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是一個全球性的概念,這個詞來源于英文單詞FinTech,是金融(Finance)與科技(Technology)兩個單詞的組合,體現了科技與金融之間的關系。
一方面,科技對金融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在解決金融問題的過程中,金融也反過來推動了科技的創新和發展。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科技與金融緊密融合,孕育出了新的金融物種。
科技推動金融創新
回顧過去幾十年里中國金融的發展歷程,兩個因素是影響中國金融發展的基本力量:一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市場化改革,對中國金融體系起到巨大的變革作用;二是科技,并且科技的作用正日漸加強,科技是持續推動當代金融變革的基本力量。
信息技術與金融有著相同的基因——數字。信息技術的創新發展毫無疑問要通過數據,而將金融貨幣和價值抽象掉后,其實也是數字。正因為兩者的共同基因,科技對金融的作用也就不同于其他產業。金融科技是金融與科技結合孕育出的新物種。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金融業的科技進化是有序的發展進程,是金融與科技結合的邏輯結果,體現金融發展的歷史必然。因此,金融科技就是科技與金融融為一體,通過技術創新,持續推動金融效益提升的產業形態。科技對金融的影響在于持續地提升金融的效率。
具體來說,科技對金融的驅動作用體現為兩方面:一是金融科技,即創新金融技術,解構金融業務流程,將業務流程的重要節點獨立為專業模塊,提供精細化分工基礎上的專業外包服務。這個業務流程涉及商業銀行、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等。二是科技金融,即通過打造基于新技術系統的金融業務模式,構建新金融業務平臺,如互聯網金融、區塊鏈金融、供應鏈金融等。
重點在效率和便利
從當代金融的發展歷程來看,20世紀80年代以來,科技對金融的持續作用,推動金融業務體系經歷了兩次大規模系統性遷移和三大變革。
這兩次系統性的遷移,對金融體系和商業銀行而言,都是巨大的系統性工程,持續時間長,貫穿幾十年。尤其是第一次遷移,即金融業務由人工業務處理向計算機自動化業務處理系統的遷移,改變了過去幾百年來人工業務處理的方式。這種脫胎換骨的改變是歷史性的、史詩般的。
信息技術作為高速計算運行和快捷通信的工具或手段,通過計算機主機系統基礎設施建設和終端網絡的廣泛布局,對金融機構的前中后臺和組織體系的縱向與橫向之間予以連接,實現傳統業務處理向現代信息系統的自動化業務處理系統遷移,這次遷移被稱之為金融電子化歷程。如今金融電子化這一歷史性的工程已經完成,具體可將它分為幾個推進的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單個網點或小區域里的銀行行內進行聯網和數據集中。第二個階段是金融機構區域內跨行的互聯互通,包括機構業務、企業業務和個人業務。最早通過兩個中心建設:結算中心和銀行卡中心。第三個階段是跨行跨地區的互聯互通。通過籌建大小額支付系統、清算總中心、超級網銀、銀聯等巨大的工程,實現機構逐步地接入。第四個階段是走出金融系統,與商戶、機構、個人和自助機具的互聯互通,實現了金融體系和整個社會甚至全球的聯通。
第二次遷移是以物理網點為主體的線下服務系統向移動互聯網服務系統的遷移。這次遷移將交易方式由線下轉變為線上,意義重大,具體體現為在網上開展移動金融、網絡借貸、金融業務產品化、網上理財、一站式綜合金融服務等互聯網金融服務。同時,這次遷移使得我們實現了可以“隨時隨地隨身”進行金融業務處理。
金融或將被重新定義
兩次遷移,第一次重點在效率,第二次重點在便利。這兩次遷移使銀行體系、金融體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它實現了三大變革。
第一是工具的變革。由于人工業務處理向計算機自動化業務系統遷移,科技作為工具或手段,推動了傳統金融體系的效率變革,即經營成本的下降和營運效率的提升。具體來說,計算機代替手工計算,數據儲存替代紙質賬簿,極大提升了金融業務的數據計算、存儲與傳輸效率。此外,機構內部、總分之間實現系統的連接,實現總分機構金融業務的一體化運營。同時,實現金融業務跨時空、實時操作完成。可以說,以上幾方面非常明顯地體現出科技對于金融效率的作用。
第二是模式的變革。由于業務從線下向線上遷移,科技在金融領域的角色發生轉變,科技對金融逐步反客為主,由效率工具的被動角色轉變為驅動變革的基本力量,由技術支持上升為技術引領,驅動金融業務模式變革。科技構建的互聯網商務平臺,模糊了金融邊界,提供了跨界服務的可能性,即商融一體化和金融相互跨界成為趨勢;另外,互聯網金融的興起,開拓了金融產品創新空間。移動支付、網上理財、余額寶、貸款寶、量化投資、大數據風控、智能投顧、網絡眾籌、網絡保險等,蔚成規模。
第三是全方位的變革。科技與金融全面、深度融合,主導金融的發展方向,驅動金融發生更深刻的全方位變革。科技開始解構金融,重塑金融業。將一項金融業務的業務流程中不同的節點進行解構,解構之后,把每個節點進行專業化,由外部的商業機構、科技企業提供專業化服務。傳統的金融機構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從金融科技的角度而言,這可能是剛剛開始。
緊隨互聯網金融之后,大數據金融、智能金融、區塊鏈金融也隨之孕育誕生,必將逐步成長為金融服務的重要角色。這個過程當中,金融業務的產品化、證券化、交易化、平臺化逐步成為新的業務方式。
商融一體化不斷擴展深化。電子商務的平臺一旦有了支付功能,金融業務就可以延伸。金融、電商與實體經濟融為一體,場景化金融日益豐富多樣,產品化、證券化成為一種趨勢。
此外,網絡金融創造了金融服務需求與供給的直接對接,金融脫媒就成為未來趨勢,傳統金融機構在逐漸調整中介角色定位。花旗銀行研究報告預計:2015~2025年,商業銀行體系的雇員將減少30%;銀行業務逐步轉型,將更多轉向咨詢業務和顧問業務,零售銀行業務利潤將被FinTech公司侵蝕。
金融業的未來
過去幾十年里金融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通過兩次遷移,不僅業務方式改變,更重要的是金融本身也在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第一,金融或許將被重新定義。因為傳統業務流程被解構,流程中的各節點由科技企業進行操作,形成新的金融物種。
第二,科技將把金融業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央行領導提出:央行將構建以分布式系統為核心的央行科技平臺,以數字貨幣探索為龍頭的央行創新平臺。同樣,工商銀行、招商銀行等傳統商業銀行明確提出轉型科技銀行。
第三,打造金融科技中心將提升為不亞于建設金融中心的戰略高度。上海作為國家戰略提出來打造國際金融中心,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政府應加緊把金融科技中心作為自己的戰略,這應是一個新的機遇。
第四,金融科技企業構建新的金融生態。金融內部的業務流程轉變為外部的金融生態。原來在傳統金融機構內部的業務分類拆分出獨立的業態,如第三方支付、網絡借貸、P2P、網上理財、個人金融服務等。原來在機構內部的業務流程被拆解為獨立的專業模塊,成為外部專業服務生態,如身份認證、平臺交易、智能投顧、大數據信貸風控、貸后管理及催收、IT運營服務等。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金融經歷了科技驅動的變革歷程,當前這一變革歷程仍在快速推進中。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大數據金融、人工智能金融、區塊鏈金融等,都應當是未來金融創新發展的方向。金融是本,科技是推動金融創新的基本力量。(原標題:萬建華:科技成為金融創新基本力量)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