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网站在线导航,真人无码作爱免费视频,国产高清精品二区三区,免费AV网站在线观,国产福利视频100大全,欧美激情四射黄色,看电影来国产精品黑夜视频,成年人黄色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財經365 >主頁 > 財經 > 國內 >

“兜底式增持”是否真的有效、違規與否、風險幾何?

時間:2017-06-15 13:36 來源:財聯社 瀏覽量:

兜底式增持

  近來,“兜底式”增持倡議潮在低迷的A股市場悄然興起。據不完全統計,進入6月以來,已有20多家上市公司密集發布兜底式增持倡議。不過,這種行為真的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嗎?這種護盤方式是否存在違規的嫌疑?大批跟風喊話的公司,是否真的值得買入?

  近來,“兜底式”增持倡議潮在低迷的A股市場悄然興起。據不完全統計,進入6月以來,已有20多家上市公司密集發布兜底式增持倡議。

  兜底式增持是指A股在持續下跌后,為了表明對自家股票的看好和護盤的決心,上市公司董事長或實控人發出的諸如“賺了是你的,虧了算我的”這樣的聲音。即本公司員工因增持自家公司股票產生的虧損,予以全額補償,收益則歸員工個人所有。

  不過,這種行為真的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嗎?這種護盤方式是否存在違規的嫌疑?大批跟風喊話的公司,是否真的值得買入?

  是否有效?

  在A股歷史上,大股東“喊話式護盤”并非新鮮事。此前幾次市場急跌時,都出現了類似的舉動。

  2015年7月至9月,A股大幅波動,騰邦國際、暴風科技(現暴風集團)、奮達科技、科陸電子等多家公司實際控制人或董事長向員工發出“兜底式增持”倡議,然而并非所有公司股價都“如愿”上漲。數據顯示,凱美特氣在發出倡議后,股價從2015年9月8日的11.78元(前復權)跌到了9月16日的7.84元。

  2016年1至2月,A股異常波動期間,東方海洋、曠達科技、佳創視訊的實際控制人或董事長也發出了“兜底式增持”倡議。雖然東方海洋在短期內出現下跌,但是一年后的股價表現出現了上漲。

  事實上,上市公司董事長或控股股東的兜底期限多是一年時間。盡管股價在短期內存在不確定性,多數公司在一年內是上漲走勢,并未觸發兜底條款,也就不需要掏錢補償。

  在近期發布兜底式增持的上市公司里,凱美特氣、奮達科技、安居寶等在發布公告后引發“漲停效應”。6月12日晚間,奮達科技和安居寶分別公布員工增持明細單:211名奮達科技員工累計買入159.8885萬股,成交均價為13.05元/股,成交總金額2086.42萬元;安居寶響應號召的員工只有21人,增持均價為9.03元/股,合計增持25.56萬股,增持金額僅為239.88萬元;樂金健康在6月13日發布的公告中則表示,僅有7名員工增持股票,均價6.86元/股,總金額40.39萬元。

  違規與否?

  在本輪兜底增持潮中,諸多公司存在重要股東股權質押的情況。以東方金玨為例,截至公告日,東方金鈺控股股東興龍實業及其一致行動人瑞麗金澤共質押公司股票7.27億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比例高達97.07%。隨著公司股價持續下挫,股權質押平倉風險越發凸顯。

  在此背景下,兜底增持倡議背后的真實動機值得思考。“喊買”的背后,是因為看好公司的發展,還是欲借助“市場的力量”,通過承諾兜底來提振股價?

  另外,這種“喊話”式護盤是否存在違規行為,市場上也有不小的分歧:有支持者認為應該為有擔當的大股東點贊,鼓勵增持至少是積極舉措;反對者則認為,大股東自己為什么不買?公司為什么不回購?真有價值,公司內部講話讓員工購買即可,為何還要公開“喊話”?

  拋開上述爭議不論,由“兜底式增持”而引發的股價變動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那么,這種行為是否存在與現行法規“打擦邊球”之嫌?在員工增持的過程中,又是否存在某些內幕交易或者利益輸送呢?

  針對這一現象,深交所日前下發了《關于加強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等向公司員工發出增持倡議書的信息披露的通知》,從嚴規范“兜底增持”的信批要求。根據通知,公司發布倡議人為員工兜底增持的公告后,應當提交內幕知情人名單,相關主體不得利用兜底增持承諾進行內幕交易、市場操縱等證券欺詐行為等。

  風險幾何?

  對于“兜底式增持”的倡議,作為普通投資者是否可以跟風參與呢?記者梳理發現,隨著“兜底”時間窗的關閉,漲停效應逐漸消散,風險已初現端倪。

  截至6月14日,奮達科技、安居寶、樂金健康收盤價均低于員工增持均價,部分在此階段入市的員工或已被套。

  與上述兩只股票不同的是吉艾科技,該股因資產重組失敗而在6月2日復牌日收到跌停板,6月6日午間的兜底增持公告出現,大量買單蜂擁而至,股價打開跌停迅速飆升,最終收跌0.39%,收報20.23元,成交量劇增至7億元,換手率達16.8%。截至今日收盤,該股徘徊在17元左右。

  分析人士表示,盡管“兜底式增持”公司股價處于階段性底部,但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跟風買入”仍不可取,還需仔細判斷市場風險和公司質地。

  有些上市公司因為有重組、定增在身,如果股價繼續下跌,或許出現與定增價格倒掛。因此,此時承諾“兜底式增持”,其背后意圖或許并不是那么簡單。

  此外,“兜底”還事關上市公司董事長和實控人的償還能力。從短期來看,兜底式增持更像“以時間換空間”,刺激效應明顯,減緩實控人的平倉壓力。但是從長期來看,如果公司基本面沒有顯著改善,股價持續下跌,上市公司董事長和實控人需要面臨質押股票平倉和員工因增持公司股票而產生虧損的雙重風險。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相關文章 更多