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6-26 09:39 來源:中國證券報 瀏覽量:
2017年6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2017陸家嘴論壇”上指出,“金融服務業是競爭性服務業,受益于對外開放,還要進一步擴大開放”。我們認為周小川行長的講話是一個重要的政策信號,中國金融服務業將有望開啟更大力度更高層次的雙向開放。對于我國金融服務行業,需要以更積極的姿態主動擁抱開放,加強國際合作和戰略布局,在開放中跨越式提升核心競爭力,贏得競爭和發展主動權。
一、金融服務業有望迎來新一輪更高層次的雙向開放
1、金融服務業大力度開放始于加入WTO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WTO,拉開了中國金融服務業大力度開放的序幕。在《中國加入WTO議定書》中,銀行、證券、保險業就對外開放做出了具體承諾:一是擴大外資銀行在我國可從事的業務范圍,逐步取消對外資銀行開展外幣業務、人民幣業務、營業許可等方面的限制,承諾擴大本外幣業務范圍,同時允許外資機構參與我國汽車消費信貸業務和金融租賃業務;二是允許外資進入我國金融市場開展股票和債券的承銷和交易業務,外資以不超過49%的比例在我國設立合營公司,合營公司可以不通過中方中介從事A股的承銷,B股、H股、政府債券和公司戰旗的承銷與交易業務,也可以發起設立基金;三是擴大開放地區,允許外資保險公司在我國境內設立機構,同時外資公司逐步被允許開展與中資公司開展相同業務。中國承諾,取消外資保險公司在我國設立機構的地域限制,外資保險試點開發城市由最初的上海、廣州和深圳,逐步放開至中國境內;外資產險公司可以在我國設立合資公司、子公司和分公司,外資壽險公司只能以不超過50%的比例設立合資公司。2002年,我國還主動引入QFII制度,允許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資本市場。五年過渡期后,WTO的承諾都相繼落地。為了緩和我國金融市場開放對國內金融業帶來的沖擊,我國基本采取了漸進式的開放模式,以中方控股的中外合資組織模式是最主要的開放形式。
2、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機制建立后中國金融開放步伐加快
2009年,在中美戰略對話與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兩大機制基礎之上,中美雙方建立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機制,并達成了首輪對話的重要成果。此后每年,中美雙方都基本舉行新一輪的戰略與經濟對話,至2016年,雙方共舉行八輪對話。雙方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框架下達成了多項金融開放的成果,重點體現在機構設立、拓展業務范圍和跨境投資開放上。在機構設立方面,中方不斷提高外資金融機構參股證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的持股比例上限,美方支持中方金融機構在美國設立分支機構等;在拓展業務范圍方面,中方逐步放開外資機構參與國內銀行、證券、期貨、保險等業務的限制,并承諾外資金融機構在銀行業和證券業領域享受與國內金融機構同等的權利,鼓勵外資銀行參與跨境貿易和投資的人民幣結算業務,并不斷擴大外資參股證券公司業務范圍,允許外資金融機構參與我國國債期貨交易等;在跨境投資開放上,不斷提升QFII額度,提高外資參與我國金融市場的資金總量,在第八輪對話中,中方首次給予美方2500億人民幣RQFII額度。
3、“一帶一路”將推進金融服務業開放邁向新高度
如果說上一輪中國金融服務業的大力度開放是基于WTO的全球化系統框架下,那么在中國所倡導的“一帶一路”新全球化系統框架下,金融服務業的開放將有望邁向新高度。與WTO以商品為基礎、促進全球化貿易為特征不同,“一帶一路”主要特征是勞動、資本和技術等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自由流動,不僅滿足我國國內的發展需求,也能對外輸出,促進優勢互補,實現互利共贏,有利于促進我國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因此,當前的開放的新環境與WTO框架下有兩大重要的不同:一是在“一帶一路”經濟全球化體系中,中國將體現更大的主導權;二是與15年前我國更強調吸引外資不同,中國企業將在“一帶一路”倡議中更多的走出去,這對中國金融服務業的國際化也提出了更多需求。
