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网站在线导航,真人无码作爱免费视频,国产高清精品二区三区,免费AV网站在线观,国产福利视频100大全,欧美激情四射黄色,看电影来国产精品黑夜视频,成年人黄色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財經365 >主頁 > 財經 > 要聞 >

新東方教師資質造假 當教育遇上資本二者如何平衡?

時間:2017-08-18 17:10 來源:快刀三俠 瀏覽量:

證監會 資本 新東方教師資質造假

  暑期,正值社會各種培訓機構的培訓高峰期,新東方老師資歷造假的新聞仿佛一枚地雷,轟地一聲,教育培訓行業炸開了鍋。

  試問,教師資歷造假僅有新東方一家嗎?教育培訓行業的虛假宣傳和包裝,家長們真的一無所知嗎?

  教育本事是一件非功利性的事,但當育人與資本掛鉤時,二者之間又該如何尋求平衡?

  今天,快刀三俠討論的教育培訓行業主要指針對中小學生的培訓機構。

  教育培訓行業亂象叢生

  有考試就有競爭,有競爭就有培訓。

  走在大街小巷,尤其是學校附近,擠滿了各式各樣的培訓機構。而看起來欣欣向榮的市場,背后卻是亂象叢生。

  1、沒有培訓資質

  據了解,機構申請教育培訓資質的要求比較高,僅審批材料至少有13項。

  目前,市場上的培訓機構至少有90%以上的都沒有教育培訓資質,即在教育局登記;稍微正規一點的機構可能會有教育咨詢資質,即在工商局登記;但絕大多數是連咨詢資質都沒有的。

  幾乎每一年都有培訓機構被媒體曝出無教育培訓資質,如《昂立教學點未備案,交錢即可加盟》、《合肥一培訓機構承諾“零基礎”學員包過,未備案涉嫌詐騙》、《未備案就招生,新東方新建區學習中心涉嫌違規辦學》、《教學點注冊9個開了10家校區,學大教育遭投訴違規辦學》等。而培訓機構如果沒有教育培訓資質已經被定性為涉嫌詐騙。

  2、隨意定價

  亂收費、不退費是常有的事。

  培訓機構與正規學校不同,培訓機構的定價從來都是自己說了算,也不會去物價局備案,有些培訓機構的收費甚至沒有統一標準。

  還有培訓機構收了費卻以各種理由拖延,遲遲不開課。當學生或家長提出退款,對方大多數會以“學員個人原因退學”為由,不予退費。

  更有甚者,收費后關門跑路的教育培訓機構。據《經濟參考報》不完全統計,2016年,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浙江、湖南等地僅被曝光的民辦教育培訓機構卷款跑路案件就有十余起,涉案金額達十幾億元。

  并非只有小機構不可靠。2016年,在全國多個城市開有分校的知名教育培訓機構——聚智堂,其董事長卷款而逃。新三板掛牌公司環球拓業的主要負責人也已失聯。

  3、虛假宣傳、包裝教師

  教育培訓資質申請中明確規定:培訓機構要有與辦學規模和辦學層次相適應的專職和兼職教師,教師總數不少于6人,其中專職教師不少于2人。

  所聘教師具備國家規定的任教資格和學歷要求,其中開展高中教育培訓機構的教師應具有本科以上學歷和高中教師資格證。

  實際情況也并非如此。

  刀哥在剛畢業時也曾在某培訓機構待了半年時間,該培訓機構的培訓教育涵蓋小學、初中和高中。

  其教師分為兩種,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專職教師中,剛畢業的大學生占絕大部分,這一部分又大多數是師范專業,這一部分老師主要負責小學和初衷的教學。

  此外,也有從學校離職的專職教師。兼職教師則來自學校,名校老師居多,主要負責高中,尤其是高三沖刺教學;雖然在職教師到培訓機構授課一旦被查實都會受到處罰,但這些老師基本上都認識,因此也不會向學校或教育局舉報,這似乎也成了不成文的規定。

  在那半年里,刀哥甚至“有幸”成了這家培訓機構的首位力推的中小學作文輔導教師——參加過多次作文教輔編寫,輔導的學生獲得XXX作文大賽一等獎……為了對得起學生,刀哥也摸著良心編寫了一套作文教材,也終于和良心過意不去,最終離職。

