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社5月3日晚間發表題為《不要再做動搖朝中關系基礎的魯莽言行》署名評論,點名批評中國官方媒體刊登多篇有關朝核問題的文章“事理不分”,構成了“對朝鮮自主合法權利和尊嚴的侵害”。
朝鮮官媒批中國已不是新聞,進入2017年這已經是第三次了。2月份,不點名批評中國,稱中國“卑鄙”;4月,又批評中國,稱動搖中朝關系基礎后果嚴重。這是第三次,這一次直接點名批評中國。
這次點名批評,朝中社措辭強烈。文章除了為朝鮮核試驗辯護外,重點反駁了中國媒體關于其核試驗威脅東三省安全的說法,宣稱這種主張“沒有科學依據”,理由是前五次核試驗中靠近核試驗點的朝鮮居民“沒有受到任何影響”。文章還抨擊中國政界和輿論界人士關于朝鮮核活動“危害(中國)國家利益”的看法,認為“遭受背叛和反復危害戰略利益的國家不是中國,而是朝鮮”。文章抱怨中國與“南朝鮮”建立外交關系,使得東三省和中國全境都成為了“反朝前哨基地”,“形形色色的南朝鮮人員”在那里進行著“包括綁架、恐怖襲擊等反朝活動”。文章還對中國邀請樸槿惠參加天安門廣場的閱兵式表示不滿。朝中社的文章強調朝鮮在過去70多年里站在了反美斗爭的第一線,“保障了中國內陸的和平和安全,中國應坦率承認朝鮮的貢獻,對朝鮮說聲謝謝”。評論最后稱,“動搖中朝關系基礎的魯莽行動將導致嚴重后果,中國對此要深思熟慮。”
我們都知道,朝鮮是一個多山少耕地的國家,雖然現在中國對朝鮮提供的直接援助少了,但朝鮮國家的命脈客觀上依然掌握在中國手里,否則吃飯都會成問題。i如,朝鮮的民生靠向中國出售煤炭等物資,而糧食很大程度上要從中國進口。朝鮮之所以搞核試驗美國都沒有把其怎么樣,根本原因是背后有中國,有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讓美國忌憚,美國才不敢對朝鮮動武。
當然,客觀上朝鮮也擔負著中國與美國地緣緩沖的作用,中國也不可能放棄朝鮮,譬如在數日前外媒問中國《中美友好互助條約》是否還有效,中國外交部的答案其實很明確:有效。中朝關系,近些年的確因為國家利益取向不同而發生了較大分歧,但兩國的戰略安全利益并沒有發生本質性改變。
那么,既然如此,朝鮮就又為何如此激烈地點名批評中國?背后有何原因?又為何選在這個時間點批評中國?中國又該如何應對呢?
朝鮮痛批中國的原因
朝鮮為何痛批中國?根本原因有三:
一、中朝國家戰略上出現明顯分歧。
自中國改革開放,中朝之間豈是就開始有了明顯的戰略分歧。中國改革開放面對的是西方國家,在朝鮮看來這是向帝國主義“投降”,是“背叛”了社會主義陣營。但中國有中國的國家發展戰略,不可能因為朝鮮的看法而改變。1991年蘇聯解體后,朝鮮一下子失去了大靠山,成了國際社會的“孤兒”。更讓朝鮮感到無奈的是,1992年中國根據自己的國家需要又和韓國建交了,朝鮮感受到無比的孤立。一方面對中國不信任,另一方面又有國家安全需要,于是朝鮮開始加速發展核武器。
朝核問題最初主要是朝鮮和美朝的博弈,中國并不是那么關心,直到進入21世紀美國把中國拉入其中讓中國幫忙解決朝核問題,中國才搞了一個六方會談供大家談。然而,隨著時間推移,近幾年朝鮮核試驗一次接著一次,這客觀上傷害了中國的國家在韓略利益。作為一個大國,誰希望自己家門口多幾個有核國家?中朝有《中朝友好互助條約》朝鮮都信不過中國,中國又怎么信得過朝鮮擁核后不會與美國聯手對付中國?說白了,朝鮮擁核對中國來說當然不是好事。更何況,本來半島局勢可以穩定,中國已經和韓國達成了默契,但又是朝鮮的一次次核試驗打亂了中國穩定東北亞的戰略思路。
另外,朝鮮進行核試驗的低點距離中朝邊境只有百十公里,雖然朝鮮核試驗是在山體里邊的地下,相對安全性較高,但誰又敢保證絕對對中國沒有影響?很顯然,朝鮮擁核傷害中國的國家安全和戰略利益,中國不然有所考量。
然而,對于朝鮮政府來說,他們認為擁核了就會安全,政權就能千秋萬代,所以他們戰略目標就是擁有核武器。由此,中朝的戰略分歧就出來了。就現階段而言,中朝這種戰略分歧很難彌合。
二、朝鮮感受到了中美的巨大壓力。
朝鮮這一次感受到的壓力是空前的,原因是中美這次聯手了。中美聯手并非為了顛覆朝鮮政權,因為中國堅決反對顛覆朝鮮政權,中美聯手的目標是讓朝鮮去核。當然,中美在朝鮮去核問題上也有分歧,中國的目的是為了棄核后半島穩定,而美國則是想讓朝鮮單方面棄核。但無論如何,雙方的聯手對朝鮮來說壓力巨大。在這種情況下,朝鮮必然強烈不滿,由此點名平中國也就成了必然邏輯。
