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現場
財經365訊 7月11日消息,2017中國互聯網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拉開帷幕,為期三天。本屆大會以廣連接、新活力、融實業為主題,圍繞人工智能、分享經濟、智能制造、云計算大數據、產業互聯網、物聯網、互聯網醫療健康、互聯網教育等熱點領域,舉辦20余場特色論壇,推動互聯網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
本次互聯網大會,互聯網領域的領軍者、先行者、創新者和開拓者齊聚一堂。在開場的劍鋒對話環節,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聯合創始人、北大網絡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張維迎,與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圍繞“互聯網時代下,傳統行業開啟新的探索與實踐”主題互動對話。
關于互聯網為實體經濟帶來的影響,張維迎提出了三個觀點,在談到企業家精神時還頻繁提到“共享單車”,從互聯網背后的人、技術,包括物質、知識、資本的支撐等進行了分析。他強調,互聯網精神是一種自由的精神,只有更多創業、創造自由,互聯網才能對實體經濟起到更大的作用。
第一,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是一個互補關系,不是一個替代關系,特別要強調所有的互聯網都建立在實體經濟的基礎上,離開了實體經濟,互聯網什么都不是。
第二,生活的進步,一是要建立生產成本,二是要建立交易成本,互聯網在這兩個方面,對傳統產業都帶來巨大的影響。一般說互聯網獲得信息容易,這是建立交易成本,更多的是建立了很多生產成本,包括生產當中的管理。
另外,互聯網對知識的生產影響非常重要,尤其是知識經濟,知識的生產速度變得非常重要?;ヂ摼W知識的生產起了非常巨大的作用。如果不在知識生產方面充分利用互聯網,中國的知識創造還會繼續落后。盡管我們已經做了很多努力,但是仍然不夠。
第三,企業家精神?;ヂ摼W對實體經濟的滲透是自發的過程,不是設計的過程,是企業家不斷創造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有企業家精神自發來發揮作用。企業家精神是一種創新精神,也是一種自由精神,如果事先規劃好這個能做、那個不能做,這個創新是不可能的。
如共享單車問題,政府規定那么多“最后一公里”,杭州、北京到處都有公共自行車,但并沒有做起來。企業家發現這是一個賺錢的機會,投資者認為這也是有利可圖的機會,上百億地投資。這是產業發展的自然規律,類似的互聯網租車、網約車等。這些產業都不是能規劃出來的?!拔覀円巹澰俸?、越多,對企業家精神的扼殺就越嚴重”。
在探討互聯網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條件時,張維迎認為這是一個探索的過程,創新必須從從解決具體問題開始;完善的法治和產權保護是至關重要的條件,“比任何補貼、鼓勵都要重要”。鄔賀銓建設性地提出了五個方面的改進:
第一,人才,過于單一的教育系統應該向著數字化轉型。
第二,跟上技術服務。未來的產業,生產型服務業可能比本身生產產品來得更重要、來得影響更大,這方面我們有差距。
第三,安全能力的提升。這方面不能僅靠本身這個企業的安全能力,還得有國家強有力的安全支撐。
第四,改革。推動企業轉型的前提是,政府要轉型。
第五,法律。關于數字交易誠信環境、智能化等法律法規的完善。(侯迪憬)
以下為現場實錄
(主持人:找鋼網高級副總裁、原著名央視主持人郎永淳)
主持人:第二環節將會是我們論壇的對話環節,以及主旨演講環節。今天互聯網大會有三個關鍵詞,跟互聯網的本質連接有直接的關系,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連接將會產生什么樣新的活力、將會怎樣重塑產業、怎么樣重塑經濟格局、怎么樣融合實業的發展,可能是我們今天大會重點要關注的話題。
接下來有請出兩位重量級嘉賓,就互聯網對于實體經濟來說究竟意味著什么,以及會對中國未來的實體經濟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一起來做一個思想的碰撞,當然,更重要的是智慧的碰撞。接下來有請出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聯合創始人、北京大學網絡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經濟學家張維迎教授,以及中國互聯網協會里、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先生。
張維迎老師,您平時每天在互聯網上大概會花費多長時間?互聯網給你帶來了什么?
張維迎:我沒有算過,但是時間蠻多的,因為經常要查資料。
主持人:這個過程中,從您個人體會來看,或從經濟學家角度來看,互聯網給實體經濟帶來了什么或互聯網給經濟帶來了什么?
