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市場和業內的調研信息顯示,A股市場的場內外資金目前處于整體平衡、階段趨緊的狀態。多家券商的觀點顯示,機構對A股市場明年開年后的資金面頗有信心。在經歷了年末的過渡階段后,A股市場有望在明年初迎來資金相對寬松的好時光。
個人投資者信心復蘇
投資者的信心正在恢復,這是記者從市場一線得到的信息。
來自上海、深圳等地大型營業部的草根調研信息顯示,10月初以來,各家營業部的個人保證金規模穩中有升,個別營業部的資金有過階段性的持續流入。這意味著,今年以來的藍籌股行情,對于個人投資者的持股信心和場外資金的投資信心都有明顯的鼓舞。
往前追溯,今年8月下旬開始,個人保證金流入開始提速。一些營業部的統計數據顯示,8月下旬到9月初,個人保證金出現集中流入現象,不少營業部的保證金流入數達到數億元的規模。
類似情況從融資融券統計數據也可以看出。8月底開始,滬深兩市融資總額開始向上突破。至11月中旬,兩市融資總額超過1.03萬億元,為近年高點。且在近期的市場調整中,這一數據也未明顯回撤。
北上資金流入趨緩
不過,臨近年末,被市場高度關注的北上資金(含滬股通和深股通)流入趨緩,這可能也是導致近期藍籌股陷入調整的重要因素之一。
據上證報資訊統計,以半月為區間,北上資金流入速度在10月中后期明顯放緩,部分時段甚至出現明顯流出。其中,10月后半月,北上資金整體出現凈流出狀態,凈流出規模超過20億元,這是自今年3月以來第二次出現集中流出,也是今年初以來,北上資金流出最為集中的半個月。此后,北上資金整體進入相對平緩狀態。11月上半月,受藍籌股行情鼓舞,北上資金出現過凈流入過百億元的情況。但是整體來看,北上資金凈流入速度已經放慢,月均進入A股市場的資金額從巔峰時期的280億元,降低到如今的120億元左右。
公開信息顯示,隨著北上資金凈流入金額的降低,外資對于A股的持倉組合也出現了調整。對于一些前期熱門的個股,北上資金從單向買入逐步轉為買入和賣出行為交替出現。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為藍籌股的高位震蕩附上了注腳。
年末機構資金緊平衡
在北上資金流入趨緩的同時,內地機構投資者也面臨“年關效應”。
一些公私募機構的投資總監表示,年末機構資金通常會處于整體偏緊的狀態。一方面,臨近年末,銀行、保險等委外資金逐步進入考核調整期,來年組合如何配置和安排,需要重新考慮和審定。這個時候,受托機構通常不會主動大舉建倉。另一方面,部分機構面臨年末分紅的資金需求,可能會從市場中抽調一部分資金。總體來看,臨近年關,機構客戶比例較高的投資產品,通常會預留一部分資金在手,保證整個組合的流動性。
不過,今年比往年好的情況是,在部分基金業績表現突出的帶動下,偏股型基金銷售開始復蘇。最近半個月,市場內成立的偏股基金規模超過120億元,加上上半月的近300億元銷售規模,11月份總體銷售規模超過420億元,這和年中月均180億元左右的偏股基金銷售相比有明顯提升。有了新基金的超預期發行來“平滑”,今年年末的機構資金應該可以維持緊平衡狀態。
雖然今年末的股市資金面難言寬松,但一些券商對明年資金面的情況頗有信心,認為開年將迎來較為寬松的格局。華泰證券表示,明年通脹預計將溫和上行,但一年期定存利率上行空間有限,這有望刺激儲蓄活化資金流入投資領域。部分活化儲蓄資金有望成為A股市場的增量資金。招商證券則預計明年A股市場流入資金約14340億元,在扣除IPO、再融資、各類解禁減持等因素后,全年增量資金約在5000億元左右。整體來看,明年A股市場資金面相對寬松。海外資金也將持續進入A股市場。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