下降,但最近美國制造業占全球份額又有所反彈,這個背后就是靠競爭實力。
這告訴我們,中國出口和制造業投資未來可能是一個常態化的增長,很難成為未來增長的重點。出口和投資恰恰是兩個快變量,它們增長速度放慢,未來更多要靠慢變量增長(如消費、創新和新經濟等)主導,如果增長質量能夠不斷改善,4%、5%的GDP增長速度要好于更快的增長速度。
短期市場投資主題是供給側改革,即供給側收縮。這個供給側收縮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方面產能或產量的限制;第二個是環保核查帶來去產能,現在看來后者對供給側的影響在上升。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整個經濟的供給側,當產出受到限制,相關產品價格和企業盈利就會上升。值得關注的是,環保核查到底力度多大,到底會關停多少產能,主要取決于供給側改革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這一影響明年就會顯現出來。每個上市公司都要有自己的判斷,這樣一個價格上漲是否有需求支持,要思考利用這個反彈,繼續做大還是做強,還是做一些結構調整。
目前經濟中需求側相對穩定,對周期性行業有一定的支持。一二線住房銷售面積已經是負增長,但是三四線城市仍然維持正增長。螺紋鋼的產量在增加,但同時庫存也在減少,說明需求有所改善。
從大類資產配置的角度看,美林時鐘有一定的代表性,經濟周期的四個不同時期資產的回報不同,經濟復蘇時期最好買股票,經濟過熱時期買大宗商品,滯脹時期持有現金,衰退時期投資債券。這個對我國投資者還是有指導意義的,復蘇和過熱階段股市和大宗商品的表現都不錯,滯脹時期貨幣基金表現會好于其他資產,衰退的時候債券是比較好的選擇。
廣發證券的進一步研究發現,中國宏觀經濟周期受政策影響比較大,有時從微觀角度來分析經濟周期對投資更有指導意義,這就是我們提出的庫存周期。庫存周期與美林時鐘相對應,經濟復蘇對應的是被動去庫存,即需求上升帶動庫存就下降,這個庫存下降并不是企業故意為之,而是銷售好就庫存少,因而是被動的;經濟過熱對應主動補庫存,需求和庫存兩旺;經濟滯脹對應被動補庫存,需求弱導致庫存增加;最后一個經濟衰退對應主動去庫存,因需求弱減少生產使得庫存下降。微觀指標對應宏觀周期,現實當中更具可操作性。
在這樣一個庫存周期下,可以看到被動去庫存相當于經濟復蘇,主動補庫存是經濟過熱,這時權益和大宗商品都有不錯的表現,而被動補庫存和主動去庫存時,分別是現金和債券的表現相對較好。
我們現在處在什么周期?如果以工業企業利潤增長代表需求變化、工業企業產品存貨代表庫存變化,我們認為,今年5月開始我國基本上進入了主動去庫存的階段,即需求有所放慢、庫存有所下降,因而我們相對看好債券市場的表現;從行業來看,非銀行金融機構、建材、公共事業等或有相對不錯的表現。(原標題:沈明高:現在是新一輪周期而不是新周期)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上一篇:創業板的的機會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