張維迎:我提出三個觀點。第一,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是一個互補關系,不是一個替代關系,特別要強調所有的互聯網都建立在實體經濟的基礎上,離開了實體經濟,互聯網什么都不是。舉例,互聯網都要有光纖,光纖是什么?光纖就是玻璃,誰能生產這種玻璃?現在可能生產這種玻璃的企業很多,但是當初能生產這種玻璃的就一家企業,就是美國康寧公司,它是1851年成立了一個玻璃企業。這個玻璃企業一開始制造的就是窗戶用的玻璃,然后不斷地去改進玻璃質量。一直到了1970年代初期,生產出一種高純度的玻璃,這種玻璃像公共車那么厚,由于有這種玻璃,在60年代,貝爾實驗室發明的激光技術才有了用處,才有了光纖。如果沒有這樣的制造業,沒有光纖,我們現在搞什么互聯網,原來的銅線,還可以聽音樂、看視頻,連電話都打不了那么多。像芯片。這對制造業的要求高于任何其他的制造業,包括汽車、電視,制造要求非常高,衛生條件比醫院做手術的衛生條件高出100倍。所以離開了傳統產業,互聯網什么都不是。
主持人:雖然像空氣一樣摸不著,但背后是實實在在的物質,是制造業。
張維迎:第二,互聯網本身給傳統經濟帶來的是什么?人類社會的發展,就是要合作,合作最好形式就是分工,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情,然后通過交換,這樣就可以大大降低成本。降低成本之后,也帶來一個問題,生產的人不消費,消費的人不生產,就是相互之間信任問題,這種信任就變成交易成本的問題。簡單來說,生活的進步,一是要建立生產成本,二是要建立交易成本,互聯網在這兩個方面,對傳統產業都帶來巨大的影響。一般說互聯網獲得信息容易,這是建立交易成本,更多的是建立了很多生產成本,包括生產當中的管理。比如生產原材料,哪個地方原材料最便宜,如果沒有互聯網的話,可能用很貴的材料生產東西,現在可以從找到最便宜的。
互聯網使技術的擴展速度大大加快。傳統社會一個新技術出來,很多年才能被擴展開來。中國的造紙,公元105年發明造紙,公元751年之后,才傳到伊斯蘭世界,這個傳播花了一千年時間。汽車出現之后,1886年汽車發明,一代人的時間才普及開來。有了互聯網以后,任何地方出來新技術,很快就會被其他地方所利用,中國在這方面享受到特別多,無論是美國、歐洲哪一種新技術,我們很快就可以享受到。這種例子很多,如鐵路、電力,互聯網目前對經濟的影響絕對沒有超過電力,一百多年前,愛迪生發明電的照明系統之后,電的影響不僅是照明,有了電,才有了馬達,有了馬達才有了其他很多制造業,才有了現代工廠。
第三,企業家精神?;ヂ摼W對實體經濟的滲透是自發的過程,不是設計的過程,今天互聯網起了這么大的作用,是企業家不斷創造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有企業家精神自發來發揮作用。企業家精神是一種創新精神,也是一種自由精神,如果事先規劃好這個能做、那個不能做,這個創新是不可能的。如共享單車問題,政府規定那么多“最后一公里”,杭州、北京到處都有公共自行車,做起來了嗎?沒有做起來。企業家發現這是一個賺錢的機會,投資者認為這也是有利可圖的機會,幾個億,甚至幾十億、上百億往里扔。不是說最后一定能掙錢,每一個產業都是這么做出來的?;ヂ摼W租車、網約車等等全是這么做出來的,不是我們能規劃出來的。我們規劃再好、越多,對企業家精神的扼殺就越嚴重?;ヂ摼W精神是一種自由的精神,這一點我們需要反復強調,有了更多創業、創造自由,互聯網才能對實體經濟起到更大的作用。
主持人:非常感謝張維迎老師的分享,從分享的三個層次涉及到互聯網背后的人、技術,包括物質、知識,還包括資本的支撐等等等等??赡芪覀儸F在來理解互聯網經濟和實體經濟,還要看它有什么邊界。剛剛張維迎老師提出了一個很好的觀點,他認為:互聯網經濟實際上可能本質是一個知識經濟。鄔賀銓院士研究技術這么多年,也是這方面的大咖,您怎么樣界定互聯網經濟和互聯網經濟的范疇和各自關系。
