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減持新規則下,定增項目的投資周期拉長,被認為整體上吸引力下降,業內人士分析,險資參與定增的腳步將放慢,減持新規將倒逼險資進一步加強對定增項目的甄別。
安信證券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趙湘懷認為,減持新規使得定增項目投資風險有所提升,與險資趨于穩健的投資風格相悖,預計險資參與定增的規模將有所收窄。
“正在審慎關注減持新規對公司參與定增的影響。”一家壽險公司投資部總經理對記者說。Wind數據顯示,該公司今年已參與了1個定增項目。
一位資深保險權益投資人士對記者分析,險資未來參與定增可能會出現兩種趨勢:
一方面,險資只會更傾向于參與大藍籌股公司的定增;
另一方面,險資整體上對非藍籌股公司的定增興趣不大,而如果要參與這些公司的定增,可能會產生更多抽屜協議。
他進一步解釋,雖然險資投資有長期、穩健的特性,但目前險資參與的定增項目實際上“魚龍混雜”。險資在參與定增前會與相關上市公司進行充分溝通,大部分是看好上市公司發展前景的投資,具有價值投資屬性。但也有一些是私下勾兌好的附帶抽屜協議的項目,往往有保底協議或運作坐莊藍圖。他介紹,此前的保底協議中對收益率的約定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為保固定收益,年化在8%左右,另一種為保本+后端分成。
從理論上講,投資定增項目有一定風險。上市公司進行定向增發融資的目的,一般包括收購其他資產、補充流動資金,為項目融資、配套融資,或者為殼資源重組。相關規定對申請非公開發行股票的上市公司并無盈利方面的要求,且股份有12個月鎖定期,投資人面臨股價的不確定性風險。而減持新規延長了定增投資的退出周期,因此定增項目對投資人的投研能力、風控能力的要求進一步提高。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在優質資產越來越稀缺的當下,不良資產處置成為各路資本爭搶的香饃饃,這其中不乏險資的身影。有消息稱,今年中國平安就通過旗下子公司間接參股了重慶和深圳的地方資產管理公
2017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于6月3-4日舉行,本屆論壇主題為“經濟全球化與金融業規范”。 中國保監會國際部主任,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姜波在論壇上表示,
保監會近日下發《關于債權投資計劃投資重大工程有關事項的通知》,支持保險資金投資對宏觀經濟和區域經濟具有重要帶動作用的重大工程。這也是近一個月以來,保監會在引導險資
保監會22日發布《關于債權投資計劃投資重大工程有關事項的通知》,將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從優化增信安排,提高注冊效率等方面入手,支持保險資金投資對宏觀經濟和區域經濟具
數萬億保險資金正處在這樣的大環境下:A股市場持續調整,保險監管風起云涌。 在多種因素復雜交織的背景下,保險資金何去何從? 為了解當下保險機構的眾生相,記者近日與京滬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