二、對外開放有力提升中國金融業競爭力
1、中國銀行業已初具全球競爭力
在我國間接金融體系為主的金融結構中,銀行業是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近年來,通過積極改革、提質增效,中國銀行業的實力已發生了明顯變化。從全球范圍來看,中國銀行業的全球競爭力正在穩步提升。據英國《金融時報》統計,中國銀行總資產規模已經超越歐元區,成為全球第一大銀行體系。截至2016年末,中國銀行業總資產33萬億美元,高于同期歐元區31萬億美元、美國16萬億美元、日本7萬億美元的水平。英國《銀行家》雜志“全球銀行1000排行榜”也顯示了中國銀行業的不俗競爭力。從上榜銀行數量來看,2016年共有119家中資銀行入圍全球1000家大銀行排行榜,而2010年上榜家數僅為84家;從排名情況來看,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穩居第一、第二位,中國銀行、農業銀行也躋身全球TOP5,整體來看,2016年入圍的中資銀行中有超過2/3的全球排名比上一年度出現提升;從核心指標來看,2016年中國上榜銀行一級資本、資產規模和稅前利潤的全球份額依次為22.9%、21.43%和31.62%,分別較2010年提升了14.0、11.5和5.3個百分點,中國已同西歐、美國、日本并肩,成為了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四大銀行板塊之一。
2、非銀金融機構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伴隨著泛資管時代的到來,我國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綜合實力也顯著增強。從資本規模來看,保險業總資產從2010年的5.1萬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15.1萬億元,年均增長超過20%;證券業總資產從2010年的2.0萬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5.8萬億元,年均增長超過19.6%;公募基金總資產從2010年的2.5萬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9.2萬億元,年均增長超過24%;信托業總資產從2010年的3.0萬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20.2萬億元,年均增長超過37%。從業務發展來看,保險業保費收入從2010年的1.3萬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3.1萬億元,年均增長15.5%,我國保險市場規模先后趕超德國、法國、英國,并有望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二位;證券行業業務結構不斷優化,反映行業抗周期能力的利息凈收入和資產管理業務凈收入占比持續齊升,2016年兩者合計收入貢獻超過20%;公募、私募、信托等加速產品發行,基礎資產涵蓋債券、股票、期貨、股權等多個領域,有扎根國內市場的投資,也有面向全球的資產配置,滿足了不同風險偏好、不同資產規模、不同期限的多元理財需求。從風險治理來看,保險業全面實行第二代償付能力監管體系,2016年末保險公司整體償付能力充足率達253%;證券業全面建立以凈資本和流動性為核心的風險控制指標體系,行業風險管理水平不斷提升;伴隨著監管層對“確保金融安全、防范金融風險”的不斷強化,泛資管行業也將逐步回歸本源,呈現規范化發展。
3、中國金融機構走出去步伐明顯加快