鄔賀銓:互聯網經濟,顧名思義是基于互聯網上產生的經濟活動。比較狹義的理解,包括搜索引擎、網絡游戲、電子商務等,這些都是互聯網經濟的范疇。實際上隨著互聯網在滲透,現在在很多產業的應用也逐漸在互聯網上發生、發展。應該說互聯網經濟不局限于面向消費者的經濟,包括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醫療的出現。
什么是實體經濟?過去認為實體經濟是基于物質的生產、消費、服務,整個生產流通過程。但后來有人擴展到基于精神產品的生產、消費、服務例。基于物質的好理解,工業、農業、交通、通信、建筑等等都是?;诰竦模褪墙炭莆牡鹊?。
從這個意義上,我理解互聯網經濟就是實體經濟的一部分,只不過在實體經濟里強調它更多依賴互聯網而產生的經濟活動。所以互聯網經濟跟實體經濟不是對立的。
與實體經濟對立的另一個詞是虛擬經濟,虛擬經濟就是通過資本化、證券化來做經濟活動。虛擬經濟好像看上去不好,但實際上實體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虛擬經濟,只不過虛擬經濟不能搞過頭,搞過頭,可能不是把資本用到發展產業上,而是把資本用到投機上,這樣就會帶來風險。
所以互聯網經濟里,互聯網金融里可能涉及有虛擬經濟的成分,但是互聯網經濟絕大部分還是實體經濟。有一段時間我們說脫虛向實,好像互聯網就是虛的,實際上互聯網本身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它有虛的部分,也不都是壞的,只是如何把握共感化不那么厲害,就可以把虛實結合,經濟才能走到健康的軌道。
主持人:張老師同樣鄔院士這樣的觀點嗎?
張維迎:我完全同意,我剛才表達也是這樣一個意思,未來也許我們就談不上什么互聯網還是實體了,比如電力是一個部門,但是每一個部門都需要它。另外有一個觀點要強調:任何東西搞過頭了都是壞事。石油是好東西,大家都生產石油也是壞事。沒有一個東西搞過頭不是壞事的。所以虛擬經濟、實體經濟、互聯網都一樣。但是在過程當中有時候免不了,我們人類面臨的是未來一個不確定的世界,當新生事物出現以后,我們并不清楚它會是什么樣的。所以每一個行業在初期發展階段都有這樣一個過程,比如一百年前的美國,1900年,有三四百家汽車公司,但是到了1920年以后,慢慢變成三家了。互聯網經濟也是這樣,如共享單車,現在五顏六色的共享單車冒出來,最后有幾家能生存下來?我不知道,估計很大一部分會死掉。這很正常,這是人類進化的結果。
不要以為有了大數據,我們就可以規劃經濟,這完全是胡說八道。大數據本身是市場的產物,不是計劃的產物,一旦要規劃的時候,大數據就沒了,就是這么簡單。
主持人:在這個過程中怎么樣發揮互聯網連接的作用、滲透的作用、融合的作用,尤其是在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們在新常態狀態下推動實體經濟發展,互聯網經濟可能也會發揮獨特的作用。鄔理事長對這方面有什么分享?
鄔賀銓:互聯網本身的開放性、包容性、創新性、滲透性、全球性等成為公共創新平臺,實際上互聯網本身會有產業,但是我更看重互聯網是一種通用的工具。消費應用開始進入門檻比較低,所以首先會在消費領域廣泛應用,但是肯定會進入到實體產業里。所以我們叫實體經濟、實體產業,但是我更喜歡說傳統產業的互聯網滲透肯定會發生。
我們的產業一般有很多環節,如前面的市場營銷,首先企業要生產某產品。舉例,大眾汽車委托中國聯通,從你的用戶通信數據里幫我分析一下什么年齡段的人、什么收入層次的喜歡買什么樣的車型、喜歡什么品牌,對車的內裝修有什么要求?一般市場調研不見得能做到,通過中國聯通來進行大數據分析,中國聯通有這些用戶數據,但不能把原始數據拿出來,就通過分析,然后給大眾汽車提供了一個咨詢報告。我翻了一下它的咨詢報告,它的咨詢報告是一個100頁的PPT,我問:怎么收錢?他說:很好算,1頁1萬元。我說:這么收費?他說:大眾汽車認為很值,它拿不到這個數據。這是市場營銷方面。