三、朝鮮要凸顯中朝的分歧以提高身價。
從過去重現和美國的互動我們可以看出,朝鮮在外交上追求的是和美國建交,和美國單獨談而非拉上中國。朝鮮的看法是,朝鮮在政治上是獨立的,外交上當然也要獨立。直白說,朝鮮想和美國直接交易,而非通過中國。
最近,如果大家注意,會發現無論是美國總統特朗普還是其他高官,在施壓朝鮮時都流露出了對話的意愿。當然,前提是朝鮮棄核。對朝鮮來說,棄核與否是朝鮮自己的事,但至少要撈到美國不再敵視朝鮮這塊“金牌”,但朝鮮不希望外交上受制于中國。不想受制于中國,想和美國直接交易,那一定程度上就要凸顯與中國的矛盾,從而提高在美國那里的身價。
綜上所述,我們應該清楚,朝鮮猛批中國既有根源又有目的。
朝鮮時間點選擇的邏輯
朝鮮之所以選擇這個時間點點名懟中國,根本原因有三:
一、朝鮮所遭受的壓力巨大,已逼近不得不做選擇之時。
中美在朝核問題上合作,朝鮮所遭受到的壓力是空前的。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朝鮮才沒敢在“太陽節”及“建軍節”進行核試驗。甚至,現在朝鮮已經到了不得不做出重大戰略選擇之時。在這種時候,朝鮮必然要為朝鮮第六次核試驗做最后努力,這就需要朝鮮對中美示強。
二、將中朝關系惡化責任推給中國,為將來美朝交易做準備。
未來,中朝關系進一步惡化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原因是只要朝鮮不放棄核試驗,那么中朝之間在朝核問題上的戰略分歧就不可能彌合。那么,以朝鮮人的性格,未來無論其繼續進行核試驗還是與美國改善關系,與中國的關系都有進一步惡化的可能和空間。然而,中朝兩國的共同安全利益也是在那擺著的,這決定了一旦中朝關系惡化,朝鮮必將責任推給中國。朝中社的評論,也是在為此做輿論基礎。
三、感受到了中國施壓對朝核發展的影響。
中國施加影響對朝鮮的壓力是顯而易見的,如果中國繼續施加壓力,再加上美國的壓力,朝鮮就將面臨內政外交都陷入更大困境的局面。當其感受到這種壓力后,當其既不想放棄核武器又不得不面對現實之時,其表現出的狀態必然有些歇斯底里。這種狀態下點名批中國就不難理解了。
中國該如何對待朝鮮
朝鮮和美國其實本質上是一樣的,既想讓中國配合其國家戰略,又想從中國身上得到現實經濟利益。站在中國立場直白說就是,他們都想魚與熊掌見得,傷害中國戰略利益和國家安全利益要讓中國忍著,同時又要中國在經濟上為他們提供支持。這種無理想法怎么可能?中國是個大國,無論經濟政策和外交都是相對較為獨立的,中國不可能隨著美國指揮棒起舞,更不可能隨著朝鮮指揮棒起舞。
基于此,中國對朝鮮其實和中國對美國的態度邏輯是一樣的,既要守住底線、堅持原則,又要保持靈活性。所以,朝鮮怎么喊、怎么說都是朝鮮的態度和立場,中國需要堅持自己國家的利益和立場。至于朝鮮,需要結合實際情況與中國對接,畢竟在中朝之間不是中國求朝鮮的多,恰恰相反是朝鮮求中國的多。在這種情況下,朝鮮官方媒體說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朝鮮決策者如何選擇。
對朝鮮來說,批中國是無用的,仔細分析當今世界局勢,然后找到自己長治久安的發展之道才是最現實的,僅靠核武器保證不了朝鮮政權的安全,朝鮮需要重新梳理和審視當前世界發展的大趨勢和大國在地區的大國博弈,要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上周五我們談到冰火兩重天的問題,周日朝鮮核彈我談到該咋樣依然咋樣,果然,今天繼續符合預期演繹,次新股上周五談到那些反殺品種繼續繼續反殺,最突出的就是澄天偉業了。
關于朝核問題,最近輿論爭議較大。總體來看,觀點可分為三類: 一、朝鮮是邪惡的國家,其發展核武器首先威脅中國,中國應該配合美、韓推翻朝鮮金氏政權,解除朝鮮對中國的核威
(一) 朝鮮官方媒體朝中社,近來刊發了一篇言辭激烈的評論文章。 這篇題為《不要再做亂砍朝中關系支柱的危險的言行》的文章,毫不客氣地直接點名《人民日報》和《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