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2017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已經結束,會議對國家未來五年的經濟發展進行“定調”,將“服務實體經濟”作為三項任務之一進行部署,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農業銀行2017年年中黨建和經營工作會議亦將“始終堅持回歸本源、專注主業”排在各項工作首位,這一方面是農業銀行自身業務發展的內在要求,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國有大行的政治責任和使命擔當。
服務實體經濟,是中央和監管部門的明確要求,更是金融發展的永恒主題。
◆從外部環境看,年初以來監管層密集出臺政策,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領域;從農業銀行自身發展來看,重大項目、“三農”、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領域歷來是其服務重點和利潤之源。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穩中向好,有效需求增加,這為銀行業加快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本次農業銀行年中黨建和經營工作會議進一步明確了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級行應順勢而為,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和作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具體來說,需要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
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精準發力,提升服務實體經濟水平。
應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融資支持力度,包括列入國家規劃的交通、能源、通信、水利等重大項目,以及教育、衛生、養老等民生領域重點項目。在推進經濟、金融去杠桿的大背景下,應通過信貸政策、資源配置、考核評價等手段,引導信貸資源流向實體經濟薄弱環節,補齊經濟發展短板。在此方面,農業銀行可發揮覆蓋城鄉、網點眾多、科技領先的優勢,為“三農”和小微企業等提供金融支持。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召開的農業銀行互聯網金融服務“三農”推進會明確,將集中發展網絡融資、網絡支付結算和電商金融等三大業務,提高農村金融服務的效率和可獲得性。
2
突出綜合化系統性優勢,助力企業降低融資成本。
應發揮子公司綜合化服務功能,加強集團聯動、形成系統合力,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需要注意的是,子公司應聚焦實體經濟,加快探索形成標準化、制度化、流程化的集團聯動營銷機制。同時,隨著我國金融體系不斷完善,企業直接融資比重穩步提升。日前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把發展直接融資放在重要位置。借此契機,應大力發展債券承銷、理財融資、產業基金、投貸聯動等融資產品,積極介入PPP等新型融資模式。在提供跨市場的多元化融資服務中,推動資金流入實體經濟領域,降低社會平均融資成本。
3
強化質量優先、效率至上的理念,全面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和水平。
流程優化是提升客戶服務體驗的有效手段之一。為此,農業銀行總行決定實施“精益計劃”,全面啟動流程優化工作,建立健全流程管理體系,目前已在運營管理、客服中心、集團客戶和私人銀行等領域率先啟動了一批重點流程優化項目,力爭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進方案。此外,應積極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科技手段,緩解銀企信息不對稱,提高風險識別和定價能力,加強線上線下聯動,豐富產品和服務渠道,優化內部流程,提高管理效率。
展望下半年,變幻莫測的外部環境、日益嚴格的監管要求、持續不斷的風控壓力,都對銀行業改革發展提出了新挑戰。農業銀行應繼續保持戰略定力,著力加強實體經濟金融服務,推動各項業務穩健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獲取更多財經新聞訊息,請關注財經365。(原標題:貫徹落實年中會系列評論 | 回歸本源 為實體經濟融入新動力)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上一篇:“接盤”方案亮相,折價率抬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