在產品設計上也有很多可以做產品設計的。比如浙江大學和杭州汽輪機廠合作,以前周期比較長,現在網上做再仿真,可以加快設計過程。據豐田菲亞特、尼桑這些國際汽車品牌公司估計,網上設計和仿真大概能加快產品開發30%-50%,對于大多數中小企業是沒有設計力量的。重慶有一個豬八戒網,架構了一個在500萬的中小企業之間和有設計力量的設計者之間架構一個平臺,北上廣深有設計師響應這個需求來做設計,做好了,達到要求,企業再付錢。實際上把設計資源更好地跨地域服務,有點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來加快設計。
在生產制造過程也可以用,如杭州印地毯,比較厚,印出來地毯的花紋容易變形,通過傳感器和后臺軟件分析自動校正這個花紋,再往上印,這樣印出來就很好。中國在印染行業是世界第一。
產品在加工時,常州有一個加工手機殼廠,別看手機殼很簡單,很光滑,刀具做不了幾十個手機殼就會磨損,不換的話質量就得不到保證,如果提前換,刀具利用率就低。通過實時傳感器大數據分析,很好把握了什么時候壞,大大節省了成本。
在運維管理方面也需要信息化的應用。三一重工出廠了很多施工機械,施工機械究竟每天開工怎么樣,決定明年市場好壞,如果賣出去給用戶用的施工機械今年開工不足,明年想再賣多少的可能性就少了。一方面可以檢測開工量,判斷市場,另一方面可以及時地發現是不是要提前維修,可以避免客戶的損失。所以運維上也有很好的用處。
在生產組織上,青島紅領,通過大數據積累了很多西服樣式庫,用戶可以在里面選擇修改設計、選擇面料,企業收到你的訂單,自動排版、剪裁、個性化生產。雖然個性化組織生產成本比批量化要高10%,但是這樣一件西服賣出來價格可以比一般貴一倍。過去需要按用戶規定量出尺寸,現在手機正面、側面拍一下,再把身高標上去,合身的衣服就出來了。
物流管理,去年總理去貴陽開大數據會上,特別看了一個貴陽的企業,把幾百萬貨車司機和50萬貨車車主在平臺上關聯起來,過去貨物從貴陽運到北京,來時有貨,回程是空車?,F在通過智能配貨,一年能給司機節省500億的燃油費用。
在供應鏈管理上,再過幾個月就是雙11了,阿里能不能在雙11之后馬上送到用戶手里,再大的本事也做不到。事前分析可能哪些地區用戶買什么。我曾經跟馬云談過,雙11之后,是不是整個11月、12月都是淡季?他說不是,一般雙11之前可能是淡季,很多人在網上把東西放到購物車不點。分析放到購物車東西是什么,知道你可能要買什么,就把貨預先配到你的附近,最后剩下的物流就很短了,就能保證比較快。
產能配置。現在都說產能過剩,阿里搞了淘工廠,把很多服裝生產企業和服裝設計師結合起來。有很多服裝設計師有創意,但本身沒有生產能力,很多服裝廠有生產能力,但是沒有訂單。阿里通過淘工廠把它們配起來,把資源很好地應用。
售后服務(商業模式)。沈陽機床廠賣I5智能機床,現在不賣,誰愿意要誰把 這個機床拿去,按使用小時收費,把客戶的初始投資成本省了,完全服務支撐,把人員減少,勞動生產率提高?,F在東北很多工廠為去產能苦惱,它是苦惱怎么擴產能來滿足需求。
信息技術,包括互聯網在實體經濟里的每一個環節都是可以有作用的,關鍵是怎么把它用好。
主持人:鄔賀銓理事長如數家珍,尤其從工業互聯網的角度給我們講了一系列案例,講到了反向定制、柔性生產、精準營銷、精細化管理??倸w落實到一點,互聯網作為一種技術、作為一種工具、作為一種模式,能夠為實體經濟提供的是效率的提升、提供的是成本的降低、提供的是更加精細化的生產定制的全流程。這個過程中,我們可能看到近幾年互聯網不再像人工智能那么火,這個概念已經逐漸被人工智能概念超越過去了。
鄔賀銓:有些企業說我們現在是人工智能企業,不是互聯網企業,準確一點說不僅僅是互聯網企業,要發展到人工智能的,但人工智能是不能離開互聯網的。就像剛才張院長說的,不能說互聯網離開實體經濟。國內一些互聯網詞匯來的很快,一會兒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我們有時候到一個地方,說現在你們云計算發展怎么樣?那個地方領導說現在談什么云計算,現在都大數據了。把這些東西對立起來,這些都是信息技術發展一個路徑上不同的技術,實際上是關聯的。
主持人:接下來的問題要深入下去,兩位怎么看“互聯網+”,怎么看互聯網和實體經濟的融合需要的條件?
