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上海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聯合主辦,綠地金控承辦的中國第一屆金融科技上海論壇上,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王忠民在發表演講時稱,目前在金融科技領域,傳統的準入式、量化審批式監管應該向監管金融底層邏輯轉變,也就是信用監管。
王忠民指出,過去的金融監管邏輯是銀行允許誰去做,以多少資本量、以什么樣的方式做,也就是所謂的準入式、量化式監管。“留給中國新經濟和新金融的窗口是,如果能用新技術突破準入和產品審批,一定能夠在客戶競爭中占得先機。”
但是金融科技在做技術突破時,也會帶來一些隱患,比如一直飽受爭議的P2P平臺。因此王忠民認為,現在的監管邏輯應該適時地進行改變,也就是要監管每個人的信用。“要讓人們每說一句話、每做一件事、每推進一次交易都能作為信用累計起來,實現信用資本化。”在王忠民看來,新的金融科技不僅能帶來好的商業模式和好的生態系統,同時還能優化信用體系。
對于中國互聯網公司急于搶灘做金融的這一現象,王忠民也有自己的見解。他認為,這是因為中國正處于快速成長之后的金融大爆發年代。“為什么美國的一流科技公司,諸如蘋果、谷歌等,并沒有急于做金融,這是因為美國早已經過了大爆發的時代。只有中國的新興資本發展,GDP反映了人均收入水平提高,背后有財富流動和財富增長的追求。”
王忠民坦言,現在在中國,不做金融不足以把握時代最重要的風口。“誰做得早,誰主動。誰做得晚,就相對被動。誰把握了中國金融的本質,誰就成長得快。”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財經365訊 又到歲末,資本市場也到了總結今年、展望明年的時點。近期,證監會領導班子頻繁在數個公開場合亮相,證監會副主席李超,主席助理張慎峰、宣昌能相繼公開發表主題演講
財經365訊(編輯 孟洋洋) 中國央行公開市場本周轉為凈投放,以逆回購口徑及全口徑(考慮MLF)計算規模均創近10個月新高。除了對沖繳稅高峰期影響外,央行以近期罕見的力度投放,
11月9日晚間,中國祥源文化(600576.SS)發布公告稱,近日收到中國 證監會 處罰事先告知書,祥源文化、龍薇傳媒等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案已由證監會調查完畢,證監會依法擬對祥源文化
財經365訊 祥源文化晚間公告,公司收到證監會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萬家文化(已更名為祥源文化)、龍薇傳媒等涉嫌信披違法違規案已調查完畢,依法擬對龍薇傳媒、萬家
銀監會25日公布的9月銀行業監管統計指標月度情況表顯示,截至9月末,銀行業 金融機構 (境內)總資產規模和總負債創下年內新高,分別為240.39萬億元和221.62萬億元。不過總資產和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