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中國方便面行業經歷了一次“過山車”行情——2011至2013年,中國方便面年銷量不斷攀升。這種持續、穩步攀升的趨勢在2013年之后出現了轉折。2013至2016年,中國方便面年銷量從462.2億包跌至385.2億包,跌幅接近兩成。作為中國食品工業的重要板塊,這幾年中國方便面制造行業的利潤增長率更是低于食品行業的整體水平,行業發展陷入困境。
作為方便面龍頭的康師傅,股價也走出了過山車的行情,股價最低甚至跌到6.278港元,跌幅最高接近75%。直到港股走出了一輪大牛市,股價才有稍有起色,完全不是一個知名白馬股的走勢。
1992年康師傅進入大陸,享受了改革開放的政策紅利和我國的人口紅利,迅速發展壯大,康師傅的股價也從1998年中的0.38元一路漲到2011年中的26元,漲幅高達68倍。
2010年前后,中國人口紅利結束,康師傅方便面不久也迎來他發展的巔峰。2013年開始,隨著網絡外賣的興起,對方便面向高端轉型形成了最直接的沖擊。更多種類的方便食品、遍布的街頭快餐飯館,以及手指一點就能送餐上門的美團、餓了么的送餐小哥,開始滿足日益富足起來的中國人的多元化的食品需求。
康師傅依然是方便面領域的龍頭,但康師傅的衰退帶給小孬的是深刻的警示——我們所處的競爭環境正在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轉變。我們傳統的研究企業的價值更多的側重于研究企業的市場份額、行業地位等。在互聯網的快速更迭時代,企業面臨的競爭關系正在發生轉變,企業面臨的競爭更多的可能來自于顛覆式創新推出的替代品。
小孬以短信的發展歷史再舉一個例子。1992年出現短信功能,1994年中國移動推出短信功能,一直到2012年,短信業務每年都在高速增長。70字一條,每條1毛的短信具有豐厚的利潤,各大運營商也因此賺的盆滿缽滿。
被”調戲“的10086
2007年智能手機開始加速興起,2010年小米手機的橫空出世推動了中國從山寨手機向智能手機升級換代的潮流,2011年初,小米和騰訊分別推出了基于移動社交的米聊和微信,米聊和微信的免費聊天模式極大的沖擊了移動網絡運營商的短信業務,短信業務增速隨即大幅下滑甚至出現衰退,現在更加具有用戶粘性的微信已經把短信功能逼到了墻角,短信幾乎成為了手機中“雞肋”的功能。
到現在,微信不僅沖擊的是移動通信運營商的短信業務,還沖擊到了它們的語音業務。不僅如此,通信公司與用戶最緊密的聯系——手機號,也開始被用戶給遺忘了。越來越多的人互相溝通只知微信號,而不知手機號,通信運營商逐步淪為各大互聯網巨頭的流量管道。三大移動運營商即使坐擁壟斷牌照,面對強勢移動社交APP對用戶的爭奪,也變得毫無脾氣,股價更是長期陷入低迷。(現在三大移動通信運營商的市值之和還不及一個騰訊、阿里巴巴)
事隨時易,在互聯網的時代,我們在考察企業的可持續競爭力、尋找企業的護城河的時候,我們不能再像原來那樣思考企業的價值,我們不得不要進一步考慮企業的主營業務產品或者現金奶牛面臨的用戶需求轉變的風險以及革命性的替代產品的競爭。
譬如,可口可樂的主打產品——碳酸飲料的競爭對手早已不是另一種碳酸飲料——百事可樂。隨著全世界開始掀起健康飲食的風潮,碳酸飲料成為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群體眼中的垃圾飲料,果汁、茶、豆漿等植物飲料開始受到消費者的追捧。即使可口可樂推出了無糖的可樂,仍然無法挽回下降的市場份額。不論可口可樂曾經建立多么高深的護城河和具有多大品牌效應,可口可樂的未來都將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一旦可口可樂散失了未來消費者的認可,留給可口可樂的將是一座空城。
可口可樂利潤表
紙媒正在被今日頭條等具有智能推薦算法的互聯網新聞運營平臺所取代,傳統的衛視客戶群體正在被愛奇藝等互聯網視頻直播平臺所分流,傳統的商超的競爭對手不再是另一個商超,而是一個更加強大的競爭對手 —— 基于B2C的網絡零售,傳統的街頭飯店的競爭對手不再是另一個臨街的飯店,而是基于O2O場景的點對點的快餐美食外賣……從前認為不可思議的商業模式,在新互聯、新技術、新科技的加持下,都正在一一變為現實。
這些被變革的公司或產品,最終會成為股市的邊緣角色。即使他們的價格很便宜,投資者也很難獲得滿意的收益(譬如巴菲特一直后悔折價買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