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8-03 15:00 來源:財經365綜合 瀏覽量:
財經365訊 近期,有關部門建議企業應防范對外投資風險,表示將關注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領域非理性對外投資傾向,建議有關企業審慎決策。
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在日前召開的上半年對外經貿運行情況發布會上表示:"上半年對外投資更趨理性,非理性對外投資得到有效遏制。"
今年上半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3311億元,下降了42.9%。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在日前召開的上半年對外經貿運行情況發布會上表示,“上半年,對外投資更趨理性,非理性對外投資得到有效遏制,企業更加重視實體投資,對境外制造業投資降幅要小于對房地產、文化體育娛樂產業的投資。”
據悉,去年一些企業非理性對外投資問題比較突出,針對這個問題,商務部會同相關部門開展了真實性、合規性審核,指導對外投資企業增強風險防范意識,促進對外投資健康規范發展。
以平常心看待對外投資短期波動
在談及對外直接投資同比下降的原因時,錢克明分析認為,除了受去年同期基數較高的因素影響之外,還主要有國內經濟狀況向好,國際上投資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以及出臺的一些調控措施,推動引導企業對外投資更趨理性等三方面原因。
從今年上半年看,各種指標趨好,一些重要的經濟指標還超過了預期。商務部等有關部門加強了對外投資的真實性和合規性審核,引導企業投向實體經濟,盡量減少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領域的投資。
“一個國家對外投資的短期波動其實是很常見的,要用平常心來看待對外投資的短期波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說。
“政府對這些企業適當的提醒、適當的引導,有助于企業更加全面地評估和規避對外投資風險,提高對外投資成功率。”隆國強表示。
目前有部分國內企業擔憂中國對外投資政策會發生改變。對此,錢克明強調,中國政府鼓勵有實力、有條件的中國企業“走出去”,這個政策沒有變。今后我們將繼續推動對外投資便利化,提高服務水平,加強事中事后的監管,引導對外投資健康有序發展。
錢克明進一步表示,對企業“走出去”,對于符合國內法律法規、國際通行規則、市場原則,開展真實、合規的對外投資,我們是鼓勵的。特別是對“一帶一路”建設,對國際產能合作,對有利于國內產業結構升級的,我們都是鼓勵的。同時,他還強調,我們也將會同有關部門,做好對外投資風險的防范工作,確保對外投資健康規范有序發展。
隆國強也認為,中國政府鼓勵“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支持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政策方向不會變。
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改善營商環境
“上半年利用外資總規模4415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了0.1%。基本穩住了。”錢克明如是評價吸收外資情況。
據悉,今年以來,中國政府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以改善營商環境為重點內容,出臺了一系列政策。7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了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專門研究改善營商環境、擴大對外開放的問題。今年1月份,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擴大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措施的通知》,被稱為“吸引外資20條”。7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又部署加大引進外資的力度,營造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環境等,提出了若干具體措施。
有關部門也修訂了新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和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等,進一步擴大了外商投資的準入領域。深化上海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梳理總結廣東、天津、福建自貿試驗區的改革試點經驗,加快遼寧等7個新設自貿試驗區建設,推動國家級經濟開發區、邊境經濟合作區和跨境經濟合作區等區域開放平臺。
7月30日,商務部公布了《關于修改〈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及變更備案管理暫行辦法〉的決定》。對于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非外商投資企業以及對上市公司實施戰略投資,凡是不涉及特別管理措施和關聯并購的,由審批改為備案管理。
從實際效果看,外商投資環境也在改善。中國堅持對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大力優化外商投資環境。錢克明表示,外資領域“放管服”改革也在深入推進,投資便利化程度不斷提高。
展望未來,在政策方向上,中國將一如既往地堅持擴大對外開放。“下半年中國吸收外資還將繼續保持穩中向好的態勢。”錢克明表示。
中國企業“走出去”符合中國經濟全球化戰略,但銀行如何實施風控、政府如何監管卻成為新的難題。
2016年,中國企業海外并購迎來大爆發。據Wind統計,當年中國企業出境并購金額已超9000億元人民幣,達到近五年的峰值。與此同時,部分領域出現非理性對外投資的現象,一些對外投資機構大多數境內負債率特別高,拿著從境內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借來的錢到國外購買資產,一旦出現失誤,會導致境內銀行壞賬大幅度增加,增加境內的金融風險。
于是監管收緊,點剎“非理性”對外投資,中國企業“走出去”急降虛火。與此同時,發改委和商務部等相關管理部門又都重申,支持國內有能力、有條件的企業,開展真實合規的對外投資活動;支持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按照商業原則和國際慣例的對外投資,尤其是支持企業投資和經營“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
警示海外投資“非理性”和收緊監管,并非意味著支持企業“走出去”戰略發生改變。那么,未來中國企業“走出去”如何規避“非理性”風險?銀行貸款如何實施風控?政府相關部門又如何監管?