近年來,伴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程度的不斷提升以及金融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金融機構走出去步伐明顯加快。從對外投資規模來看,我國境內金融機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由2011年的704.38億美元上升到2016年末的1989.96億美元,5年內增長1.8倍。其中,銀行業是中國金融機構走出去的排頭兵。截至2015年末,共計22家中資銀行開設了1298家海外分支機構,覆蓋全球59個國家和地區。海外并購是大型商業銀行加快境外布局的重要方式,截至2015年底,大型商業銀行的境外總資產約1.5萬億美元,比2003年增長約7.5倍;資本金和運營資金約360億美元,比2003年增長3.1倍;境外業務凈利潤約104億美元,約為2003年的3.3倍。在保險領域,伴隨著監管政策的逐步放開,險企也競相開展了多渠道、多層次的走出去:一是通過新設、參股及兼并收購境外保險機構的形式,完善全球經營網絡布局,提高國際化經營水平;二是積極參與國際資本市場投融資,穩步推進保險資產配置的全球化。2005-2016年間,境內保險機構共發起跨境并購30起,交易總規模達209.42億美元,項目涵蓋房地產、餐飲住宿、金融、醫療等多個領域。境內證券公司以香港為突破口,積極踐行國際化。截至2016年末,26家上市券商中,已有20家設立了香港子公司;A+H券商增至8家,香港市場已成為境內證券公司補充資本的重要渠道。在此基礎上,境內證券公司紛紛瞄準國際市場,進行更大范圍的市場布局。
三、中國金融服務業主動變革加快布局新一輪開放
1、金融市場雙向開放迎來全球資產配置新時代
中國金融服務業可以主動把握中國財富全球資產配置需求的機遇。根據2017年6月招商銀行和貝恩公司聯合發布《2017中國私人財富報告》,2016年中國個人可持有的可投資資產總體規模達到165萬億元。高凈值人群財富規劃及財富管理意識不斷增強,對多元化全球大類資產配置的需求日益顯著。BCG私人銀行報告顯示,目前已有27%的高凈值客戶擁有境外投資,且其中48%的高凈值客戶在2015年增加了境外配置;BCG預計中國個人境外投資滲透率在2020年將達到9.4%。另一方面,境外投資者也有對境內資產進行配置的需求。資本在全球范圍內尋找有價值的投資標的,中國作為高速發展的市場,由于一直存在資本流入限制,境外投資者投資無門,隨著中國資本市場領域逐漸開放,必將引來大量資金的境內資產配置需求。2017年6月21日MSCI正式宣布將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據MSCI估計,全球目前約有10.5萬億美元資金在跟蹤MSCI指數,約有1.6萬億美元資金在追蹤MSCI新興市場指數。按照初始納入比例,將有80億美元左右的資金流入。隨著金融市場的雙向開放,中國金融服務業要去主動布局全球資產配置的業務機遇:一是拓展資產配置區域和品種,目前國內資產管理機構在資產端的配置都集中在國內,僅有少數的QDII基金進行了海外配置,其中海外配資也多以香港市場為主,而歐洲一些發達國家如瑞士、英國,居民資產40%以上都配置在境外資產上,境內資產配置的比例不足60%;二是布局境外投資團隊和拓展境外資產管理合作伙伴,主動把握全球資產配置的財富和資產管理業務機遇。
2、服務中國企業走出去挖掘“一帶一路”沿線業務機會
近年來,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并購交易日益活躍,2014年至2016年間共發生并購案件230起,并購規模370億美元,并購規模超過2007年至2013年之和。伴隨“一帶一路”倡議的逐步實施,沿線國家的并購規模將急劇擴張,亟需金融企業積極服務企業走出去,跟上企業國際化擴張的步伐。從行業選擇上來看,可以重點布局油氣、公共事業與能源、采礦等資源類行業。從數據來看,過去這三大行業合計交易金額占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并購投資總規模的45.47%,此外計算機/電子、消費品、交通運輸、金融等也是相對熱門領域。從趨勢性變化來看,“一帶一路”沿線公共事業與能源、消費品、化學、醫療領域的并購規模上升明顯。從區域選擇來看,可以重點關注東南亞、西亞相關區域的業務機會,其中新加坡是“一帶一路”沿線第一大并購目的地,據官方統計,2015年新加坡對華投資占“一帶一路”沿線64個國家對華投資總額的80%以上,中國對新加坡投資占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總額的33.49%;俄羅斯是“一帶一路”沿線第二大并購目的地,擁有豐富的能源及其他礦產資源,同時俄羅斯基礎科學研究能力較為雄厚,尤其在航天、核能、軍工等尖端技術研究較領先;此外馬來西亞、以色列、哈薩克斯坦等國也是“一帶一路”沿線熱門并購區域;隨著“一帶一路”專項建設和合作領域的不斷擴大,南亞、中亞以及中東歐地區的并購潛能有望進一步釋放。