  從上市的新東方,到刀哥曾就職的小培訓機構,這些亂象絕非個例,而是教育培訓行業的三大“硬傷”。

  家長們為何看破卻不戳破

  在新東方老師資歷造假的新聞中,培訓師對新老師們傳授的經驗是“千萬不要說自己是新老師”、“沒證書也說自己有,反正家長們也不懂”、“開班課要直戳家長心窩子”……教育培訓機構的那些營銷伎倆,家長們真的看不破嗎?只是少有人戳破而已。

  放眼激烈的教育培訓市場,尤其是英語培訓市場,各機構時常使出“外教”一招,大多數父母也愿意買單,且心理價位承受度遠高于非外教班。

  但目前國內市場上的外教,絕大部分來自俄羅斯、德國等非英語母語國家;機構對他們在學歷、專業、年齡和工作經歷背景上也沒有嚴格考核,更別提有正規的教育執照了,有些人的英文水平甚至還不如中國老師。

  也有家長在看到孩子毫無進步后去找機構理論,無奈孩子還幫著機構說話。只因機構“未雨綢繆”,提倡年輕老師和學生多交流,以各種方法換得學生的好感。曾經一名培訓銷售人員告訴刀哥:“和學生搞好關系,只要學生說愿意學,家長最終都會妥協的。”

  家長們未必真的蒙在鼓里,之所以繼續報班,大多是屬于從眾行為,一半為了孩子,一半為了面子。

  曾有一部電視劇《孩奴》,便將這類給孩子報培訓班的家長刻畫得栩栩如生。

  劇中,媽媽盧麗對兒子歡歡的壓迫式、助推式教育,簡直到了瘋魔的地步——為了兒子考高分,頻頻被輔導班騙錢;為了兒子爭分奪秒的學習,剝奪爺爺的天倫之樂;為了提高孩子的成績,讓孩子放棄制作船模的愛好;盧麗千辛萬苦為兒子投簡歷、找學校,最終兒子卻是因為媽媽一直排斥的船模,上了名校三中;然而盧麗還是沒有醒悟,繼續給兒子施加學習壓力……

  刀哥認識的不少家長都給孩子報了培訓班,有大部分家長無奈地表示:都不想這樣,都是被逼出來的。

  有的家長在懊惱:當初想讓孩子自由發展,不去參加培訓班,結果現在拼命補;還有家長很迷茫:身邊的大環境如此,其他家長們都在讓孩子參加培訓班,不去反而成了另類……

  還有一種“補償心理”。有位媽媽說起給孩子報培訓班的初衷:“小時候我媽也曾帶我學過舞蹈、樂器,不過后來都無疾而終了,以至于很長一段時間,看到單位里那些會跳舞、打球、唱歌……有一門技藝嫻熟的同事,我都會兩眼冒光,不禁小小埋怨一下爹娘,當初為什么不逼著我堅持?現在為人母的我,也給孩子報了幾個培訓班,都是我主動想讓孩子學的。”

  但當被問及如何看待“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每個家長又都會認為自己是理性的,不理性的是別人,“精力上和經濟上承擔得了,孩子多學點總歸不是壞事。”

  家長們給孩子報培訓班并沒有好與壞之分,他們的出發點“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

  當教育遇上資本

  《中國中小學課外輔導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全國中小學輔導機構的市場規模超過8000億元。

  最新修訂版的《民辦教育促進法》規定:民辦學校的舉辦者可以自主選擇設立非營利性或者營利性民辦學校;營利性民辦學校的舉辦者可以取得辦學收益,學校的辦學結余依照公司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分配;民辦學校享受國家規定的稅收優惠。這無疑讓教育產業再一次沸騰,也使資本蠢蠢欲動。

  在“吸金”能力急速提升的同時,教育培訓機構不能忘了“教育”的本質,也不能愧對于掛在墻上的大字——育人為本。

  “教育”原本是“非功利性”的事業,而教育培訓機構是企業,做企業,歸根結底要講營利。企業營利本無可厚非,但如果把錢、續班率和獎金看得比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更重要的時候,路就走偏了。

  當教育遇上資本,企業需要在學生的利益和公司的業績之間找到平衡。

  在金錢的誘惑下,跑路、詐騙、虛假宣傳等,都是一個還不成熟的行業在急速發展過程中必然出現的現象。

  對教育培訓機構而言,教師包裝和營銷策略是行業普遍存在的現象,但是不能無中生有,憑空杜撰;自身加強監管和資金鏈管理,也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此外,行業監管也不能缺位,對培訓機構的資質認定是基礎,更要加強過程監管。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相關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