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26日、6月2日連續兩周核準IPO公司數量下降之后,6月9日證監會核準的IPO公司數量出現大幅反彈,達到8家。較6月2日核準的4家公司增長了100%,較今年常態化的每周10家只少了兩家,IPO表現為再度提速之勢。
為了支持IPO的提速,主流的輿論方面集中火力對A股歷史上9次暫停IPO的做法進行了炮轟,表示“每次IPO暫停后,市場趨勢都并未就此扭轉”,以此來對暫停IPO的做法予以否定。
回顧A股市場的歷史,確有9次為了救市而暫停IPO的記錄。但從9次暫停IPO的情況來看,“每次IPO暫停后,市場趨勢都并未就此扭轉”的說法明顯是不成立的。比如,1994年7月30日第一次暫停IPO,A股就此告別333點的歷史大底走出大幅上漲的走勢。又比如,2005年5月25日到2006年6月2日的IPO暫停,暫停后股指再一次在歷史大底998點企穩,并最終迎來到目前為止A股市場歷史上最大的一輪牛市行情。也正因如此,我們怎么能說“每次IPO暫停后,市場趨勢都并未就此扭轉”呢?
當然,也確實有IPO暫停并未改變市場下跌趨勢的案例。最明顯的就是2015年7月4日的IPO暫停。暫停IPO的目的是由于當時股災的發生而進行的救市行為。但這一次IPO暫停并沒有改變股市下跌的趁勢,畢竟在此之后,股市還發生了股災2.0。而股災3.0則是發生在IPO重啟之后。但盡管這一次的IPO暫停并沒有改變股市下行的趨勢,不過,暫停IPO的意義也是不容抹殺的。因為暫停IPO,股市下跌的速度得以放緩,使2015年的股災最終沒有演化為系統性的金融風險。對于2015年這一次的救市意義,就連習近平總書記與李克強總理都是予以了肯定的,作為輿論方面,不能因為暫停IPO沒有改變股市下跌的趨勢,就此否認暫停IPO的積極意義。
而且我們還應該看到,暫停IPO都沒有改變股市下跌的趨勢,這并不意味著就不該叫停IPO,而是由于股市堆積的問題太多,從而導致市場積重難返。比如2015年股災期間的救市,由于杠桿的大量使用,導致股市出現瘋牛,導致市場出現大量泡沫。這當然不是叫停IPO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但叫停IPO在當時又是有必要的,因為它至少在當時緩解了股市下跌的趨勢,同時也有利于穩定投資者的情緒,使股災沒有發展成為系統性的金融風險。
所以,即便暫停IPO沒有改變股市下跌的趨勢,這也不是暫停IPO的過錯,而是由于A股市場存在問題太多。而從管理層來說,有必要在暫停IPO的同時,進一步來解決困擾A股市場發展的各種問題,而不是放任這些問題長期存在下去。當然,這更不能成為加速IPO發行的借口。因為暫停IPO沒有改變股市下跌的趨勢,所以要繼續推進IPO,甚至還要加速推進IPO,這明顯存在邏輯混亂的問題。就象一個重病人,對其輸血尚且不足以讓其馬上恢復健康,相反,還要在其身上進行抽血,甚至還要加大抽血的力度,這不是要進一步加重病人的病情嗎?
所以,對于A股市場歷史上暫停IPO救市的積極意義,輿論方面不能一味予以否定。畢竟從救市當時的市場環境來看,這種救市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雖然這種暫停IPO的做法,有時沒有改變股市下跌的趨勢,但這并不意味著暫停IPO就沒有必要了,而是由于股市堆積的問題太多,還有太多的問題沒有解決。
就象當下的股市,要想IPO保持正常的節奏不被叫停,不是靠幾篇文章,靠一群利益中人在市場上叫喊著為自己壯膽就可以,而是必須要面對A股市場上所存在的問題,尤其是IPO制度所存在的致命問題,并將這些問題加以解決。只有如此,IPO才有望保持正常的速度繼續下去。否則,任憑IPO“帶病發行”,問題越積越多的A股市場迎來歷史上的第10次IPO暫停只是時間問題而已。不信,走著瞧!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今年是2007年次貸危機10周年,是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20周年,對于我們來說有必要回顧一下那段歷史。回顧歷史,才能預見未來。開始于1978年的改革開放是中國融入世界生產體系的最初嘗
今年4月,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明確提出“增強西部金融中心功能”,首次將西部金融中心納入國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定位。而在上個月舉行的“國家中心城市產業發展大會”,成都再次提
盡管近期大盤整體處于盤整狀態,但以工行為代表的四大銀行股卻表現強勁,成為近期市場上的明星品種。如7月25日,當天市場弱勢震蕩,而工農中建四大行股價全線上揚。其中,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