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公司記者從接近監管層的相關人士了解到,證監會日前發布的減持規則不是所謂的大而全的減持制度“法典”,是按照“問題導向、突出重點、合理規制、有序引導”的原則,有針對性地對當前實踐中存在的、社會反響強烈的突出問題,如“清倉式”減持、“斷崖式”減持、“忽悠式”減持、“過橋減持”等情況,作出的相應制度安排。
對于實踐中還可能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證監會將在今后隨著實踐的發展,再進一步完善減持制度的調整內容。
在推進完善減持制度時,證監會特別注意遵循通盤考慮、平衡兼顧的原則,既要維護二級市場穩定,也要關注市場的流動性,關注資本退出渠道是 否正常,保障資本形成的基本市場功能作用的發揮。
既要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也要保障股東轉讓股份的應有權利;既要考慮長期制度建設規劃,也要及時防范和堵塞漏洞,避免集中、大幅、無序減持擾亂二級市場秩序、沖擊投資者信心,引導投資者依法、規范、透明、有序、公平、誠信減持。
此前, 證監會于5月27日發布關于《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上交所、深交所同日分別發布了相關細則,即日起實施。
減持新規規定, 將覆蓋對象從大股東和董監高,擴大至大股東以外的股東,減持所持有的公司首次公開發行前股份、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份;修改減持比例限制,規定大股東減持或者特定股東采取集中競價減持的,在任意連續90日內減持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
總體而言,市場普遍認為,減持新規確能較大程度緩解短期減持壓力,但中長期而言,減持壓力并沒有因此而消除,對資本市場的影響更多體現在市場風格層面。
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策略分析師高挺指出,A股市場自4月以來在去杠桿、金融監管加強的大背景下風險偏好下降,5月以來部分上市公司遭遇股東“清倉式”減持,此時新規的發布很容易被解讀為短期利好,市場可能反應偏正面,但這并不是是改變股市中期走勢的決定性因素。
中金公司分析師王漢鋒指出,短期來看限制減持可能對于市場情緒有幫助,從長期來看需要注意這次減持新規是否會使得定價失衡的糾正過程更加緩慢。另外,從監管層面上看,此次新規之后也要注意大股 東是否會繞過減持等途徑、通過其他方式來從這種“高”股票定價中獲取利益。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