首先,支持企業“走出去”并不意味著監管機構將放任一些非理性的、投機性的對外投資行為。企業開展真實合規的對外投資活動,政策是支持的。針對某些企業盲目投資、追逐“羊群效應”,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轉移資產,我們應當將真實合規的海外投資與純粹的資產轉移行為分離,并按照不同的程序和標準加以審核,防止“一刀切”。為此,監管機構要適時拿出一套甄別的標準和辦法出來,以叫停并剔除那些“假投資、真轉移”的項目。
其次,銀行如何對涉外項目實施風控成為新課題。在大規模的海外并購中,許多將投資領域集中在房地產、酒店、影視娛樂等不以生產為背景的領域。有些項目業務相左得驚人,溢價高得驚人,經營差得驚人。銀行對于此類投資并購如何甄別與監測,如何實施風控,如何止損,國內銀行尚無必要經驗,在涉外項目風控體系尚未完備之前,銀行貸款尺度應該從嚴。
第三,最為關鍵的是,企業“走出去”某類項目該不該投,是否合規,要讓投資“理性與否”歸企業,企業成為判斷的主體,同時,“合規與否”的監管歸政府,為此需要拿出一個負面清單來,而且越快越好。
在簡政放權的大背景下,對外投資由核準改為備案,管理權限大幅下放,事中事后監管體系沒有配套建立起來,存在管理漏洞,對外投資監管應該及時補漏洞。例如,由于實行項目備案制(備案時往往依據企業自身的陳述,一般難以核實),商務部門負責境外公司設立備案,外管局負責資金流出管制,都很難對企業投資的真實性進行鑒別,這方面傳統的監管模式亟需更新迭代。否則,“假投資、真轉移”“假外貿、真抽逃”等非法資金流出的案例還是無法杜絕。
要鼓勵企業“走出去”,配合中國經濟全球化,實施“一帶一路”倡議,又要明確監管的責任和范圍,防止出現問題一棍子打死,就必須盡快制訂出涉外投資的負面清單。同時,銀行要修補和完善涉外貸款的風控體系。
對于前些年“一窩蜂”的盲目涉外投資,政府及時提示風險、發出警示是必要的,出臺叫停規定也是不得以而為之。今后這方面監管必需從長線上去考慮,從制度建設、法律法規和執行程序上去下功夫才對,讓涉外項目有更長期預期。
7月29日,郭廣昌在公司內部發表題為《行穩致遠——走出去是為了更好的引回來》的文章,表示中國政府最近對海外投資、中國金融亂象的梳理和規范“非常必要和及時”。他還在文中表示,復星海外投資的目標,是幫助被投企業加快在中國的發展,復星“走出去”是“為了更好的回來。”“現在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了,一定會出現一批能整合全球資源來發展自己的中國企業,這是企業的需要,也是中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的需要。”
一方面,中國亟待培養大企業的國家戰略意識。從國際經驗來看,跨國公司是實現國家戰略的重要方式。同時要有導向、有激勵,還要有約束,例如美國對大企業出現洗錢、操縱市場、逃稅等違規行為毫不留情,堅決打擊。另一方面,消除金融風險隱患,堅持“脫虛向實”,防止泡沫積累。同時,要讓民資穩信心、保產權、擴準入,讓民企資產在國內有安全感、有回報。
總之,企業“走出去”要合規合法,政府和銀行要監管到位,讓完善的法規和制度說話,如此,才能讓“非理性”海外投資更加理性。這應該是政商兩界共同努力的目標和方向。
獲取更多財經新聞訊息,請關注財經365。(綜合自證券日報、中國新聞周刊)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華瀾微擬定增募資2700萬元
印度央行在2日結束的議息會議后宣布,將回購利率從6.25%下調至6.00%,將逆回購利率從6.00%下調至5.75%,均符合多數市場預期。這是去年10月以來印度央行首次降息。媒體此前調查顯示,
盛迅信息新三板掛牌上市 2016年1月-12月營業收入1425.95萬元
至2日晚中國證券記者發稿時,滬深兩市共有72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三季報業績預告,預喜公司60家,其中12家公司預計凈利潤同比增長1倍以上;預降公司10家;不確定的有2家。
財經365訊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方針,強調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在推進經濟結構性改革方面做更大努力,著力加強 供給側 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使
據汽車行業數據服務商Autodata的最新報告,7月份美國新車銷量同比下降7%,經季節調整后的年化銷量為1670萬輛。至此美國新車銷量已經連續七個月下滑,且7月份的降幅創下今年內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