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网站在线导航,真人无码作爱免费视频,国产高清精品二区三区,免费AV网站在线观,国产福利视频100大全,欧美激情四射黄色,看电影来国产精品黑夜视频,成年人黄色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財經365 >主頁 > 財經 > 國內 >

金融如何變革結束,政策都有哪些變動?

時間:2017-07-17 14:30 來源:鳳凰財經 瀏覽量:

金融監管 金融改革 2017全國金融工作會議

7月15日,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結束。作為五年一次的全國最高規格金融會議,會議對我國金融行業未來五年的發展做出了怎樣的規劃呢?


本屆會議規格空前


本屆金融工作會議的規格遠高于往屆。以往會議由國務院總理主持,而本次會議由總書記直接主持,多位政治局常委、在京政治局委員、人大、政協、地方政府領導均出席了會議。


可以看出,中央對金融工作,以及對本次金融工作會議的高度重視,達到2002年以來較高水平。


而且,以往會議通常安排于年初(除了第一屆),而此次會議的召開時間卻延后了半年,也透露出本次會議的特殊性和對未來金融領域改革的重要意義。有分析認為,本次會議是十九大之前最為重要的一次會議,可以預計,會議中的一些重要表態與政策方針將成為“十九大”的內容。


這當然是由于過去幾年中國的金融環境決定的:


2010年以來,我國宏觀經濟增速整體逐年下行。受經濟壓力和利率市場化影響,銀行規避金融監管,大力發展高杠桿的同業融資、非標投資和表外理財。監管套利、空轉套利和關聯套利,使銀行資產負債兩端存在嚴重的期限錯配,如果控制不好有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


從海外因素看,伴隨美聯儲加息提速、年內或啟動縮表;歐洲通縮風險消退,開始醞釀退出量寬,全球流動性拐點已至。


國內和海外因素意味著,中國必須把握好金融去杠桿窗口期,夯實基礎、扎緊籬笆,應對大潮來襲。


在這樣的背景下,本屆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傳達了兩個信號,四大原則。


兩個信號:


一是要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服務,

二是要加強金融監管,防范金融風險。


四大原則:


其一,回歸本源,強調了金融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服務實體經濟);


其二,優化結構,強調了完善金融的三大組成部分(市場、機構和產品體系的完善),強調了要堅持的重點(質量優先、發展協調;強調了融資便利、降成本、提效率和風險可控);


其三,強化監管,此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確認監管模式為“功能監管、行為監管”,這是首次在如此高規格的層面對監管模式的改變進行確認,標志著“機構監管”將成為過去式,這是監管模式的重大轉變。


其四,市場導向,強調了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從會議的內容來講,許多信息其實在市場預期之內,主要討論的就是金融監管體制頂層設計、銀行體系改革、金融風險防范等重大戰略問題。


如果說,過去歷次金融工作會議都將金融發展作為未來改革和發展的主要任務,這一次,防范風險和加強監管顯然占據了更為優先的地位。


1、實體經濟離不開金融,金融要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


金融與實體經濟是共生共榮、相互促進的,離開了實體經濟這個根基,金融業就會吞下自我膨脹的惡果,而沒有金融業的良好發展,實體經濟也會缺乏活力。


金融加杠桿,理想的情況是投向實體經濟,滿足實體的債務融資需求。但在實體經濟杠桿率不斷攀升、投資回報率邊際下降的時候,資金就會回到金融體系內自我空轉、自我膨脹,也就是“脫實向虛”的現象。


近半個世紀以來的全球金融史也表明,發生金融危機的經濟體受到的影響幾近摧毀性,究其原因在于這些國家或地區的金融體系存在內在缺陷,金融發展和創新長期“脫實向虛”,脫離了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


這次金融工作會議強調,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要把主動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總體上看,中央沒有要加快去杠桿速度的表示,對金融市場是定心丸。但對于金融機構來說,中央發出的信號仍然是非常明確的,在業務經營上不能有僥幸心理。


2、對貨幣政策這一塊,有幾點變動值得關注:


(1)“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改變為“穩健的貨幣政策”。此次去掉中性兩字,印證了貨幣政策已經由前期的中性偏緊轉為中性。


(2)措辭由以前的“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改變為“穩增長、調結構、控總量”。


把防風險換為控總量,可能是對前期風險防范成績的認可。而對于控總量,我們理解可能是M2及信貸增速。


3、未來工作劃重點:國企降杠桿和地方政府債務。


債務風險是金融風險的重要方面,高杠桿率和政府隱性債務問題依然存在。這次會議提出,要把國有企業降杠桿作為重中之重,抓好處置“僵尸企業”工作。


4、監管從嚴,地方債終身問責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繼續傳遞出從嚴監管的思路,凡是涉及到監管的提法表述都強調了一個“嚴”字。


習總講話指出“各級地方黨委和政府要樹立正確政績觀,嚴控地方政府債務增量,終身問責,倒查責任。“終身問責”的說法之前是沒有過的,表明了中央控制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的決心。


5、三會非簡單合并,“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監管協調體系升級到2.0版本


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是此次會議的重要成果之一。


此前市場預期“一行三會合并”、“雙峰監管”等監管機構改革方案,但從最終落地來看,采用了最符合中國實際的方案:在國務院層面設置統籌監管機構,一行三會仍然相對獨立。


“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是2013年設立的“金融監管協調部際聯席會議”的升級版,從以前的“水平協調”到現在的“垂直協調”,監管協調體系正式從1.0版本升級到2.0版本。這實際上也意味著,此前“一行三會”自行協商的效果并不理想,需要有更高的層面進行統籌。


與原有的金融監管協調部際聯席會議相比,委員會的職能完整,層級更高,金融監管協調將會是其重要的工作之一。在這個委員會中,強化的是央行在宏觀審慎管理中的主導地位。這倒不簡單是官員行政級別高低問題,而是央行在金融體系中的核心功能決定的。


央行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統一宏觀審慎,是最后貸款人。當出現系統性金融風險和流動性危機的時候,央行如果不能對金融機構、金融產品等信息全面掌握,就無法及時有效地履行最后的貸款人職能。


總的來講,此次會議明確了金融的重要性,成立了新的機構,形成了新的監管框架和理念;對金融去杠桿、金融監管協調化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對資本市場也將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中小金融機構”被意外支持,“互聯網金融”被意外抑制


本次會議有一處對比很有趣,對于市場熱炒的“互聯網金融”,此次會議持抑制態度;而對于被市場普遍看空的“中小金融機構”,此次會議卻大力支持。


之前,金融市場一直較為熱門的互聯網金融,Fintech等已經成為2016年以來的熱點詞匯,但此次會議對互聯網金融僅涉及一句“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政策層的表態明顯負面,這驗證了政府對于防風險的重視態度。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此次會議對于“中小金融機構”的態度十分積極,這與2016年底以來的市場感受完全相反。此次會議強調發展中小銀行和民營金融機構”,總理指出“大力發展中小金融機構”,而2016年底以來,金融機構中最受傷的是城商行、農商行、民營金融機構。此次高層的表態,有望扭轉“只扶持大金融機構”、“國進民退”的市場預期。


更多財經資訊,請關注財經365(原標題:最高規格!剛剛召開的這個金融會議太重要!未來5年就靠它了...)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相關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