張維迎:這是一個探索的過程,創新都是從解決具體問題開始的,我們不要總是抽象地說創新,所有偉大的創新全從解決具體問題開始。蒸汽機夠偉大,當時就是解決煤井淘水的問題,然后逐步擴大用途,之后變成整個工業革命的動力?;ヂ摼W也是這樣。
“互聯網+”,每一個行業的企業家自己要想辦法解決自己的問題,有些技術發展之后就變得通用了。所以我個人認為,讓企業家精神能夠自由發揮作用,應該有更好的法治、更好的產權保護,這比什么都重要,比任何補貼、鼓勵都要重要。
作為企業家來講,互聯網會帶來一個價值鏈的重新分配。比如平臺就變成一個很重要的價值鏈,和傳統有很多不同,但是有一點是一樣的,一個平臺能不能生存下去,最終是不是幫助社會建立更好的信任,意味著平臺要承擔責任。一個賣飯的平臺、租房的平臺也要承擔責任,這些企業能不能最后達到這一點。如果網上總是賣的假貨、坑蒙拐騙,一定會完蛋。這是對企業家提的忠告,你的價值創造是來自別人對你的信任,如果失去了信任,什么都不是。
鄔賀銓:“互聯網+”的提出是在德國提出工業4.0,美國提出產業互聯網之后,也受到他們的一定啟發。德國工業4.0基本上是面向制造的,美國產業互聯網也是產業方面的。中國“互聯網+”有《“互聯網+”行動計劃》,其中11項內容,其中包含三個方面,既有產業互聯網的內容,還有消費互聯網的內容,也有經濟互聯網的內容。所以中國“互聯網+”含義比產業互聯網還要更大一些。
如何實現互聯網和實體經濟的融合?這實際上是多年以來我們國家政府提出的“兩化”融合,這個方向是毫無疑問的,效果也是好的,但是進展并不如人意。我們叫了很多年,我跟一些外國朋友交流過,他們說你們中國一會兒世界互聯網大會,一會兒中國互聯網大會,一會兒中國產業互聯網大會,很多城市都開,他們都被邀請,忙不過來,感覺你們政府比較熱,企業不夠熱。
我也去企業做一些調研,信息領域比較熱,BAT、華為等都希望在傳統產業改造立法會力量,但是好像有勁使不上,而傳統產業企業,一些有實力,有技術力量,有資金的,像航天云網自己也做了,有一些企業進行探索,但大多數的中小企業還在觀望。因為數字化轉型不是簡單有錢就能買來的,如果說什么東西靠錢能買得到,中國還是比較容易做的。關鍵是沒有通用的軟件和設備能用到所有行業的企業,都需要改造,基本上同一個行業,德國汽車產業跟中國汽車產業經營組織方式不完全一樣,所以買的那個東西也要改造。而我們很多企業雖然在傳統行業是領頭羊,但是在信息技術方面是有差距的,本身的力量不足以支撐它自己把買來的東西消化掉。
我跟國外公司談過,我說:你們怎么不手把手幫他改造?他說:來中國做現場服務的成本太高,所以只希望賣。在這點上,推廣起來面臨不少的困難,而且一些企業說:現在盡管說我效率不高,我還在生產,把它轉成自動化以后,管你跟不上、生產不好,信心也不足。
我思考了一下,我覺得需要五個方面的改進:
第一,人才。我們需要兩棲人才,既懂新的技術,又懂傳統產業。這方面,我們過去教育系統都比較單一。國外怎么樣?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是想去買一些東西來,而國外的數字化轉型自己轉,波音公司在設計生產飛機用了8000多種軟件,市場上只買了1000種,7000種是自己開發的。所以波音也是軟件公司。GE公司是搞發動機生產的,可是做軟件信息服務收入遠遠超過賣發動機,人家是大企業轉型,轉型完了,具有兩方面的人才可以做推動“兩化”融合,我們這方面現在是有缺陷的。
第二,技術服務方面沒跟上。我們不但缺技術,另外中小企業不是簡單政府給它錢去買就可以的,政府當然可以做,這個平臺有些軟件可以用,但更重要的是怎么提供一種第三方的服務,幫助它改進。我認為,未來的產業,生產型服務業可能比本身生產產品來得更重要、來得影響更大,這方面我們有差距。
第三,安全。我們現在整個企業不連網還好一點,一連網,如果信息安全沒跟上,最后帶來的危害就更大,而這方面不能僅靠本身這個企業的安全能力,還得有國家強有力的安全支撐。
