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网站在线导航,真人无码作爱免费视频,国产高清精品二区三区,免费AV网站在线观,国产福利视频100大全,欧美激情四射黄色,看电影来国产精品黑夜视频,成年人黄色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財經365 >主頁 > 財經 > 國內 >

汪杰:萬達復星閃崩的關鍵思考 企業們的巨額海外并購資金從何而來

時間:2017-06-23 10:51 來源:智通財經網 瀏覽量:

海外并購民企 萬達復星閃崩 萬達海外并購

萬達集團于6月22日突然陷入“股債雙殺”迅速成為市場焦點,而當日下午,復星集團也出現類似情況。

“閃崩”之后是什么,根據媒體報道,此前要求銀行對相關企業境外投資借款進行風險排查,而萬達、復星等便屬于其中的“海外并購明星企業”。

任何的風波都需要引發思考,近年來國內的上市公司在境外并購的數量和金額在不斷上升,而目前上市公司海外投資并購情況如何?最受投資者關注的錢從哪里來有投資到哪里去?

為什么近年來海外并購波濤洶涌?

海外并購應追溯到2000年的“走出去”戰略,此后在2012年,發改委會同外交部、工信部、財政部、商務部、央行、海關總署、外匯局等13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積極開展境外投資的實施意見》,更是給民營企業出海戰略添加超級助推器,大型民企從此開始快速的海外擴展之路。

從海外方面來看,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在歐美國家寬松的貨幣政策特別是在極低的金融機構貸款、發債利率成本的背景下,國內企業有比較強的意愿與動力出海投資。經過2008年金融危機后,海外金融、不動產資產開始縮水貶值,大量資產處于歷史低位區間;再者,2008年以來,歐美各大央行采取低利率甚至負利率的政策,導致海外銀團貸款,海外發債成本低廉。而通過借助資本的杠桿作用,去海外收并購優質低價的資產,也一舉成為諸多民企擴展事業版圖,提升國際影響力的重要舉措。

海外并購的“明星”們

海外并購究竟有多熱?

普華永道2017年初發布的《2016年中國企業并購市場回顧與2017年展望》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大陸企業的海外并購投資金額增幅高達246%,至2210億美元,幾乎是2015年的3.5倍。其中,有51宗大額海外投資交易金額超過10億美元,幾乎是2015年紀錄的兩倍。同時,報告指出,民營企業主導海外并購市場,2016年交易數量達到去年的3倍,并且首次在金額上(以大約兩倍的量級)超過國有企業的交易總額,其中按總投資額排名,海航、萬達占據前排。

而此次被曝光的幾大并購明星這幾年都有什么大動作?可以掰著手指頭數一數,按時間順序來看,都有以下幾樁重要事件,2012年5月,萬達26億美元并購美國院線AMC;2013年10月,復星7.25億美元與美國摩根大通銀行(JPMorgan Chase Bank)簽訂購買協議,買下位于美國紐約曼哈頓前大通銀行的全球總部;2015年9月,海航旗下渤海租賃斥資25.55億美元并購Avolon Holdings Ltd.100%股權;2016年海航宣布以65億美元巨資,收購希爾頓全球酒店集團25%股權;2017年4月羅森內里支付7.4億歐元收購AC米蘭股權99.93%。

海外并購錢從何來 又到哪里去?

從上來看,海外并購所需的資金量并不是小數目,而這些錢一般從哪里來?

因為海外投資并購資金的巨大體量,借助于銀行體系的內保外貸和廣大中資、外資銀行的銀團并購貸款成為最重要的融資渠道與資金來源,比如憑借企業在國內中資銀行良好的企業信用背書,往往可以通過中資母行拿到海外分支機構較高額度的貸款授信。此外,部分企業還通過海外市場發行債券、開立信用證貿易融資等方式獲取海外市場資金,“援助”海外并購項目,比如2016年7月,海航旗下控股渤海金控子公司Avolon和HKAC及下屬全資SPV,以支付現金方式向GECAS及相關賣方收購45架附帶租約的飛機租賃資產(不含負債,交易價格為19.7億美元,便是內保外貸海外融資的范本。

另外,通過VIA架構在英屬開曼群島、維爾京群島等離岸機構設立的各種投資并購基金也可以為企業海外并購項目提供支持。其中2008年,中國海外并購基金鼻祖——弘毅投資、高盛和曼德林與長沙中聯重工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對意大利工程機械公司CIFA的聯合收購無疑是這一方式的典型。

而這些錢又會到哪里去?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發達國家市場的“價值洼地”成為被追逐的對象,其中西歐和北美便成為中國企業海外并購最重要的目標地。從民企海外投資標的看,金融、不動產、文化消費、科技、礦產資源、高端制造技術等資產成為最熱門的選擇,這些資產往往價格不菲且公允價值難以計量,鎂光燈下廣泛成交背后故事,卻不足為外人道也。

海外并購未來的挑戰

海外投資并購確實給民營企業走向世界提供了快速的入門路徑和巨大的展現舞臺,但是海外投資并購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光鮮亮麗,楚楚動人”。

首先,是來自于經濟體制、文化傳統等方面的差異,會給投資并購業務帶來諸多不便,增加隱形成本。

同時,由于在交易主體在國外,因此交易地也要經歷諸多審批環節流程。由于企業信任度問題,產生交易不確定性,由此帶來審批流程加長,交易成本上升;同時,交易條件、資金證明、操作條件、信用背書等環節更為苛刻,導致在與當地同類企業競爭中處于下風,甚至因此而出局,或者付出超過公允價值的額外成本。

第三,來自于法律與監管許可,諸如敏感的證券承銷、保險銷售等金融行業,以及民軍用混合的行業領域,很多業務無法落地開展,僅僅淪落為被動財務投資者。

第四則跟錢密切相關,如何防范海外并購資金中來歷不明的“熱錢”監管也是重要議題,而這一議題,目前正在被熱切關注。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相關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