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江蘇省灌云縣一家法院近日與當地移動通信服務商合作,為欠債不還的“老賴”定制特殊的手機彩鈴,只要有人撥打他們的手機,語音彩鈴就會提示號碼所有人已被法院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以此向“老賴”施壓,讓他們顏面掃地,迫使他們盡快償還債務。
執行難問題一直是法院判決難以落實的根本原因,老賴花招百出,跟執法人員躲貓貓、捉迷藏,有償還能力而拒不履行判決義務,嚴重破壞了我國的司法公正,更損壞了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因此,讓“老賴”在社會輿論和道德譴責的壓力下,不僅使其行為受限制,精神上也備受考驗。通過法律約束和道德雙重力量,合力消除“老賴”行為就成為必應之義。
眼下法院對老賴的規制,多是限制“老賴”自身行為,如不準乘坐高鐵、飛機,公積金凍結、限制投資等。但這種限制難以對“老賴”形成威懾力,難以喚醒“老賴”的誠信意識。利用彩鈴追債,“老賴”除非還清法院規定的債務,“鈴聲”將一直存在,“手機彩鈴”讓老賴行徑“一處失信,寸步難行”。
老賴,不僅嚴重損害著法制權威,傷害著法治公平,也損害著債權人的利益。對于這種行為,我國早有法規進行制約和懲處,比如設置黑名單、采取刑罰等。利用“手機彩鈴”對老賴進行追債,是一項程序上可操作、方式上可復制、效果上可推廣、法律上可執行、道義上被認同的行之有效的方式。但“失信彩鈴”可以有,卻不能濫用。因為一個人成為一名老賴,原因比較復雜,賴的程度不會相同。有的是有錢拒還的真老賴,有的是覺得判決不公而拒絕執行的“準老賴”,法院不應把所有不能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的被執行人都視為“老賴”,真正的“老賴”應是那些有履行能力還故意拖欠債務、藐視司法判決的人。對確無履行能力的人,應區別對待。尤其是現實生活中,仍然有一些老賴不見棺材不掉淚,或抱著僥幸心理,應付和逃避,或死豬不怕開水燙,一副無所謂的架勢,“失信彩鈴”手段再獨特,也不可能完全杜絕“老賴”,因此,有必要采取更多的措施對這些現象進行破解。
說到底,給老賴定制“失信彩鈴”,只是一種督促執行的輔助手段,并非治本之策。對付老賴,還應回歸到法制的軌道,依靠法制,這才是對付老賴的最好方法。一方面,升級和完善相關法規,進一步擠壓老賴的避債機會和活動空間,比如建立監督和監控機制,防止老賴逃逸。另一方面,加強追逃力度,加大執法力度,對一些性質惡劣的老賴從嚴懲處,形成社會警示,通過法治震懾來倒逼老賴履行還款義務。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在法律框架內打造出全天候、立體化、多角度的失信懲戒系統,讓失信被執行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除了“失信彩鈴”這些手段外,我們更應立足樹立司法權威,提高司法公信力,讓誠信守法真正成為每個人的行為準則,從根源上消滅“老賴”存在的土壤,這比靠“失信彩鈴”治理“老賴”更加有效。厲行法治才是遏制老賴的治本之道。(原標題:吳學安:“失信彩鈴”并非根治“老賴”的靈丹妙藥)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