3、加快海外金融機構并購與合作跨越式提升核心競爭力
國內金融機構紛紛走出去,逐步適應國際競爭,特別是風險管理、定價、反洗錢都有了實質性變化。但用全球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衡量來看,中國的金融服務企業的影響力并不強。從銀行業來看,根據2016年11月國際金融監督和協調機構——金融穩定理事會(FSB)公布的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和保險名單來看,30家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中,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入圍;從保險行業來看,9家全球系統重要性保險公司名單里只有中國平安保險入圍。同時,與成熟市場相比,我國缺少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一流投資銀行。這主要表現為在客戶資產管理、網絡布局、資產規模和管理機制上,我國證券公司都缺少國際競爭力。在資產規模上,2016年我國證券行業總資產規模為5.79萬億元,僅相當于同期美國證券行業資產規模的20%。我國資產規模最大的中信證券,2016年資產規模僅相當同期高盛總資產的5%。以營業收入(美國為凈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為尺度,美林和野村分別在2000年和1987年到達0.27%的峰值水平。現今我國最大的證券公司——中信證券,對應的指標水平為0.05%,與國際投行還存在顯著差距。
與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進程相比,我國金融企業的國際化布局區域還相對較窄、進程相對較慢,呈現出中國金融機構的國際化服務能力跟不上中國企業國際化擴張需求的特征,中國企業在境外拓展時對國際大投行的依賴度較高。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大力推進下,境外投行都高度關注沿線國家及市場的業務機會,也正在進行積極有效的布局。面對內外夾擊的發展環境,中國金融企業亟需不斷提升全球業務能力,滿足企業跨境發展需求,來應對全球金融市場的激烈競爭。從境外擴張方式來看,并購、自建和合資是常見的三種選擇方式,自建機構的組織成本較高、實施進度較慢,在一定程度上與企業加速國際化的進程不相匹配;相反,借助并購或合作的方式,境內金融機構能夠更快的獲得境外渠道、金融牌照資源以及客戶資源,能夠更快的相應企業國際化擴張而帶來的融資以及并購需求。近年來以中信證券、工商銀行等為代表的金融機構都加快了境外擴張的步伐,國際影響力提升明顯。因此,國內金融機構可以借助并購或合作的方式來主動、快速地進行國際化布局。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財經365訊(編輯 章馨), 香港珠寶連鎖店龍頭周大福(01929)財務董事鄭炳熙最新表示,已降低黃金對沖比例,于上半年已節省三分之一成本,相當于2500萬港元,預期全年可節省5000至6
財經365訊(編輯 孟洋洋) 多年前“地溝油事件”被爆出,人們對“地溝油”問題可謂深惡痛絕,但現在,“地溝油”又有了新的用途,也讓過去無用且有害的地溝油,變成有用的柴油
財經365訊(編輯 章馨), 明牌黃金提示您,一般來說,根據黃金的不同光澤和顏色即可大體區分純金、K金,真金、假金,明牌黃金表示,“金以赤黃色為佳,成色在95%以上”明牌黃金
財經365訊,理財資訊:年底五招教你防小偷秘訣!秒藏!到年底了,大家都盼望著年終獎。我們的年終獎,看公司業績,看老板心情發放。小偷的年終獎是“自力更生”,看我們的口袋
財經365(編輯:辛曌)新能源汽車是汽車未來發展的方向,新能源汽車最新消息,受政策的支持,行業發展快速,銷量增長,在2017新能源汽車排行榜中,比亞迪獲得頭籌,除了比亞迪外
財經365 訊(編輯 章馨) ,澳元之所以大幅走強,主要受美聯儲會議紀要的助推。昨日澳元兌美元走勢先跌至0.7552相對低位,之后自該點反轉走高,收盤前觸及0.7622高點,且最終以陽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