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編輯 孟洋) 新的一年新的變化,有些變化已經悄悄開始影響我們的錢袋子。生活也好,投資也好,2018年可能都會多出幾筆開支。還沒掙錢就要開始花錢,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這幾天,朋友圈都在曬支付寶賬單,感慨2017年花了很多錢,很多賬單還還沒結清,只希望2018年能多掙錢少花錢。
愿望是很美好的,現實卻是很骨感的,進入2018年有些錢花不花可能你說了都不算,有些錢你不得不花。
因為新的一年剛開始,迎接我們的就是一大堆新的稅改政策。
比如說汽車購置稅、環保稅、增值稅、水資源稅、煙草稅等等。
除了有舊稅種改革,還有新稅種開征。
稅收政策影響的不僅是國家財政收入,更是影響我們每個人的錢包,新的一年還沒開始掙錢就要開始為花錢做準備了。
隨著新的稅改政策落地生效,我們今年的錢包到底會有什么變化呢?
1、生活中多的幾個稅
第一個稅種是環保稅。
污染防治攻堅戰,是今年三大攻堅戰之一。為了配合這場攻堅戰,從今年1月1日開始,環保稅就正式開征了。
這是一個全新的稅種,思路是“費改稅”的平移,即把原來征收的排污費,改為征收環保稅。
雖然是一加一減,增加一個新稅種,減少一個舊收費,但是稅和費的區別還是很明顯的。
首先,排污費是按照排污數量征收,但是環保稅是根據污染物排放濃度差別化征稅,即多排放多繳稅。
而且,環保稅并不采取階梯式繳稅,而是對超過標準排放量的企業進行處罰。
其次,排污費是全國統一標準,而環保稅是地方稅種,可以根據地方需求進行調整。
簡單地說,有些地方政府覺得有特殊的減排需求,可以增加應稅污染物項目數,還可以調整稅額幅度,最高上調至基準稅額的10倍。
第二個稅種是水資源稅。
水資源稅的思路和環保稅是一樣的,稅費平移,減少一個水資源費,增加一個水資源稅。
目前水資源稅尚未全國征收,還是處于試點階段,目前已經從河北省單一試點,擴大到總共10個省份試點。
水資源稅實行差別稅額,不同取用水性質稅額就不一樣,當然了,水資源稅采用的是階梯式收費,超過標準則加大稅額標準。
只能保證正常生活用水不增加負擔,如果超過的,不好意思,繳稅額度就是基準稅額的好幾倍。
第三個稅種是車輛購置稅。
喊了這么久,車輛購置稅終于從7.5%恢復到10%了,不過新能源汽車還是繼續免征車輛購置稅的。
但是,現在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依然還未完善,充電是一個問題,續航是一個問題,電費是一個問題。
從這三個稅種來說,今年我們花錢的地方又會多一些,錢包又會癟一些。
首先,買車需要支付的錢多了,如果水資源稅推開的話,生活用水的成本也高了。
其次,雖然環保稅是直接向排放污染物的企業征收,但是企業的生產成本增加了,這些成本最終都會轉化成商品或者服務價格,讓消費者買單。
2、投資收益要交稅
如果你以為只是生活成本增加,那就錯了,接下來連投資都要考慮稅收成本了。
為什么?因為今年開始,資管產品也要開始征收稅了。
包括銀行、信托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和證券公司等等,資管產品運營業務的收益要按照3%的征收率繳納增值稅。
當然了,并非所有收益都要收稅,還是有免稅和不征稅的情況。由于細則比較復雜,我就分3大類產品進行簡單說明。
1、對于股票和偏股票型的基金產品,大部分是股票、債券等金融商品轉讓,收益基本上都不征稅,所以受到的影響最小。
2、對于貨幣基金來說,因為大部分資產都是存款和利率債為主,所以大部分收益不征稅,只有小部分資產收益需要收稅,所以受到的影響也很小。
3、對于債券型基金,大部分資產都是信用債,基本上都需要對收益征收增值稅,所以受到的影響最大。
可以看到,投資收益一旦收稅,必然導致投資收益有相應的下降。特別是債券型基金,收益一下子就要征收3%的增值稅,這個成本還是不少的。
這只是剛開始,有免稅的福利,如果往后全部收益都要征收增值稅的話,那投資收益肯定就會全部降下來。
3、還有稅在路上
除了這些稅改政策,還有去年剛剛通過立法的煙草稅、船舶噸稅,也將在今年7月份開征。
去年年底的時候,財政部長在人民日報上的撰文,提到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深化稅制制度改革。
部長說了,不但要逐步提高直接稅比重,還要健全間接稅體系。
直接稅是指直接向個人或者企業開征的稅,間接稅是指對商品和服務開征的稅。
部長還說了,要培育地方稅源,要完善地方稅種,還要擴大地方稅權。
按照中央審議通過的《貫徹落實稅收法定原則的實施意見》,要力爭在2019年完成全部立法程序,2020年完成“落實稅收法定原則”的改革任務。
現在,只剩下3年的時間了,所有的稅改工作只會加快步伐完成。
可想而知,今天中國告別了高速增長,稅負的作用可能對經濟增長會越來越重要。
這些接踵而來的各種稅落地之后,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不小的影響,只是不知道帶來的影響是減輕了負擔,還是加重了成本呢?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