第四,改革。凡是轉型都會產生新業態,如果我們用老規矩去管,肯定是要把它扼殺掉。去年,貴陽大數據會議上,馬化騰曾經問:總理,我能不能提一個尖銳的問題??偫碚f:你問吧。馬化騰說:聽說我們要出臺文件,把滴滴網約車打死了??偫碚f:我認為新的東西要看一看。馬化騰說:聽說幾個部委都會簽了??偫碚f:你知道的挺多??偫碚f還是要看一看。一些新的業態用老的規矩去管,可能是有問題的。我們要推動企業轉型,首先政府要轉型,我們要企業創新,2015年修改的《美國創新戰略》首先提的是政府創新,所以有沒有政府創新,是我們“兩化”融合的關鍵。
第五,法律。如果沒有相應法律保障,很難推動。這里有很多新的法律法規問題。包括數字交易誠信環境是否很好建立,否則數字化以后,整個過程很多時候是智能化,沒有這樣的誠信保障是很難做的。
我很同意張院長說的,這個轉型不是一個資金的問題,更大部分是思想認識上的轉型、升級,還是一個環境的構造。
我有一個例子,一個波士頓咨詢公司評價我們數字互聯網的貢獻:2016年在G20國家里,中國互聯網貢獻占了6.9%,僅次于英國和韓國,排在美國5.4%之前;麥肯錫評價2013年中國互聯網對經濟貢獻4.4%,美國是4.3%,他們都是從支出的角度來看在互聯網方面投了多少錢;埃森哲評價是從人力資本,還有人力素質,往素質投入的資本占總資本存量的比例,評價美國是百分之三十多,OECD是百分之二十多,中國只有百分之十點幾。在這個軟環境上,我們差距是不少的,硬環境上的投入不算差。這值得我們反思。
主持人:所以還有很大提升的空間。
張維迎:現在大家都感到互聯網安全問題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但互聯網給我們帶來更多本身的安全,有些有了手機支付以后,小偷會少多了,沒什么可偷的了。我們有了滴滴網約車以后,人身安全高很多。要認識到互聯網自身給我們帶來的安全,過去是沒有的。
主持人:越來越透明了。剛才鄔理事長說是剃頭挑子一頭熱,從經濟學角度來講是時間點沒有到,您從五個維度一分析,感覺到可能不是時間點沒到,而是認識沒到的問題。
最后一個問題,兩位分析一下是不是我們未來要做實體經濟與互聯網經濟的融合,是中國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必然選擇?
鄔賀銓:我們現在正在經濟結構轉型,要向中高發展,關鍵還是提高勞動生產率。過去靠人力的紅利、土地的紅利,這些都逐漸會減弱,將來要靠提高勞改生產率。中國現在藍領工人每小時平均工資還是美國的1/11左右,目前還是有競爭力的,但是我們工資的增長率比較快。同期,中國勞動生產率是美國的1/12。所以前面要素給抵消了。波士頓咨詢公司說:到2018年,中國整個勞動生產率的成本會高于美國。從這一點上,我們到了非轉型不可的時候。當然,這種轉型有很多方式,其中互聯網是一個很重要的方式,通過互聯網,能夠優化資源配置,能夠提高勞動者素質,能夠減少節能減排、提高生產率、更好地全球化等等,是一個重要的支撐手段。當然不能僅僅是互聯網。
主持人:互聯網到底能不能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張維迎:我相信互聯網是我們每個人的聰明才智會得到比原來更好的發揮。
主持人:非常感謝兩位重量級的嘉賓給我們作了思想和觀點的分。在這個過程中,讓我們對于互聯網經濟、對于實體經濟,尤其對于今天互聯網大會的三個關鍵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怎么樣用連接去激發我們的活力,怎么樣用連接融合實體經濟來推動我們的發展,這可能是在未來一段時間不僅僅是我們去思考的,更重要是用我們行動去踐行的,這是在未來過程中經濟發展必然的選擇。
謝謝兩位!
更多中國互聯網大會相關新聞,請關注財經365-財經專欄。(原標題:張維迎:共享單車不能單靠規劃 互聯網是種自由精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上一篇:聚焦:中國互聯網大會在北京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