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最近又火了。美國減稅了,中國的民營企業都盼望著自己也能減點,董明珠不是。董明珠稱格力“今年(營收)增長了400億,稅收超過了200億。沒覺得很困難,因為我們有技術。該死的企業還是會死,因為沒有創造力。”
這個表態隨即惹毛了全國的中小企業家。
提到格力集團,你想到的一定是空調,說不定還有幾句廣告詞。然而令人尷尬的是,這個年營收超1000億的電器巨頭發展到現在,能拿的出手的,依然只有空調。盡管格力的產品體系已經有七大門類,幾十種產品。
這種畸形的行業形態,在中國同等規模的電器行業里,十分罕見。
我們不得不將董明珠對格力的影響考慮進去。1994年,格力內部出現一次嚴重的危機,部分骨干業務員突然“集體辭職”,當時的銷售能手董明珠開始主管銷售工作,僅僅一年以后,95年格力空調的產銷量便一舉躍居全國第一。
這個時候,格力確實是有點技術的,當時格力的一批技術大拿,確實將格力空調的技術整整提高了一個檔次。然而更關鍵的,是董明珠的營銷手段,區域代理制+格力品牌專賣店的模式。同樣型號的格力空調,不同區域價格不同。
格力迅速占領了大片市場,尤其是廣大的農村地區。格力空調最多時在全國擁有專賣店10000多家,銷售網點3萬多個,遍布全國大中小城鎮。這在網店興起之前,簡直是不可撼動的帝國。
然而幾年之后,其他廠家的空調質量已經和格力不相上下,而且價格比格力便宜。此時董明珠將營銷的重點,放在了投放廣告上。中央一套黃金時間,一句“好空調,格力造”,加上成龍大哥的大拇指,董明珠成功先入為主,完成了人們對于空調=格力的洗腦。
這幾乎成為了支撐格力2000年到2010年營收暴漲的主要力量。
據公開報道,格力現在投入的年研發經費在40億元,然而這筆投入卻在格力的歷史年報中絲毫沒有體現。為什么沒有披露,這個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格力宣傳的核心科技,究竟是啥玩意兒?
2010年,中國家電下鄉,格力空調中標了80個型號,累計銷量205.18萬臺,實現銷售額60.45億元。格力在諸多方面進行了“創新”——
比如,
造型美觀,功能強勁;
室外機閥門采用封閉設計,能有效防止老鼠的破壞,還能防止灰塵進入;
超強功能設計,可實現快速制冷或制熱;
能保證空調在氣溫-15℃到48℃、電壓165伏到275伏之間正常運轉;
如果這些是’核心科技‘,其他空調會怎么看?
實際上,全世界的家用空調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如果這算空調技術的話,格力就真的世界領先的了。
有評論人士指出,近年來,格力除了價格戰、安裝費漲價,基本上沒有對行業、市場和用戶在技術、產品、價值等領域帶來更多驚喜。格力的成功,主要是營銷模式的成功,產品與其它品牌比較,沒有根本不同的差異化。
最近,莎普愛思疑似虛假宣傳的丑聞被揭發,然而在空調行業,前幾年還有更可笑的,那就是“XX空調,每晚只需一度電”。
這是其他空調品牌對格力在廣告上發起的攻勢,然而由于其太過夸大,馬上被公眾抵制,董明珠還曾拿這件事諷刺過其他品牌的空調。然而,格力很快就推出了所謂1赫茲變頻空調,稱其在實現房間恒溫運行之時,能耗僅僅相當于一只15瓦燈泡。
一只15瓦的燈泡,一度電約能用67個小時,也就是說,格力1赫茲空調,1度電能用將近3天。該廣告隨即被武漢市工商局責令整改。
2015年,格力營收大幅下降,即便是董明珠也無力回天,所以這兩年格力都在開發海外市場,比如東南亞,非洲什么的,繼續宣傳它的核心科技,今年的營收也重返1000億的高點。然而,這距離董明珠提出的2018年格力電器營收做到2000億的距離已經太過遙遠,可能性幾乎為零。
董明珠目前在忙什么,一個就是投資珠海銀隆造汽車,另一個就是造手機。格力手機據稱已經推出了第三代,然而好像沒怎么賣出去。董明珠一見到人就開始推銷格力的手機:
“你們一定要用我的格力手機。格力空調能創造世界第一,能有無數的發明和技術,我相信手機也不例外。格力手機比華為的好,就是太貴了。”
格力的核心科技究竟是個啥,已經很明顯了。
可能就是董小姐本人吧。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