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黃大年同志秉持科技報國理想,把為祖國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作為畢生追求,為我國教育科研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他的先進事跡感人肺腑。
鐵肩擔起興邦任,歸心不移故土情。縱觀黃大年教授短暫而輝煌的一生,其核心精神是祖國高于一切。正如他生前所言,“只要祖國需要,我必全力以赴”,“中國要由大國變成強國,需要有一批‘科研瘋子’,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事實上也的確如此。1992年,心懷報國之志的黃大年被公派到英國攻讀博士,成為地球物理領域研究高科技敏感技術的少數華人之一。2009年,當得知國家啟動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千人計劃”時,黃大年第一時間向母校表示要回國。而此時的他已在英國18年,生活富足,事業有成。科研伙伴極力挽留,“伙計,別走了,我們都是沖你來的”,妻子因結束她苦心經營的診所失聲痛哭,可所有這些,都沒能動搖和改變黃大年的決定。此時此刻,“家國情懷”這個宏大的詞語在他身上變得具體而生動。
科學報國勇擔當,家國情懷赤子心。對祖國,他一腔大愛,赤子之心;搞科研,他趕超一流,勇于擔當。“葉落可以歸根,但作為高端科技人員在果實累累的時候回國更好,最有價值。帶著經驗、技術、想法和追求回來,實現報國夢想。”回國7年間,為了讓相關科研水平有更快進步,黃大年教授把自己毫無保留地交給了祖國,夜以繼日地工作,使自己的祖國在科學技術上實現了多處“彎道超車”,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特別是在“巡天探地潛海”領域作出了杰出貢獻,讓偉大祖國真正擺脫了“天盲、地盲、海盲”的尷尬處境,而他自己卻永遠地累倒在工作崗位上。這位放棄海外優越生活、把生命奉獻給國家的科學家,無疑是名副其實的當代海歸赤子科技報國的典范楷模。
科學可以沒有國界,但科學家心中不能沒有家國。尤需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凝聚更多海歸精英投身祖國科研事業,黃大年教授生前還主動擔任了吉林大學留學人員聯誼會會長。如果說,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錢學森、郭永懷等一批在海外功成名就的科學家,放棄一切既得利益,為振興中華毅然決然地回歸到百廢待興的祖國效力,展現出的是祖國利益至高無上的愛國情懷。那么,今天的黃大年教授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的新征途上,同樣譜寫了一個科學家對祖國的忠誠摯愛。在中華民族從未如此接近實現復興的夢想的今天,當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海歸潮方興未艾之時,祖國更加呼喚千萬個黃大年式的優秀人才,人民更加呼喚黃大年這樣為夢想頑強拼搏的時代弄潮兒。
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助力偉大的事業。當今中國最鮮明的時代主題,就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積蓄的能量太久了,要爆發出來去實現偉大的中國夢。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使命,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在自己的崗位上為實現這個目標而奮斗。今天我們緬懷和學習黃大年教授,就是要以黃大年同志為榜樣,學習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學習他教書育人、敢為人先的敬業精神,學習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高尚情操,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斗之中,從自己做起,從本職崗位做起,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上一篇:“北大保安成群逆襲”有何種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